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會疲倦,或遺忘,或懊悔,或發怒,和悲傷;他不能使一個人不具靈魂,或使三角形三內角之和不等於兩個直角。 他不能撤消過去,犯罪,另外創造一位上帝,或使他自己不存在。 該書第二卷主要涉及人的靈魂問題。 所有精神實質都是非物質的和不朽的;天使沒有肉體,而在人中則靈魂與肉體相結合。 靈魂,有如亞里士多德著作中所說,是肉體的形式,人只有一個靈魂,並不是有三個。 整個靈魂充斥于身體的每一部分。 動物的靈魂不是不死的,這和人的靈魂總有所不同。 智性是每個人的靈魂的一部分;並不象阿威羅伊所主張的那樣,認為只有一個為眾人所參與的智性。 靈魂不是由精液所遺傳,而是隨着每個人重新創造的。 的確,有這樣一個難點: 私生子的產生,似乎使上帝成為通姦的同謀者。 但這種詰難只是表面上中聽罷了。 (有一個重大的詰難,曾使聖奧古斯丁感到困惑,就是有關原罪的遺傳問題。 犯罪的是靈魂,但如果靈魂不遺傳而是重新再造,那末它怎能遺傳亞當的罪呢,托馬斯沒有議論這事。 ) 共相問題的議論是和智性聯繫在一起的。 聖托馬斯的立場和亞里士多德的立場一樣。 諸共相不存在於靈魂之外,但智性在瞭解諸共相的同時,卻瞭解到一些靈魂以外的事物。 該書第三卷主要涉及倫理問題。 惡不是故意的,它不是一種本質,而且它具有偶然性的善因。 萬物都傾向于類似上帝,而上帝是萬物的終極。 人類的幸福不在於肉慾、名譽、榮華、富貴、世俗權柄,以及肉體的享用物,它也不在於感官。 一個人的真正幸福不在於道德的行為,而在於對上帝的沉思默想,因為道德行為不過是手段。 但是為大多數人所具有的關於上帝的知識是不夠的;由論證得來的,甚而由信仰得來的關於他的知識也還是不夠的。 在今生,我們不能看到本質的上帝,也不能享到至上的幸福;但在死後我們便要和上帝面對面相見。 (他提醒我們,並非按字面解釋。 因上帝並無面孔。 )這事的發生並不是由於我們的自然力而是由於神的光; 而且就在那時候,我們也見不到他的全體。 由於這種目睹,我們就成了永恆生命的,也就是,時間外生命的參與者。 神意並不排除罪惡,偶然性,自由意志,機會和幸運。 惡出於第二原因,這和一個卓越藝術家使用壞工具的情況相類似。 天使也不盡都相同,他們中間也有級別。 每個天使都是他那種天使的唯一標本。 因為天使既沒有軀體,他們只能憑種差,而不能憑空間的地位來區分。 占星術,根據普通的理由,應給以擯斥。 阿奎那在回答「有沒有命運」這一問題時說,我們‧或‧可‧以把上帝所定的秩序叫作「命運」,但是不這樣叫是更明智的。 因為「命運」是個異教的詞彙。 由此,又引出了上帝雖不可變更,但祈禱依然有用的議論。 (我未能追隨這種議論。 )上帝有時行奇蹟,此外誰也行不出。 可是在魔鬼幫助下魔術倒是可能的;這與真正的奇蹟無關,並且不是由於星宿的幫助。 神的律法引導我們要愛上帝;其次要愛鄰舍。 它禁止犯姦淫,因為做父母的應當在子女養育期間住在一起。 它禁止節育,因為節育違背自然;雖然如此,它卻不禁止終生獨身主義。 婚姻應當是不能拆散的,因為在教育子女時需要父親; 一方面父親比母親更為理智,另一方面當有必要懲戒子女時,父親的體力也比較強。 並非所有的性交都是有罪的,因為這是自然的:但如相信結婚的身分與禁慾一樣善良那就要墜入約維年異端。 必須嚴格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對婦女是不公平的,而一妻多夫又使父子關係無法確定。 血親相姦因混亂家庭生活而必須禁止。 書中有一段反對兄弟姊妹相姦的怪論:如果兄弟姊妹間結成夫妻間的愛情,由於相互間的引力過于強烈這就會導致過多的房事。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所有這些有關性道德的論點,都是根據純粹理性的考慮,而不是出於神的戒命。 在這裡,阿奎那象在前三卷中一樣,在一番推理之後喜歡引證些經文,證明理性引導他得到了與經文互相一致的結論,而在得到結論之前他並不訴諸權威。 關於自甘貧困的討論是極其生動而有趣的。 最後得到的結論,如所預料是和托鉢僧教團的原則相一致的。 但也引述了俗界僧侶的反對意見,並且寫得極為有力和真實,彷彿他親自聽到的一般。 然後,講到有關罪惡,預定,和神的詔選,大體來說,他的觀點是屬於奧古斯丁的。 一個人由於犯了死罪而喪失他最終對於一切永生的權利。 從而理應得到永刼的懲罰。 若非神恩誰也不能從罪中獲釋,如若一個罪人不知悔改,那末他是合該受到譴責的,一個人需要神恩來堅持為善,但卻沒有誰配受神的助力。 上帝不是犯罪的原因,但他卻把一些人留在罪裡,而把另外一些人從罪裡拯救出來。 關於預定,聖托馬斯,似乎與聖奧古斯丁的主張相同,他認為沒有理由可以用以說明,為什麼有人蒙詔升入天堂,有人則為神所厭棄而下地獄。 他也認為不受洗禮的人是不能升天堂的。 這不是一項單憑理性就可以證明的真理;這在約翰福音三章五節中有所啟示。 原書第四卷論及三位一體,道成肉身,教皇的至上權,聖禮和肉身的復活。 這些主要是向神學家,而不是向哲學家講的,因此,我只將其簡單地敘述于下: 第19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方哲學史》
第1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