其後尚書令陳群奏,以為:「曆數難明,前代通儒多共紛爭。 《黃初》之元以《四分歷》久遠疏闊,大魏受命,宜改歷明時,韓翊首建,猶鞏不審,故以《乾象》互相參校。 其所校日月行度,弦望朔晦,歷三年,更相是非,無時而決。 案三公議皆綜盡典理,殊涂同歸,欲使效之璿璣,各盡其法,一年之間,得失足定。 」奏可。 太史令許芝云:「劉洪月行術用以來且四十餘年,以復覺失一辰有奇。 」 孫飲議:「史遷造《太初》,其後劉歆以為疏,復為《三統》。 章和中,改為《四分》,以儀天度,考合符應,時有差跌,日蝕覺過半日。 至熹平中,劉洪改為《乾象》,推天七曜之符,與天地合其敘。 」 董巴議云:「聖人跡太陽于晷景,效太陰于弦望,明五星于見伏,正是非于晦朔。 弦望伏見者,曆數之綱紀,檢驗之明者也。 」 徐岳議:「劉洪以歷後天,潛精內思二十餘載,參校漢家《太初》、《三統》、《四分》歷術,課弦望于兩儀郭間。 而月行九歲一終,謂之九道;九章,百七十一歲,九道小終;九九八十一章,五百六十七分而九終,進退牛前四度五分。 學者務追合《四分》,但減一道六十三分,分不下通,是以疏闊,皆由鬥分多故也。 課弦望當以昏明度月所在,則知加時先後之意,不宜用兩儀郭間。 洪加《太初》元十二紀,減十斗下分,元起己丑,又為月行遲疾交會及黃道去極度、五星術,理實粹密,信可長行。 今韓翊所造,皆用洪法,小益鬥下分,所錯無幾。 翊所增減,致亦留思,然十術新立,猶未就悉,至于日蝕,有不盡效。 效歷之要,要在日蝕。 熹平之際,時洪為郎,欲改《四分》,先上驗日蝕:日蝕在晏,加時在辰,蝕從下上,三分侵二。 事禦之後如洪言,海內識真,莫不聞見,劉歆以來,未有洪比。 夫以黃初二年六月二十九日戊辰加時未日蝕,《乾象術》加時申半強,于消息就加未,《黃初》以為加辛強,《乾象》後天一辰半強為近,《黃初》二辰半為遠,消息與天近。 三年正月丙寅朔加時申北日蝕,《黃初》加酉弱,《乾象》加午少,消息加未,《黃初》後天半辰近,《乾象》先天二辰少弱,于消息先天一辰強,為遠天。 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庚申加時西南維日蝕,《乾象》加未初,消息加申,《黃初》加未強,《乾象》先天一辰遠,《黃初》先天半辰近,消息《乾象》近中天。 二年七月十五日癸未,日加壬月加丙蝕,《乾象》月加申,消息加未,《黃初》月加子強,入甲申日,《乾象》後天二辰,消息後一辰為近,《黃初》後天六辰遠。 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乙巳,日加醜月加未蝕,《乾象》月加巳半,于消息加午,《黃初》以丙午月加酉強,《乾象》先天二辰近,《黃初》後天二辰強為遠,于消息于《乾象》先一辰。 凡課日月蝕五事,《乾象》四遠,《黃初》一近。 」 翊于課難徐岳:「《乾象》消息但可減,不可加。 加之無可說,不可用。 」岳云:本術自有消息,受師法,以消息為奇,辭不能改,故列之正法消息。 翊術自疏。 木以三年五月二十四日丁亥晨見;《黃初》五月十七日庚辰見,先七日;《乾象》五月十五日戊寅見,先九日。 土以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壬辰見;《乾象》十一月二十一日丁亥見,先五日;《黃初》十一月十八日甲申見,先八日。 土以三年十月十一日壬申伏;《乾象》同,壬申伏;《黃初》已下十月七日戊辰伏,先四日。 土以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壬子見;《乾象》十一月十五日乙巳見,先七日;《黃初》十一月十二日壬寅見,先十日。 金以三年閏六月十五日丁丑晨伏;《乾象》六月二十五日戊午伏,先十九日;《黃初》六月二十二日乙卯伏,先二十三日。 金以三年九月十一日壬寅見;《乾象》以八月十八日庚辰見,先二十三日;《黃初》八月十五日丁丑見,先二十五日。 水以二年十一月十七日癸未晨見;《乾象》十一月十三日己卯見,先四日;《黃初》十一月十二日戊寅見,先五日。 水以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己酉晨伏;《乾象》十二月十五日辛亥伏,後二日;《黃初》十二月十四日庚戌伏,後一日。 水以三年五月十八日辛巳夕見;《乾象》亦以五月十八日見;《黃初》五月十七日庚辰見,先一日。 水以三年六月十三日丙午伏;《乾象》六月二十日癸丑伏,後七日;《黃初》六月十九日壬子伏,後六日。 水以三年閏六月二十五日丁亥晨見;《乾象》以閏月九日辛未見,先十六日;《黃初》閏月八日庚午見,先十七日。 水以三年七月七日己亥伏;《乾象》七月十一日癸卯伏,後四日;《黃初》以七月十日壬寅伏,後三日。 水以三年十一月日于晷度十四日甲辰伏;《乾象》以十一月九日己亥伏,先五日;《黃初》十一月八日戊戌伏,先六日。 水以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戊子夕見;二歷同以十二月壬申見,俱先十六日。 凡四星見伏十五;《乾象》七近二中,《黃初》五近一中。 郎中李恩議:「以太史天度與相覆校,二年七月、三年十一月望與天度日皆差異,月蝕加時乃後天六時半,非從三度之謂,定為後天過半日也。 」 第10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1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