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後王夫人與全公主有隙。 權嘗寢疾,和祠祭于廟。 和妃叔父張休居近廟,邀和過所居。 全公主使人覘視,因言太子不在廟中,專就妃家計議,又言王夫人見上寢疾,有喜色。 權由是發怒,夫人憂死,而和寵稍損,懼于廢黜。 獸王霸覬覦滋甚,陸遜。 吾粲、顧譚等數陳適庶之義,理不可奪,全寄、楊竺為魯王霸支黨,譖訴日興。 粲遂下獄誅,譚徙交州。 權沈吟者歷年,後遂幽閉和。 於是驃騎將軍朱據、尚書仆射屈晃率諸將吏泥頭自縛,連日詣闕請和。 權登白爵觀見,甚惡之,敕據、晃等無事忩忩。 權欲廢和立亮,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上書,稱引晉獻公殺申生,立奚齊,晉國擾亂。 又據、晃固諫不止。 權大怒,族誅正、象,據、晃牽入殿,杖一百,竟徙和于故鄣,群司坐諫誅放者十數。 眾咸冤之。 太元二年正月,封和為南陽王,遣之長沙。 四月,權薨,諸葛恪秉政。 恪即和妃張之舅也。 妃使黃門陳遷之建業上疏中宮,並致問于恪。 臨去,恪謂遷曰:「為我達妃,期當使勝他人。 」此言頗泄。 又恪有徙都意,使治武昌宮,民間或言欲迎和。 及恪被誅,孫峻因此奪和璽綬,徙新都。 又遣使者賜死。 和與妃張辭別,張曰:「吉凶當相隨,終不獨生活也。 」亦自殺,舉邦傷焉。 孫休立,封和子皓為烏程侯,自新都之本國。 休薨,皓即阼,其年追諡父和曰文皇帝 ,改葬明陵,置園邑二百家,令、丞奉守。 後年正月,又分吳郡、丹楊九縣為吳興郡,治烏程,置太守,四時奉祠。 有司奏言,直立廟京邑。 寶鼎二年七月,使守大匠薛珝營立寢堂,號曰清廟。 十二月,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備官僚中軍步騎二干人,以靈輿法駕,東迎神于明陵。 皓引見仁,親拜送於庭。 靈輿當至,使丞相陸凱奉三牲祭于近郊,皓于金城外露宿。 明日,望拜于東門之外。 其翌日,拜廟薦祭,歔欷悲感。 比七日三祭,倡技晝夜娛樂。 有司奏言「祭不欲數,數則黷,宜以禮斷情」,然後止。 孫霸字子威,和(同母)弟也。 和為太子。 霸為魯王,寵愛崇特,與和無殊。 頃之,和、霸不穆之聲聞于權耳,權禁斷往來,假以精學。 督軍使者羊衜上疏曰:「臣聞古之有天下者,皆先顯別適庶,封建子弟,所以尊重祖宗,為國藩表也。 二宮拜授,海內稱宜,斯乃大吳興隆之基。 頃聞二宮並絶賓客,遠近悚然,大小失望。 竊從下風,聽采眾論,咸謂二宮智達英茂,自正名建號,于今三年,德行內著,美稱外昭,西北二隅,久所服聞。 謂陛下當副順遐邇所以歸德,勤命二宮賓延四遠,使異國聞聲,恩為臣妾。 今既末垂意于此,而發明詔,省奪備衛,抑絶賓客,使四方禮敬,不復得通,雖實陛下敦尚古義,欲令二宮專志于學,不復顧慮觀聽小宜,期于溫故博物而已,然非臣下傾企喁喁之至願也。 或謂二宮不遵典式,此臣所以寢息不寧。 就如所嫌,猶宜補察,密加斟酌,不使遠近得容異言。 臣懼積疑成謗,久將宣流,而西北二隅,去國不遠,異同之語,易以聞達。 聞達之日,聲論當興,將謂二宮有不順之愆,不審陛下何以解之?若無以解異國,則亦無以釋境內。 境內守疑,異國興謗,非所以育巍巍,鎮社稷也。 願陛下早發優詔,使二宮周旋禮命如初,則天清地晏,萬國幸甚矣。 」 時全寄、吳安、孫奇、楊竺等陰共附霸,圖危太子。 譖毀既行,太子以敗,霸亦賜死。 流竺屍于江,兄穆以數諫戒竺,得免大闢,猶徙南州。 霸賜死後,又誅寄、安、奇等,咸以黨霸構和故也。 霸二子,基、壹。 五鳳中,封其為吳侯,壹宛陵候。 基侍孫亮在內,太平二年,盜乘禦馬,收付獄。 亮問侍中刁玄曰:「盜乘禦馬罪雲何?」玄對曰:「科應死。 然魯王早終,惟陛下哀原之。 」亮曰:「法者,天下所共,何得阿以親親故邪?當思惟可以釋此者,奈何以情相迫乎?」玄曰:「舊赦有大小,或天下,亦有千里、五百里赦,隨意所及。 」亮曰:「解人不當爾邪!」乃赦宮中,基以得免。 孫皓即位,迫和、霸舊隙,削基、壹爵土,與祖母謝姬俱徙會稽烏傷縣。 孫奮字子揚,霸弟也。 母曰仲姬。 太元二年,立為齊王,居武昌。 權薨,太傅諸葛恪不欲諸王處江濱兵馬之地 ,徙奮于豫章。 奮怒,不從命,又數越法度。 恪上箋諫曰:“帝王之尊,與天同位,是以家天下,臣父兄,四海之內,皆為臣妾。 仇讎有善,不得不舉;親戚有惡,不得不誅。 所以承天理物,先國後身,蓋聖人立制,百代不易之道也。 昔漢初興,多王子弟,至于太強,輒為不軌,上則幾危社稷,下則骨肉相殘,其後懲戒,以為大諱。 自光武以來,諸王有制,惟得自娛于宮內,不得臨民,干與政事。 其與交通,皆有重禁,遂以全安,各保福祚。 此則前世得失之驗也。 近袁紹、劉表各有國土,土地非狹,人眾非弱,以適庶不分,遂滅其宗祀。 此乃天下愚智所共嗟痛。 第2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2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