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裡,物理學(physics)這個字乃是關於希臘人所稱為「phusis」(或者「physis」)的科學;這個字被人譯為「自然」,但是並不恰好等於我們所賦給「自然」這個字的意義。 我們仍舊在說「自然科學」與「自然史」,但是「自然」其本身,儘管它是一個很含糊的字,卻很少正好意味着「phusis」的意義。 「phusis」是與生長有關的;我們可以說一個橡子的「自然」(「性質」)就是要長成為一棵橡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是以亞里士多德的意義在使用這個字的。 亞里士多德說,一件事物的「自然」(「性質」)就是它的目的,它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 因而這個字具有着一種目的論的涵義。 有些事物是自然存在的,有些事物則是由於別的原因而存在的。 動物、植物和單純的物體(原素)是自然存在的;它們具有一種內在的運動原則。 (被譯作「運動」的這個字,有着比「移動」更為廣泛的意義;除了移動而外,它還包括着性質的變化或大小的變化。 )自然是運動或者靜止的根源。 如果事物具有這種的內在原則,它們便「具有自然(性質)」。 「按照自然」這句成語,就適用於這些事物極其本質的屬性。 (正是由於這種觀點,所以「不自然」就用以表示譴責。 )自然存在於形式之中而不是存在於質料之中;凡是潛存的血肉就都還不曾獲得它自己的自然(性質),唯有當一件事物達到充分發展的時候,它才更加是它自己。 整個的這一觀點似乎是由生物學所啟發的:橡子就是一顆「潛存」的橡樹。 自然是屬於為了某種東西的緣故而起作用的那類原因的。 這就引到了一場關於自然並沒有目的而只是由於必然而行動着的那種觀點的討論;與此相關,亞里士多德還討論了為恩培多克勒所教導過的那種形式的適者生存的學說。 他說這不可能是對的,因為事物是以固定的方式而發生的,並且當一個系列完成的時候,則此前的一切步驟就都是為了這個目的的。 凡是「由於連續不斷的運動,從一個內在的原則發源而達到某種完成」(199b)的東西都是「自然的」。 整個這一「自然」觀,儘管它似乎是很值得稱道地能適用於解釋動物與植物的生長,但在歷史上卻成了科學進步的最大障礙,並且成了倫理學上許多壞東西的根源。 就這後一方面而論,它至今仍然是有害的。 亞里士多德告訴我們說,運動就是潛存着的東西正在實現。 這一觀點除了有許多缺點而外,並且也與移動的相對性不相容。 當A相對於B而運動的時候,B也就相對於A而運動;要說這兩者之中有一個是運動的而另一個是靜止的,這乃是毫無意義的話。 當一條狗抓到一塊骨頭的時候,常識上似乎以為狗是在運動而骨頭則是靜止的(直到骨頭被抓住時為止),並且以為運動有一個目的,即要實現狗的「自然」(「性質」)。 但實際的情形卻是,這種觀點並不能應用於死的物質;並且對於科學的物理學的要求來說,「目的」這一概念是完全沒有用處的,任何一種運動在嚴格的科學意義上,都只能是作為相對的來加以處理。 亞里士多德反對留基波和德謨克里特所主張的真空。 隨後他就過渡到一場頗為奇特的關於時間的討論。 他說可能有人說時間是並不存在的,因為時間是由過去和未來所組成的,但是過去已經不復存在而未來又尚未存在。 然而,他反對這種觀點。 他說時間是可以計數的運動。 (我們不清楚,他為什麼要把計數看成是根本性的)。 他繼續說我們很可以問道,既然除非是有一個人在計數,否則任何事物便不可能計數,而時間又包含着計數;那末時間若不具有靈魂究竟能不能存在呢?看來亞里士多德似乎把時間想成是許多的時日或歲月。 他又說有些事物就其並不存在於時間之內的意義而言,則它們是永恆的;他所想到的大概也是數目之類的東西。 運動一直是存在着的,並且將永遠存在;因為沒有運動就不能有時間,並且除了柏拉圖而外,所有的人都同意時間不是被創造的。 在這一點上,亞里士多德的基督教後學們卻不得不和亞里士多德的意見分道揚鑣了,因為聖經告訴我們說宇宙是有一個開始的。 《物理學》一書以關於不動的推動者的一段論證而告結束,這一點我們在談到《形而上學》時已經考察過了。 有一個不動的推動者在直接造成着圓運動。 圓運動是原始的一種運動,並且是唯一能夠繼續無限的一種運動。 第一推動者既沒有部分也沒有大小,並且存在於世界的周圍。 達到了這個結論之後,我們再來看天體。 《論天》這片著作裡提出了一種簡單愉快的理論。 在月亮以下的東西都是有生有滅的;自月亮而上的一切東西,便都是不生不滅的了。 大地是球形的,位於宇宙的中心。 在月亮以下的領域裡,一切東西都是由土、水、氣、火四種元素構成的;但是另有一個第五種的元素是構成天體的。 地上元素的自然運動是直線運動,但第五種元素的自然運動則是圓運動。 各層天都是完美的球形,而且越到上層的區域就越比下層的區域來得神聖。 恆星和行星不是由火構成的,而是由第五種元素構成的;它們的運動乃是由於它們所附着的那些層天球在運動的緣故。 (這一切都以詩的形式表現在但丁的《天堂篇》裡。 ) 第9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方哲學史》
第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