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覺的根本特徵是,它不像理智那樣把世界分成分離的事物;雖然柏格森並沒有使用「綜合的」和「分析的」這兩個詞,我們也不妨把直覺說成不是分析的而是綜合的。 它領會的是多樣性,然而是一種相互滲透的諸過程的多樣性,而不是從空間上講外在的諸物體的多樣性。 其實,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和狀態無非是我們的精神對生成所持的看法。 沒有事物,只有行動」。 這種宇宙觀雖然在理智看來難懂而不自然,對直覺來說是易解而又自然的。 記憶可以當作說明這些話的意義的一個實例,因為在記憶中過去存活到現在裡面,並且滲透到現在裡面。 離開了精神,世界就會不斷在死去又復生;過去就會沒有實在性,因此就會不存在過去。 使得過去和未來實在的、從而創造真綿延和真時間的,是記憶及其相關的慾望。 只有直覺能夠理解過去與未來的這種融合,在理智看來,過去與未來始終是相互外在的,彷彿是在空間上相互外在的。 在直覺指導之下,我們理解到「形式不過是對於變遷的一個瞬時看法」,而哲學家「會看見物質世界重又融合成單一的流轉」。 和直覺的優點有密切關連的是柏格森的自由說以及他對行動的頌揚。 他說,「實際上,生物就是行動的中心。 一個生物代表進入世界的偶然性的某個總和,也就是說,某個數量的可能行動」。 否定自由意志的議論一部分要依靠假定精神狀態的強度是一個至少在理論上可以測量其數值的量;柏格森在《時間與自由意志》第一章中企圖反駁這種看法。 據他說,從一部分上講,決定論者依靠真綿延與數學時間的混同;柏格森把數學時間看成實在是空間的一種形式。 此外,從另一部分上講,決定論者把自己的主張放在一個沒有保證的假定上,即如果腦髓的狀態已定,精神的狀態在理論上便確定了。 柏格森倒願意承認相反說法是對的,那就是說,精神的狀態已定時腦髓的狀態便確定,但是他把精神看得比腦髓更分化,所以他認為精神的許多不同狀態可以相應于腦髓的一個狀態。 他斷定真自由是可能有的:「當我們的種種行動發自我們的全人格時,當這些行動表現全人格時,當它們和全人格有那種在藝術家與其作品之間不時見得到的難以名狀的類似時,我們是自由的。 」 在以上的概述中,我基本上儘力只講柏格森的各種見解,而不提他為了支持這些見解而舉出的理由。 對於柏格森比對於大多數哲學家容易做到這一點,因為通常他並不給自己的意見提出理由,而是依賴這些意見固有的魅力和一手極好的文筆的動人力量。 他像作廣告的人一樣,依賴鮮明生動、變化多端的說法,依賴對許多隱晦事實的表面解釋。 尤其是類推和比喻,在他向讀者介紹他的意見時所用的整個方法中占很大一部分。 他的著作中見得到的生命比喻的數目,超過我所知的任何詩人的作品中的數目。 他說,生命像是一個這樣的炮彈:它炸成碎片,各碎片又是一些炮彈。 生命像是一個束。 最初,它「尤其像草木的綠色部分進行積蓄那樣,是一種在貯水池中進行積蓄的傾向」。 但是,這個貯水池裡要灌滿噴發着蒸汽的沸水;「注流必定不斷地噴湧出來,每一股注流落回去是一個世界」。 他又說,「生命在其整體上顯出是一個巨波,由一個中心起始向外鋪展,並且几乎在它的全部周邊上被阻止住,轉化成振盪:只在一點上障礙被克服了,衝擊力自由地通過了」。 其次,又把生命比作騎兵突擊,這是比喻的最高潮。 「一切有機物,從最下等的到最高級的,從生命的最初起源到我們所處的時期,而且在一切地點和一切時代,無不證明了一個衝擊,那是物質的運動的反面,本身是不可分割的。 一切活的東西都結合在一起,一切都被同一個巨大的推進力推動。 動物佔據植物的上位,人類跨越過動物界,在空間和時間裡,人類全體是一支龐大的軍隊,在我們每個人的前後左右縱馬奔馳,這個排山倒海的突擊能夠打倒一切阻力、掃除許多障礙,甚至也許能夠突破死亡」。 但是,對這場使人類位於動物界之上的突擊,一個感覺自己僅是旁觀者、也許僅是不同情的旁觀者的冷靜評論家,會覺得沉着細心的思考同這種演習是很難相容的。 他一聽人對他講,思考不過是行動的一個手段,不過是避開戰場上的障礙物的衝動,他會感覺這樣的見解和騎兵軍官是相稱的,和哲學家卻不相稱,因為哲學家倒底是以思考為本務的:他會感覺在猛烈運動的激情與喧囂當中,理性奏出的微弱音樂沒有容留餘地,沒有閒暇作公平的沉思,在這種沉思中,不是通過騷亂而是通過反映出來的宇宙之大來追求偉大。 那麼,他也許不禁要問,到底是否有什麼理由承認這樣一個動亂不定的宇宙觀呢。 假若我想得不錯,如果他問這個問題,他會發覺,無論在宇宙中或在柏格森先生的著作中,都沒有承認這種宇宙觀的任何理由。 Ⅱ 第3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方哲學史》
第3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