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士冠,*[前]*高七寸,要後相通,直豎。 不常服,唯郊天,黃門從官四人冠之,在鹵簿中,次乘輿車前,以備宦者四星雲。 灠非冠,制似長冠,下促。 宮殿門吏仆射冠之。 負赤幡,青翅燕尾,諸仆射幡皆如之。 灠敵冠,前高四寸,通長四寸,後高三寸,制似進賢,韂士服之。 樊噲冠,漢將樊噲造次所冠,以入項羽軍。 廣九寸,高七寸,前後出各四寸,制似冕。 司馬殿門大難韂士服之。 或曰,樊噲常持鐵楯,聞項羽有意殺漢王,噲裂裳以裡楯,冠之入軍門,立漢王旁,視項羽。 術氏冠,前圓,吳制,差池邐迤四重。 趙武靈王好服之。 今不施用,官有其圖注。 諸冠皆有纓蕤,執事及武吏皆縮纓,垂五寸。 武冠,俗謂之大冠,環纓無蕤,以青係為緄,加雙鶡尾,豎左右,為鶡冠雲。 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五中郎將、羽林左右監皆冠鶡冠,紗縠單衣。 虎賁將虎文藳,白虎文□佩刀。 虎賁武騎皆鶡冠,虎文單衣。 襄邑歲獻織成虎文雲。 鶡者,勇雉也,其□對一死乃止,故趙武靈王以表武士,秦施之焉。 安帝立皇太子,太子謁高祖廟、世祖廟,門大夫從,冠兩梁進賢;洗馬冠高山。 罷廟,侍御史任方奏請非乘從時,皆冠一梁,不宜以為常服。 事下有司。 尚書陳忠奏:「門大夫職如諫大夫,洗馬職如謁者,故皆服其服,先帝之舊也。 方言可寢。 」奏可。 謁者,古者一名洗馬。 古者有冠無幘,其戴也,加首有頍,所以安物。 故詩曰「有頍者弁」,此之謂也。 三代之世,法制滋彰,下至戰國,文武並用。 秦雄諸侯,乃加其武將首飾為絳袙,以表貴賤,其後稍稍作顏題。 漢興,續其顏,灠摞之,施巾連題,灠覆之,今喪幘是其制也。 名之曰幘。 幘者,賾也,頭首嚴賾也。 至孝文乃高顏題,續之為耳,崇其巾為屋,合後施收,上下髃臣貴賤皆服之。 文者長耳,武者短耳,稱其冠也。 尚書幘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迎氣五郊,各如其色,從章服也。 皁衣髃吏春服青幘,立夏乃止,助微順氣,尊其方也。 武吏常赤幘,成其威也。 未冠童子幘無屋者,示未成人也。 入學小童幘也句卷屋者,示尚幼少,未遠冒也。 喪幘灠摞,反本禮也。 升數如冠,與冠偕也。 期喪起耳有收,素幘亦如之,禮輕重有制,變除從漸,文也。 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韍,貴賤有殊。 佩,所以章德,服之衷也。 韍,所以執事,禮之共也。 故禮有其度,威儀之制,三代同之。 五霸迭興,戰兵不息,佩非戰器,韍非兵旗,於是解去韍佩,留其系璲,以為章表。 故詩曰「鞙鞙佩璲」,此之謂也。 韍佩既廢,秦乃以采組連結于璲,光明章表,轉相結受,故謂之綬。 漢承秦制,用而弗改,故加之以雙印佩刀之飾。 至孝明皇帝,乃為大佩,沖牙雙瑀璜,皆以白玉。 乘輿落以白珠,公卿諸侯以采絲,其*[玉]*視冕旒,為祭服雲。 「右征角,左宮羽,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瑲鳴焉。 」纂要曰:「琚瑀所以納閒,在玉之閒,今白珠也。 」 佩刀,乘輿黃金通身貂錯,半鮫魚鱗,金漆錯,雌黃室,五色罽隱室華。 諸侯王黃金錯,環挾半鮫,黑室。 公卿百官皆純黑,不半鮫。 小黃門雌黃室,中黃門朱室,童子皆虎爪文,虎賁黃室虎文,其將白虎文,皆以白珠鮫為□口之飾。 乘輿者,加翡翠山,紆嬰其側。 佩雙印,長寸二分,方六分。 乘輿、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二百石以至私學弟子皆以象牙。 上合絲,乘輿以縢貫白珠,赤罽蕤,諸侯王以下以綔赤絲蕤,縢綔各如其印質。 刻書文曰:“正月剛卯既決,靈殳四方,赤青白黃,四色是當。 帝令祝融,以教夔龍,庶疫剛癉,莫我敢當。 疾日嚴卯,帝令夔化,慎爾周伏,化茲靈殳。 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剛癉,莫我敢當。 ”凡六十六字。 乘輿黃赤綬,四采,黃赤*(紺)*縹*[紺]*,淳黃圭,長丈九尺九寸,五百首。 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方圍四寸,上有紐文盤五龍,□七寸管,龍上一角缺。 ”獻帝起居注曰:「時六璽不自隨,及還,于閣上得。 」晉陽秋曰:「冉閔大將軍蔣幹以傳國璽付河南太守戴施,施獻之,百僚皆賀。 璽光照洞徹,上蟠螭文隱起,書曰『*(旻)**[昊]*天之命,皇帝壽昌』。 秦舊璽也。 」徐廣曰: 「傳國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 諸侯王赤綬,四采,赤黃縹紺,淳赤圭,長二丈一尺,三百首。 太皇太后、皇太后,其綬皆與乘輿同,皇后亦如之。 長公主、天子貴人與諸侯王同綬者,加特也。 諸國貴人、相國皆綠綬,三采,綠紫紺,淳綠圭,長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 公、侯、將軍紫綬,二采,紫白,淳紫圭,長丈七尺,百八十首。 公主封君服紫綬。 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三采,青白紅,淳青圭,長丈七尺,百二十首。 自青綬以上,縌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 縌者,古佩璲也。 佩綬相迎受,故曰縌。 紫綬以上,縌綬之閒得施玉環鐍雲。 千石、六百石黑綬,三采,青赤紺,淳青圭,長丈六尺,八十首。 四百石、三百石長同。 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一采]*,淳黃圭,*(一采)*長丈五尺,六十首。 自黑綬以下,縌綬皆長三尺,與綬同采而首半之。 百石青紺*(綸)**[綬]*,一采,宛轉繆織*[圭]*,長丈二尺。 凡先合單紡為一系,四係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為一圭。 第46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4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