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元年冬十一月己酉,即皇帝位。 桓溫出次中堂,令兵屯衛。 乙卯,溫奏廢太宰、武陵王晞及子總。 詔魏郡太守毛安之帥所領宿衛殿內,改元為咸安。 庚戌,使兼太尉周頤告于太廟。 辛亥,桓溫遣弟秘逼新蔡王晃詣西堂,自列與太宰、武陵王晞等謀反。 帝對之流涕,溫皆收付廷尉。 癸丑,殺東海二子及其母。 初,帝以沖虛簡貴,歷宰三世,溫素所敬憚。 及初即位,溫乃撰辭欲自陳述,帝引見,對之悲泣,溫懼不能言。 至是,有司承其旨,奏誅武陵王晞,帝不許。 溫固執至于再三,帝手詔報曰:「若晉祚靈長,公便宜奉行前詔。 如其大運去矣,請避賢路。 」溫覽之,流汗變色,不復敢言。 乙卯,廢晞及其三子,徙于新安。 丙辰,放新葵王晁于衡陽。 戊午,詔曰:「王室多故,穆哀早世,皇胤夙遷,神器無主。 東海王以母弟近屬,入纂大統,嗣位經年,昏暗亂常,人倫虧喪,大禍將及,則我祖宗之靈靡知所托。 皇太后深懼皇基,時定大計。 大司馬因順天人,協同神略,親帥群後,恭承明命。 雲霧既除,皇極載清,乃顧朕躬,仰承弘緒。 雖伊尹之寧殷朝,博陸之安漢室,無以尚也。 朕以寡德,猥居元首,實懼眇然,不克負荷,戰戰兢兢,罔知攸濟。 思與兆庶更始,其大赦天下,大酺五日,增文武位二等,孝順忠貞鰥寡孤獨米人五斛。 」己未,賜溫軍三萬人,人布一匹,米一斛。 庚申,加大司馬桓溫為丞相,不受。 辛酉,溫旋自白石,因鎮姑孰。 以冠軍將軍毛武生都督荊州之沔中、揚州之義城諸軍事。 十二月戊子,詔以京都有經年之儲,權停一年之運。 庚寅,廢東海王奕為海西公,食邑四千戶。 辛卯,初薦酃淥酒于太廟。 二年春正月辛丑,百濟、林邑王各遣使貢方物。 二月,苻堅伐慕容桓于遼東,滅之。 三月丁酉,詔曰:「朕居阿衡三世,不能濟彼時雍,乃至海西失德,殆傾皇祚。 賴祖宗靈祗之德,皇太后淑體應期,籓輔忠賢,百官戮力,用能蕩氣務于昊蒼,耀晨輝于宇宙。 遂以眇身,托于王公之上,思賴群賢,以弼其闕。 夫敦本息末,抑絶華競,使清濁異流,能否殊貫,官無秕政,士無謗讟,不有懲勸,則德禮焉施?且強寇未殄,勞役未息,自非軍國戎祀之耍,其華飾煩費之用皆省之。 夫肥遁窮谷之賢,滑泥揚波之士,雖抗志玄霄,潛默幽岫,貪屈高尚之道,以隆協贊之美,孰與自足山水,棲遲丘壑,徇匹夫之潔,而忘兼濟之大邪?古人不借賢于曩代,朕所以虛想于今日。 內外百官,各勤所司,使善無不達,惡無不聞,令詩人元素餐之刺,而吾獲虛心之求焉。 」癸丑,詔曰:「吾承祖宗洪基,而昧於政道,懼不能允厘天工,克隆先業,夕惕惟憂,若涉泉冰。 賴宰輔忠德,道濟伊望,群後竭誠,協契斷金,內外盡匡翼之規,文武致匪躬之節,冀因斯道,終克弘濟。 每念干戈未戢,公私疲悴,籓鎮有疆理之務,征戍懷東山之勤,或白首戎陣,忠勞未敘,或行役彌久,擔石靡儲,何嘗不昧旦晨興,夜分忘寢。 雖未能撫而巡之,且欲達其此心。 可遣大使詣大司馬,並問方伯,逮于邊戍,宣詔大饗,求其所安。 又籌量賜給,悉令周普。 」乙卯,詔曰:「往事故之後,百度未充,群僚常俸,並皆寡約,蓋隨時之義也。 然退食在朝,而祿不代耕,非經通之制。 今資儲漸豐,可籌量增俸。 」騶虞見豫章。 夏四月,徙海西公于吳縣西柴裡。 追貶庾後曰夫人。 六月,遣使拜百濟王余句為鎮東將軍,領樂浪太守。 戊子,前護軍將軍庚希舉兵反,自海陵入京口,晉陵太守卞眈奔于曲阿。 秋七月壬辰,桓溫遣東海內史周少孫討希,擒之,斬于建康市。 己未,立會稽王昌明為皇太子,皇子道子為琅邪王,領會稽內史。 是日,帝崩于東堂,時年五十三。 葬高平陵,廟號太宗。 遺詔以桓溫輔政,依諸葛亮、王導故事。 帝少有風儀,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處為意,凝塵滿席,湛如也。 嘗與桓溫及武陵王晞同載游版橋,溫遽令鳴鼓吹角,車馳卒奔,欲觀其所為。 晞大恐,求下車,而帝安然無懼色,溫由此憚服。 溫既仗文武之任,屢建大功,加以廢立,威振內外。 帝雖處尊位,拱默守道而已,常懼廢黜。 先是,熒惑入太微,尋而海西廢。 及帝登阼,熒惑又入太微,帝甚惡焉。 時中書郎郗超在直,帝乃引入,謂曰:「命之修短,本所不計,故當無復近日事邪!」超曰:「大司馬臣溫方內固社稷,外恢經略,非常之事,臣以百口保之。 」及超請急省其父,帝謂之曰:「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于此!由吾不能以道匡衛,愧嘆之深,言何能喻。 」因詠庾闡詩云「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遂泣下沾襟。 帝雖神識恬暢,而無濟世大略,故謝安稱為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 沙門支道林嘗言「會嶴有遠體而無遠神」。 謝靈運跡其行事,亦以為赧獻之輩雲。 第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上》
第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