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巴底人並不順從丕平和教皇,但他們卻在屢次戰爭中為法蘭克人所戰敗。 公元774年丕平的兒子查理曼終於進駐了意大利,徹底擊敗了倫巴底人,自認為他們的國王,然後佔領了羅馬,並在此確認了丕平的贈予。 當時的教皇哈德理安和列奧三世發覺在各方面促進查理曼的計劃是對他們有利的。 查理曼征服了德意志的大部地方,以強烈的迫害手段使撒克遜人改信了基督教並于最後獨自恢復了西方帝國,在公元800年的聖誕節由教皇加冕即皇帝位。 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在中世紀理論方面劃了一個時代,但在中世紀實踐方面卻遠非如此。 中世紀是一個特別熱中于法權虛構的時代,當時的虛構主張前羅馬帝國的西部地區‧在‧法‧律‧上仍隷屬於君士坦丁堡的皇帝,而皇帝是被認為‧合‧法權威的唯一源泉。 法權虛構的大師查理曼曾主張:帝國的皇位尚無人繼承,因為統治東方的伊琳(她自稱皇帝而不稱女皇)是個篡位者,因為女人是不能做皇帝的。 查理從教皇那裡為自己的主張找到了合法根據。 因而教皇與皇帝從最初就有過一種奇妙的倚存關係。 無論是誰,若不經羅馬教皇加冕就不能做皇帝;另一方面,數世紀以來每一代強力的皇帝都主張有任免教皇的權限。 中世紀法權的理論有賴于皇帝與教皇雙方的決定;雙方雖都為這種倚存關係而感到苦惱,但歷時數世紀之久一直無法避免。 他們彼此之間經常發生摩擦,這種摩擦時而有利於一方,時而有利於另一方。 公元十三世紀裡雙方的鬥爭終於達到無從和解的地步。 教皇雖獲得了勝利,但不久以後卻失去了道德上的權威。 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二者並存了幾個世紀,教皇一直延續到現在;皇帝則延續到拿破崙時代為止。 然而,所建立起來的關於雙方各自權力的精緻的中世紀理論,卻在十五世紀時即失去了效力。 這理論所主張的基督教世界的統一,在世俗方面被法蘭西、西班牙以及英吉利等君主國的強權所摧毀;在宗教方面則為宗教改革所摧毀。 關於查理大帝和其隨從的性格,蓋哈特‧澤裡格博士曾概括敘述如下: 在查理的宮廷裡展開了波瀾壯闊的生活。 我們在那裡既能看到豪華與天才,也能看到不道德的行為。 查理一向不注意那些招致在他周圍的人們。 他本人並非一個模範人物,因而對於自己所喜歡的人或認為有用的人都能許以最大的自由。 他雖被稱為「神聖的皇帝」,但他的生活卻顯不出什麼神聖。 阿魯昆就曾這樣稱呼查理,並讚揚皇帝美麗的女兒羅楚德是一位嫻淑的女性,儘管她和梅因的羅得利克伯爵陳倉暗渡,生過一個男孩。 查理離不開他的女兒們,他不允許他們結婚,因此,不能不使他得到這樣的後果。 另外一個女兒蓓爾塔和聖裡其耶修道院虔誠的院長安吉爾伯特之間生過了兩個男孩。 事實上查理的宮廷是個恣情縱慾的生活中心。 查理曼是個精力充沛的蠻人,在政治方面與教會結成同盟,但他卻不關心個人的虔誠。 他既不會讀又不能寫,但他卻掀起了一次文藝復興。 他在生活上是放蕩不覊的,同時又過分溺愛自己的女兒。 但他卻不遺餘力地勖勉臣民過聖潔的生活。 他和他的父親丕平一樣曾巧使傳教士的熱誠為自己在德意志擴張勢力,並設法使教皇服從他的命令。 教皇們都心滿意足地聽從他的命令,因為當時的羅馬已成為一個蠻族的都市,如果沒有外界的保護教皇自身的安全是毫無保障的,而且歷次教皇的選舉也早已變成了混亂的派系鬥爭。 公元779年,地方的敵對者逮捕了教皇,把他投入監獄,並威脅要刺瞎他的眼睛。 查理在世時似將開始一個新秩序,但他死後卻除去一套理論以外什麼也沒有遺留下來。 教會所得的利益,特別是教廷所獲得的利益,比西羅馬帝國所得的利益更為穩固。 在教皇大格雷高裡三令五申下的一個修道僧團體勸化英格蘭改信了基督教,因此英格蘭比那些有主教、但習慣于地方自治的國家,對羅馬更為恭順。 德意志的改宗主要是英格蘭傳教士聖鮑尼法斯(公元680—754)的功績。 他是個英格蘭人,曾是查理‧馬特爾和丕平的朋友,並且全面效忠於教皇。 鮑尼法斯在德意志建立了許多修道院。 他的朋友聖戈勒在瑞士建立了一所名為聖戈勒的修道院。 根據某些權威者所述,鮑尼法斯曾按《列王紀上卷》中的儀式為國王丕平舉行過塗油式。 第1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方哲學史》
第1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