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竟如其言。 又有一生來學,積年,自謂略究要術,辭歸鄉裡。 翳為合膏藥,並以簡書封于筒中,告生曰:「有急發視之。 」生到葭萌,與吏爭度,津吏檛破從者頭。 生開筒得書,言到葭萌,與吏□頭破者,以此膏裡之。 生用其言,創者即愈。 生歎服,乃還卒業。 翳遂隱居竄跡,終於家。 廖扶字文起,汝南平輿人也。 習韓詩﹑歐陽尚書,教授常數百人。 父為北地太守,永初中,坐羌沒郡下獄死。 扶感父以法喪身,憚為吏。 及服終而嘆曰: 「老子有言:『名與身孰親?』吾豈為名乎!」遂絶志世外。 專精經典,尤明天文﹑讖緯,風角﹑推步之術。 州郡公府闢召皆不應。 就問災異,亦無所對。 扶逆知歲荒,乃聚谷數千斛,悉用給宗族姻親,又斂葬遭疫死亡不能自收者。 常居先人頉側,未曾入城市。 太守謁煥,先為諸生,從扶學,後臨郡,未到,先遣吏修門人之禮,又欲擢扶子弟,固不肯,當時人因號為北郭先生。 年八十,終於家。 二子,孟舉、偉舉,並知名。 折像字伯式,廣漢雒人也。 其先張江者,封折侯,曾孫國為鬱林太守,徙廣漢,因封氏焉。 國生像。 國有貲財二億,家僮八百人。 像幼有仁心,不殺昆蟲,不折萌牙。 能通京氏易,好黃老言。 及國卒,感多藏厚亡之義,乃散金帛資產,周施親簄。 或諫像曰:「君三男兩女,孫息盈前,當增益產業,何為坐自殫竭乎?」像曰:「昔□子文有言:『我乃逃禍,非避富也。 』吾門戶殖財日久,盈滿之咎,道家所忌。 今世將衰,子又不才。 不仁而富,謂之不幸。 牆隙而高,其崩必疾也。 」智者聞之咸服焉。 自知亡日,召賓客九族飲食辭訣,忽然而終。 時年八十四。 家無餘資,諸子衰劣如其言雲。 樊英字季齊,南陽魯陽人也。 少受業三輔,習京氏易,兼明五經。 又善風角、星筭、河洛七緯,推步災異。 隱于壺山之陽,受業者四方而至。 州郡前後禮請不應;公卿舉賢良方正、有道,皆不行。 書緯琁機鈐、考靈耀、刑德放、帝命驗、運期授也;詩緯推度災、記歷樞、含神務也;禮緯含文嘉、稽命征、鬥威儀也;樂緯動聲儀、稽耀嘉、汁圖征也; 孝經緯援神契、鈎命決也;春秋緯演孔圖、元命包、文耀鈎、運鬥樞、感精符、合誠圖、考異郵、保干圖、漢含孳、佑助期、握誠圖、潛潭巴、說題辭也。 嘗有暴風從西方起,英謂學者曰:「成都市火甚盛。 」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記其日時。 客後有從蜀都來,雲「是日大火,有黑雲卒從東起,須臾大雨,火遂得滅」。 於是天下稱其術蓺。 安帝初,征為博士。 至建光元年,復詔公車賜策書,征英及同郡孔喬、李昺、北海郎宗、陳留楊倫、東平王輔六人,唯郎宗、楊倫到洛陽,英等四人並不至。 室家相待如賓。 州郡前後禮請不應。 舉茂才,除召陵令,不到官。 公車征不行,卒”也。 常負笈荷擔賣卜給食,瘠服閒行,人莫得知。 安帝詔公車征,策文曰:『郎宗、李昺、孔喬等前比征命,未肯降意。 恐主者玩弄,禮意不備,使難進易退之人龍潛不屈其身。 各致嘉禮,遣詣公車,將以補察國政,輔朕之不逮。 』青州被詔書,遣宗詣公車,對策陳災異,而為諸儒之表。 拜議郎,除吳令。 到官一月,時卒暴風,宗占以為京師有大火,定火發時,果如宗言。 諸公聞之,表上,博士征。 宗恥以占事就征,文書未到,夜懸印綬置廳上遁去,終於家。 子顗,自有傳。 ” 永建二年,順帝策書備禮,玄纁征之,復固辭疾篤。 乃詔切責郡縣,駕載上道。 英不得已,到京,稱病不肯起。 乃強輿入殿,猶不以禮屈。 帝怒,謂英曰:「朕能生君,能殺君;能貴君,能賤君;能富君,能貧君。 君何以慢朕命?」英曰: 「臣受命于天。 生盡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 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殺臣!臣見暴君如見仇讎,立其朝猶不肯,可得而貴乎?雖在布衣之列,環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萬乘之尊,又可得而賤乎?陛下焉能貴臣,焉能賤臣!臣非禮之祿,雖萬鍾不受;若申其志,雖簞食不厭也。 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貧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醫養疾,月致羊酒。 至四年三月,天子乃為英設□席,令公車令導,尚書奉引,賜几杖,待以師傅之禮,延問得失。 英不敢辭,拜五官中郎將。 數月,英稱疾篤,詔以為光祿大夫,賜告歸。 令在所送谷千斛,常以八月致牛一頭,酒三斛;如有不幸,祠以中牢。 英辭位不受,有詔譬旨勿聽。 英初被詔命,僉以為必不降志,及後應對,又無奇謨深策,談者以為失望。 初,河南張楷與英俱征,既而謂英曰:「天下有二道,出與處也。 吾前以子之出,能輔是君也,濟斯人也。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萬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祿,又不聞匡救之術,進退無所據矣。 」 英既善術,朝廷每有災異,詔輒下問變復之效,所言多驗。 初,英着易章句,世名樊氏學,以圖緯教授。 潁川陳寔少從英學。 嘗有疾,妻遣婢拜問,英下黙荅拜。 寔怪而問之。 英曰:「妻,齊也,共奉祭祀,禮無不荅。 」 其恭謹若是。 年七十餘,卒於家。 孫陵,靈帝時以諂事宦人為司徒。 陳郡郄巡學傳英業,官至侍中。 第34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書》
第3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