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弗洛伊德理論的第二個因素是當時占主導地位的有關人類學的思想,這種思想是以資本主義的結構為基礎。 為了證明資本主義符合人的自然要求,就必須先證明人就其本質來看是一個競爭者,是他人的敵人。 經濟學家根據人具有追求利潤的不可遏制的願望和達爾聞達爾文主義者根據弱肉強食的生物原則都證明了這一觀點,而弗洛伊德則通過男人被佔有所有女性的願望所驅使,只是社會的壓力迫使他們收斂的觀點得出同樣的結論。 因此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所有的男子都相互妒忌,並且即使造成這種妒忌的所有社會和經濟的原因都一概消失後,這種妒忌、這種競爭仍將存在。 6 弗洛伊德的思想最終也受到十九世紀占統治地位的唯物主義的影響。 人們認為在生理學的現象中可以找到一切精神現象的基礎。 因此弗洛伊德認為愛情、憎恨、功名心和妒忌是各種形式的性本能的產物。 他沒有看到基本的現實是人的生存條件,首先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一般境況,然後是社會的特殊結構造成的生活實踐。 (超越這種類型的唯物主義的最關鍵的一步是馬克思完成的,在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中,身體、本能、要求食物或者佔有都不是瞭解人的關鍵,關鍵是人的全部生活過程,人的「生活實踐」。 )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一切本能的;願望如果得到毫無保留的滿足,就會造成精神上的健康和帶來幸福。 但臨床經驗表明,那些一生在性生活方面得到充分滿足的男女並不因此而感到幸福,他們甚至常常會因精神上的衝突和病兆而感到痛苦。 一切本能的願望都得到滿足不僅不是幸福的基礎,而且不能保證人的精神的起碼的健康。 儘管如此弗洛伊德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仍得到廣泛流行,這是因為當時在資本主義的精神生活中起了一些變化:重點已經從節儉轉移到消費,從通過節儉獲得經濟上的成功轉移到把消費看作是不斷擴大市場的基礎以及消費是那些被自動化的、膽小怕事的人的主要滿足。 今朝有酒今朝醉成為物質消耗的原則,也成為性範疇的原則。 把愛情看作是性滿足的產物,把愛情看作是結伴思想和防止孤獨的避風港,這兩種觀點是西方社會中愛情衰亡的兩種「正常」形式,是由社會決定並造成的愛情病理學。 這種病理學有許多個性化的形式,其結局都是自覺地受苦。 這些形式被精神分析學家和越來越多的外行稱為神經病。 下面通過幾個例子簡明地說明一些經常出現的形式。 造成精神病態愛情的基本條件是「相愛的」一方或雙方都牢牢地抓住父親或母親的形象,並把他以前對父親或母親懷有的感情、期待和恐懼成年後都轉移到”所愛者“身上。 這些人從來沒有超越兒童階段,成年後還在尋找兒童時代的聯繫。 在這種環境下,這些人在感情生活方面始終是停留在二歲、五歲或十二歲的階段,但他們的智力和社會能力卻符合他們的實際年齡。 在嚴重的情況下,感情上的這種不成熟狀態會破壞其社會生活;在不那麼嚴重的情況下這一沖突只限于個人親密關係的範疇。 我們再回到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的以父親為中心或以母親為中心的討論。 下面的例子與我們現在經常能看到的病態愛情關係有關,也就是男子在感情發育過程中始終停留在同母親的聯繫上。 這些男子從來沒有斷奶,他們始終感到自己是孩子,他們需要母親的保護、母愛、溫暖、關懷和欣賞。 他們需要無條件的母愛——得到這種愛只需要一個條件,那就是他們需要這種愛,他們是母親的孩子,弱小無力。 這些人在企圖贏得一個女子的愛時,往往和藹可親,風度翩翩;如果他們成功了,仍然會保持這副樣子。 但他們同這個女子的關係(實際上同對所有的人的關係一樣)都是表面的,而且不負責任。 他們的目的是被人愛,而不是愛自己。 在這種類型的人身上往往可以看到很強的虛榮心和沒有完全暴露的遠大志向。 如果他們找到「合適」的妻子,他們就信心十足,覺得自己占了全世界的上風;這時他們對其他人也會和藹可親,溫文爾雅。 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他的妻子不再符合他的想像,就會出現衝突和摩擦。 如果他妻子不始終如一地欣賞他,如果她要求有自己的生活,希望得到愛和保護,如果她——在極端的情況下——不准備原諒他的外遇(或者不流露對此有一種頗為欣賞的興趣),這時他就會感到受到很大的傷害和失望。 一般來說他還會用「妻子不愛他,自私或者專制」的說法把他的這種感情簡單化。 很明顯,「慈母」對她的令人着迷的「兒子」的任何一個小小的疏忽都被看作是缺乏愛情的表現。 這些男子一般來說把他們的文雅舉止,和他們願意使別人高興的願望同真正的愛情混淆起來,並因此得出他們受到不公正對待的結論。 他們自以為是偉大的戀人,對妻子的不滿抱怨不休。 第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愛的藝術》
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