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理安四世是個精力旺盛的英格蘭人,曾在挪威當過傳教士,于皇帝巴巴羅撒即位後二年,作了教皇,並在最初與巴巴羅撒很要好。 他們之所以和解是因為有了同仇敵愾的對象。 羅馬市對教皇與皇帝雙方提出了獨立自主的要求,並邀請了一位聖者般的異端者布累斯齊亞人阿諾德前來支援鬥爭。 他的異端說是很嚴重的:他斷言有財產的僧侶,有領地的主教,擁有財產的修道僧都不能得救。 他抱著這種看法是因為他認為僧侶們應該專誠地獻身于屬靈的事業上。 他雖因異端被人認為邪惡,但卻從來沒有人懷疑過他那誠心的苦行。 曾經猛烈反對他的聖伯納德說:「他既不吃又不喝,但卻象魔鬼一樣只渴求着靈魂的血液。 」哈德里安的前任教皇曾寫信給巴巴羅撒指控阿諾德支援羅馬民眾派,這些人要求選出元老院議員一百人執政官二人、並自行擁戴一個皇帝。 當時弗裡德里希正向意大利進發,聞聽之下,自然大為憤慨。 羅馬要求地方自治,在阿諾德鼓動下掀起了一場暴動,暴動中殺死了一名紅衣主教。 於是當選不久的教皇哈德理安立即下令停止羅馬地區教會舉行一切宗教活動。 這時適逢基督復活節的前一周,迷信戰勝了羅馬市民;他們屈服了,並答應放逐阿諾德。 阿諾德躲藏起來,但終於被皇帝的軍隊拿獲了。 他們把他燒死,把他的骨灰丟在提伯爾河裡,唯恐人們把他的骨灰當作聖物加以保存。 由於皇帝弗裡德里希不願在教皇下馬時為教皇帶繮扶鐙,因而使加冕禮拖延了一段時期。 公元1155年教皇在群眾的反抗中為皇帝舉行了加冕禮;這次反抗遭到了一場屠殺的鎮壓。 這個誠實人既被收拾了,注重實利的政客們就又可以任意恢復他們之間的爭吵了。 教皇同諾曼人講和後,遂膽敢和皇帝于公元1157年決裂。 自此之後,以皇帝為一方,以教皇同倫巴底諸城為另一方的戰爭持續了幾達二十年之久。 諾曼人大體上是支持教皇的。 反對皇帝的大部分戰役是由於倫巴底聯盟進行的。 他們高唱「自由」,並受到一種濃厚的群眾感情的鼓舞。 皇帝圍攻了許多城市,甚而在公元1162年攻陷了米蘭。 他徹底破壞了米蘭,同時更迫使其居民遷往別處。 但五年後倫巴底聯盟卻重建了該城,而以前的居民也陸續重新返回。 就在同一年中,皇帝帶著一個事前準備好的敵對教皇①,大舉進軍羅馬。 教皇逃跑了,他的情況看來似已絶望;詎意當時時疫流行,毀滅了弗裡德里希的大軍,使他單身只影地逃回德意志。 儘管在西西里之外還有希臘皇帝也來支持倫巴底聯盟,巴巴羅撒還是進行了再次的進軍,結果于公元1176年以雷格納諾戰役的敗北而告終。 這次戰役之後,他被迫媾和,並給這些城市以自由的一切實質。 然而這次和約的條款卻未給鬥爭中的任何一方——皇帝和教皇——帶來全面的勝利。 巴巴羅撒的結局還不錯。 公元1189年他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而于翌年去世。 在這長時期的鬥爭中,諸自由城市之興起終於證明是最為重要的。 皇帝的權力和日趨于沒落的封建制度聯結在一起; 教皇的權力雖仍在增長,但這主要有賴于世人需要他去當皇帝的敵手;因此當帝國一旦不復成為威肻的時候教皇的權勢也就隨之衰落下去了;但是諸城市的勢力卻是新興的,這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新的政治形態的一個源泉。 這事在十二世紀時雖還沒有出現,然而不久在意大利城市裡,便發展出一種非僧侶的文化,並在文學、藝術和科學上達到了極其高度的水平。 這些成就之所以取得是由於反抗巴巴羅撒獲得成功的結果。 所有意大利北部的大城市都以營商為生,公元十二世紀較為安定的社會環境使商界較前更加繁榮。 威尼斯、熱內亞和比薩等海港城市從來不需要為自由而戰鬥,所以他們也不象阿爾卑斯山下一些城市那樣仇視皇帝。 阿爾卑斯山下的城市是通往意大利的門戶,所以對皇帝來說是很重要的。 正是由於這種原因米蘭在當時,成了意大利各城市中最重要和最使人感到興趣的城市。 一直到亨利三世以前,米蘭人一向心滿意足地追隨着他們的大主教。 但有如前章所述,帕塔林運動卻改變了這種情況:大主教同貴族結成一夥,而另一方面則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群眾運動在反對大主教和這些貴族。 由此產生了某些民主政治的開端,同時並制定了一項憲法,規定城市的諸長官需通過市民的選舉。 北部各城市,特別是勃羅納,曾出現過一批精通羅馬法的博學的俗界律師;不僅如此,從公元十二三世紀起,富有平民所受的教育,比阿爾卑斯山以北封建貴族所受的教育還要好得多。 這批富有的商業城市雖然站在教皇一邊來反對皇帝,但它們的世界觀卻不是教會性質的。 公元十二十三世紀裡,他們當中許多人持有一種類似清教徒的異端觀點,就象宗教改革後英格蘭和荷蘭商人那樣。 以後他們傾向于當自由的思想家,在口頭上擁護教會,但在心中絲毫不具真正的虔誠,但丁是舊派人物中最後的一個,而薄卡丘卻是新派中第一人。 十字軍 第18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方哲學史》
第1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