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元年,光武即位於鄗,為壇營于鄗之陽。 祭告天地,採用元始中郊祭故事。 六宗髃神皆從,未以祖配。 天地共犢,余牲尚約。 其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睠顧降命,屬秀黎元,為民父母,秀不敢當。 髃下百僚,不謀同辭。 咸曰王莽篡弒竊位,秀髮憤興義兵,破王邑百萬觽于昆陽,誅王郎、銅馬、赤眉、青犢賊,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心,下為元元所歸。 讖記曰:『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 』秀猶固辭,至于再,至于三。 髃下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 』敢不敬承。 」 ,就陽位;祠地于北,主陰義。 圓丘象天,方澤則地。 圓方因體,南北從位。 燔燎升氣,瘞埋就類。 牲欲繭慄,味尚清玄。 器成匏勺,貴誠因質。 天地神所統,故類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山川,班于髃神。 皇天后土,隨王所在而事佑焉。 甘泉太陰,河東少陽,咸失厥位,不合禮制。 聖王之制,必上當天心,下合地意,中考人事。 故曰:「愷悌君子,求福不回。 」回而求福,厥路不通。 *(正月)**[在易]*泰卦,乾坤合體,天地交通,萬物聚出,其律太蔟。 天子親郊天地。 先祖配天,先妣配地,陰陽之別。 以日冬至祀天,夏至祀后土,君不省方而使有司。 六宗,日、月、星、山、川、海,星則北辰,川即河,山岱宗,三光觽明山阜百川觽流渟污嚱澤,以類相屬,各數秩望相序。 ’於是定郊祀,祀長安南北郊,罷甘泉、河東祀。 ”上帝壇圓八觚,徑五丈,高九尺。 茅營去壇十步,竹宮徑三百步,土營徑五百步。 神靈壇各于其方面三丈,去茅營二十步,廣*(坐)***十五步。 合祀神靈以璧琮。 用闢神道*(以)***通,廣各三十步。 竹宮內道廣三丈,有闕,各九十一步。 壇方三丈,拜位壇亦如之。 為周道郊營之外,廣九步。 營*(六甘泉)*北辰于南門之外,日、月、海東門之外,河北門之外,岱宗西門之外。 為周道前望之外,廣九步。 列望*(遂)**[道]*乃近前望道外,徑六十二步。 壇方二丈五尺,高三尺五寸。 為周道列望之外,徑九步。 卿望亞列望外,徑四十步。 壇廣三丈,高二尺。 為周道卿望之外,徑九步。 大夫望亞卿望道外,徑二十步。 壇廣一丈五尺,高一尺五寸。 為周道大夫望之外,徑九步。 士望亞大夫望道外,徑十五步。 壇廣一丈,高一尺。 為周道士望之外,徑九步。 庶望亞士望道外,徑九步。 壇廣五尺,高五寸。 為周道庶望之外,徑九步。 凡天宗上帝宮壇營,徑三里,周九里。 營三重,通八方。 后土壇方五丈六尺。 茅營去壇十步外,土營方二百步限之。 其五零壇*(土)**[去]*茅營,如上帝五神去營步數,神道四通,廣各十步。 宮內道廣各二丈,有闕。 為周道后土宮外,徑九步。 營岱宗西門之外,河北門之外,海東門之外,徑各六十步。 壇方二丈,高二尺。 為周道前望之外,徑六步。 列望亞前望道外,*[徑]*三十六步。 壇廣一丈五尺,高一尺五寸。 為周道列望之外,徑六步。 卿望亞列望道外,徑三十五步。 壇廣**丈,高一尺。 為周道卿望之外,徑六步。 大夫望亞卿望道*(之)*外,徑十九步。 壇廣八尺,高八寸。 為周道大夫望之外,徑*(九)***步。 士望亞大夫望道外,徑十二步。 壇廣六尺,高六寸。 為周道士望之外,徑六步。 凡地宗后土宮壇營,方二里,周八里。 營再重,道四通。 常以歲之孟春正月上辛若丁,親郊祭天南郊,以地配,望秩山川,篃于髃神。 天地位皆南鄉同席,地差在東,共牢而食。 太祖高皇帝、高後配于壇上,西鄉,後在北,亦同席,共牢而食。 日冬至,使有司奉祭天神于南郊,高皇帝配而望髃陽。 夏至,使有司奉祭地只于北郊,高皇后配而望髃陰。 天地用牲二,燔燎瘞埋用牲一,先祖先妣用牲一。 天以牲左,地以牲右,皆用黍稷及樂。 二年正月,初制郊兆于雒陽城南七里,依鄗。 采元始中故事。 為圓壇八陛,中又為重壇,天地位其上,皆南鄉,西上。 其外壇上為五帝位。 青帝位在甲寅之地,赤帝位在丙巳之地,黃帝位在丁未之地,白帝位在庚申之地,黑帝位在壬亥之地。 其外為壝,重營皆紫,以像紫宮;有四通道以為門。 日月在中營內南道,日在東,月在西,北斗在北道之西,皆別位,不在髃神列中。 八陛,陛五十八醊,合四百六十四醊。 五帝陛郭,帝七十二醊,合三百六十醊。 中營四門,門五十四神,合二百一十六神。 外營四門,門百八神,合四百三十二神。 皆背營內鄉。 中營四門,門封神四,外營四門,門封神四,合三十二神。 凡千五百一十四神。 營即壝也。 封,封土築也。 背中營神,五星也,及中*(宮)**[官]*宿五官神及五嶽之屬也。 背外營神,二十八宿外*(宮)**[官]*星,雷公、先農、風伯、雨師、四海、四瀆、名山、大川之屬也。 至七年五月,詔三公曰:「漢當郊堯。 其與卿大夫、博士議。 」時侍御史杜林上疏,以為「漢起不因緣堯,與殷周異宜,而舊制以高帝配。 方軍師在外,且可如元年郊祀故事」。 上從之。 語在林傳。 第4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4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