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曰:『聖人受命而王,黃龍以戊己日見。 』七月四日戊寅,黃龍見,此帝王受命之符瑞最着明者也。 又曰:『初六,履霜,陰始凝也。 』又有積蟲大穴天子之宮,厥咎然,今蝗蟲見,應之也。 又曰:『聖人以德親比天下,仁恩洽普,厥應麒麟以戊己日至,厥應聖人受命。 』又曰:『聖人清淨行中正,賢人福至民從命,厥應麒麟來。 』春秋漢含孳曰:『漢以魏,魏以征。 』春秋玉版讖曰:『代赤者魏公子。 』春秋佐助期曰:『漢以許昌失天下。 』故白馬令李雲上事曰:『許昌氣見于當涂高,當涂高者當昌于許。 』當涂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 魏當代漢。 今魏基昌于許,漢征絶于許,乃今效見,如李雲之言,許昌相應也。 佐助期又曰:『漢以蒙孫亡。 』說者以蒙孫漢二十四帝,童蒙愚昏,以弱亡。 或以雜文為蒙其孫當失天下,以為漢帝非正嗣,少時為董侯,名不正,蒙亂之荒惑,其子孫以弱亡。 孝經中黃讖曰:『日載東,絶火光。 不橫一,聖聰明。 四百之外,易姓而王。 天下歸功,致太平,居八甲;共禮樂,正萬民,嘉樂家和雜。 』此魏王之姓諱,着見圖讖。 易運期讖曰:『言居東,西有午,兩日並光日居下。 其為主,反為輔。 五八四十,黃氣受,真人出。 』言午,許字。 兩日,昌字。 漢當以許亡,魏當以許昌。 今際會之期在許,是其大效也。 易運期又曰:『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 』臣聞帝王者,五行之精;易姓之符,代興之會,以七百二十年為一軌。 有德者過之,至于八百,無德者不及,至四百載。 是以周家八百六十七年,夏家四百數十年,漢行夏正,迄今四百二十六歲。 又高祖受命,數雖起乙未,然其兆征始於獲麟。 獲麟以來七百餘年,天之曆數將以盡終。 帝王之興,不常一姓。 太微中,黃帝坐常明,而赤帝坐常不見,以為黃家興而赤家衰,凶亡之漸。 自是以來四十餘年,又熒惑失色不明十有餘年。 建安十年,彗星先除紫微,二十三年,復掃太微。 新天子氣見東南以來,二十三年,白虹貫日,月蝕熒惑,比年己亥、壬子、丙午日蝕,皆水滅火之象也。 殿下即位,初踐阼,德配天地,行合神明,恩澤盈溢,廣被四表,格于上下。 是以黃龍數見,鳳皇仍翔,麒麟皆臻,白虎效仁,前後獻見于郊甸;甘露醴泉,奇獸神物,衆瑞並出。 斯皆帝王受命易姓之符也。 昔黃帝受命,風後受河圖;舜、禹有天下,鳳皇翔,洛出書;湯之王,白鳥為符;文王為西伯,赤鳥銜丹書;武王伐殷,白魚升舟;高祖始起,白蛇為征。 巨跡瑞應,皆為聖人興。 觀漢前後之大災,今茲之符瑞,察圖讖之期運,揆河洛之所甄,未若今大魏之最美也。 夫得歲星者,道始興。 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有周之分野也。 高祖入秦,五星聚東井,有漢之分野也。 今茲歲星在大梁,有魏之分野也。 而天之瑞應,並集來臻,四方歸附,襁負而至,兆民欣戴,咸樂嘉慶。 春秋大傳曰:『周公何以不之魯?蓋以為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聖人受命而王。 』周公反政,屍子以為孔子非之,以為周公不聖,不為兆民也。 京房作易傳曰:『凡為王者,惡者去之,弱者奪之。 易姓改代,天命應常,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伏惟殿下體堯舜之盛明,膺七百之禪代,當湯武之期運,值天命之移受,河洛所表,圖讖所載,昭然明白,天下學士所共見也。 臣職在史官,考符察征,圖讖效見,際會之期,謹以上聞。 ”王令曰:「昔周文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仲尼嘆其至德;公旦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終然復子明闢,書美其人。 吾雖德不及二聖,敢忘高山景行之義哉?若夫唐堯、舜、禹之跡,皆以聖質茂德處之,故能上和靈只,下寧萬姓,流稱今日。 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際會,幸承先王余業,恩未被四海,澤未及天下,雖傾倉竭府以振魏國百姓,猶寒者未盡暖,饑者未盡飽。 夙夜憂懼,弗敢遑寧,庶欲保全發齒,長守今日,以沒于地,以全魏國,下見先王,以塞負荷之責。 望狹志局,守此而已;雖屢蒙祥瑞,當之戰惶,五色無主。 若芝之言,豈所聞乎?心慄手悼,書不成字,辭不宣心。 吾閒作詩曰:『喪亂悠悠過紀,白骨縱橫萬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將佐時整理,復子明闢致仕。 』庶欲守此辭以自終,卒不虛言也。 宜宣示遠近,使昭赤心。 」於是侍中辛毗、劉曄、散騎常侍傅巽、韂臻、尚書令桓階、尚書陳矯、陳群、給事中博士騎都尉蘇林、董巴等奏曰:“伏見太史丞許芝上魏國受命之符;令書懇切,允執謙讓,雖舜、禹、湯、文,義無以過。 然古先哲王所以受天命而不辭者,誠急遵皇天之意,副兆民之望,弗得已也。 且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又曰: 第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