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四海不可以一日曠主,萬機不可以斯須無統,故建大業者不拘小節,知天命者不繫細物,是以舜受大業之命而無遜讓之辭,聖人達節,不亦遠乎!今使音奉皇帝璽綬,王其欽承,以答天下嚮應之望焉。 ” Ui相國華歆、太尉賈詡、御史大夫王朗及九卿上言曰:「臣等被召到,伏見太史丞許芝、左中郎將李伏所上圖讖、符命,侍中劉廙等宣【】衆心,人靈同謀。 又漢朝知陛下聖化通於神明,聖德參于虞、夏,因瑞應之備至,聽曆數之所在,遂獻璽綬,固讓尊號。 能言之倫,莫不抃舞,河圖、洛書,天命瑞應,人事協于天時,民言協于天【】。 而陛下性秉勞謙,體尚克讓,明詔懇切,未肯聽許,臣妾小人,莫不伊邑。 臣等聞自古及今,有天下者不常在乎一姓;考以德勢,則盛衰在乎強弱,論以終始,則廢興在乎期運。 唐、虞曆數,不在厥子而在舜、禹。 舜、禹雖懷克讓之意迫,群後執玉帛而朝之,兆民懷欣戴而歸之,率土揚歌謡而詠之,故其守節之拘,不可得而常處,達節之權,不可得而久避;是以或遜位而不【】,或受禪而不辭,不【】者未必厭皇寵,不辭者未必渴帝祚,各迫天命而不得以已。 既禪之後,則唐氏之子為賓于有虞,虞氏之冑為客于夏代,然則禪代之義,非獨受之者實應天福,授之者亦與有餘慶焉。 漢自章、和之後,世多變故,稍以陵遲,洎乎孝靈,不恆其心,虐賢害仁,聚斂無度,政在嬖豎,視民如絢,遂令上天震怒,百姓從風如歸;當時則四海鼎沸,既沒則禍發宮庭,寵勢並竭,帝室遂卑,若在帝舜之末節,猶擇聖代而授之,荊人抱玉璞,猶思良工而刊之,況漢國既往,莫之能匡,推器移君,委之聖哲,固其宜也。 漢朝委質,既願禮禪之速定也,天祚率土,必將有主;主率土者,非陛下其孰能任之?所謂論德無與為比,考功無推讓矣。 天命不可久稽,民望不不可久違,臣等慺慺,不勝大願。 伏請陛下割撝謙之志,修受禪之禮,副人神之意,慰外內之願。 」令曰:「以德則孤不足,以時則戎虜未滅。 若以群賢之靈,得保首領,終君魏國,于孤足矣。 若孤者,胡足以辱四海?至乎天瑞人事,皆先王聖德遺慶,孤何有焉?是以未敢聞命。 」 Ui己巳,魏王上書曰:「臣聞舜有賓于四門之勛,乃受禪于陶唐,禹有存國七百之功,乃承祿于有虞。 臣以矇蔽,德非二聖,猥當天統,不敢聞命。 敢屢抗疏,略陳私願,庶章通紫庭,得全微節,情達宸極,永守本志。 而音重複銜命,申制詔臣,臣實戰惕,不發璽書,而音迫于嚴詔,不敢覆命。 願陛下馳傳騁驛,召音還台。 不勝至誠,謹使宗奉書。 」 Ui相國歆、太尉詡、御史大夫朗及九卿奏曰:「臣等伏讀詔書,于邑益甚。 臣等聞易稱聖人奉天時,論語云君子畏天命,天命有去就,然後帝者有禪代。 是以唐之禪虞,命在爾躬,虞之順唐,謂之受終;堯知天命去己,故不得不禪舜,舜知曆數在躬,故不敢不受;不得不禪,奉天時也,不敢不受,畏天命也。 漢朝雖承季末陵遲之餘,猶務奉天命以則堯之道,是以願禪帝位而歸二女。 而陛下正于大魏受命之初,抑虞、夏之達節,尚延陵之讓退,而所枉者大,所直者小,所詳者輕,所略者重,中人凡士猶為陛下陋之。 沒者有靈,則重華必忿憤于蒼梧之神墓,大禹必鬱悒于會稽之山陰,武王必不悅于*(商)**(高)*陵之玄宮矣。 是以臣等敢以死請。 且漢政在閹宦,祿去帝室七世矣,遂集矢石于其宮殿,而二京為之丘墟。 當是之時,四海蕩覆,天下分崩,武王親衣甲而冠冑,沐雨而櫛風,為民請命,則活萬國,為世撥亂,則致昇平,鳩民而立長,築宮而置吏,元元無過,罔于前業,而始有造於華夏。 陛下即位,光昭文德,以翊武功,勤恤民隱,視之如傷,懼者寧之,勞者息之,寒者以暖,饑者以充,遠人以*(恩復)**(德服)*,寇敵以恩降,邁恩種德,光被四表;稽古篤睦,茂于放勛,網漏吞舟,弘乎周文。 是以布政未儙,人神並和,皇天則降甘露而臻四靈,后土則挺芝草而吐醴泉,虎豹鹿兔,皆素其色,雉鳩燕雀,亦白其羽,連理之木,同心之瓜,五采之魚,珍祥瑞物,雜嗠于其間者,無不畢備。 古人有言:『微禹,吾其魚乎!』微大魏,則臣等之白骨交橫于曠野矣。 伏省群臣外內前後章奏,所以陳【】陛下之符命者,莫不條河洛之圖書,據天地之瑞應,因漢朝之款誠,宣萬方之景附,可謂信矣*(省)**(着)*矣;三王無以及,五帝無以加。 民命之懸于魏*(邦,民心之系于魏)*政,三十有餘年矣,此乃千世時至之會,萬載一遇之秋;達節廣度,宜昭于斯際,拘牽小節,不施于此時。 久稽天命,罪在臣等。 輒營壇場,具禮儀,擇吉日,昭告昊天上帝,秩群神之禮,須禋祭畢,會群寮于朝堂,議年號、正朔、服色當施行,上。 」復令曰:「昔者大舜飯糗茹草,將終身焉,斯則孤之前志也。 及至承堯禪,被*(珍)**(袗)*裘,妻二女,若固有之,斯則順天命也。 群公卿士誠以天命不可拒,民望不可違,孤亦曷以辭焉?」 Ui庚午,冊詔魏王曰:“昔堯以配天之德,秉六合之重,猶鷪歷運之數,移于有虞,委讓帝位,忽如遺蹟。 今天既訖我漢命,乃眷北顧,帝皇之業,實在大魏。 朕守空名以竊古義,顧視前事,猶有慚德,而王遜讓至于三四,朕用懼焉。 夫不辭萬乘之位者,知命達節之數也,虞、夏之君,處之不疑,故勛烈垂于萬載,美名傳於無窮。 第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