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恆言,真才固難,而全才尤難也。 若陽明先生,豈不亶哉其人乎?方先生抗議忤權,投荒萬裡,處約居貧,困心衡慮,煢然道人爾。 及稍遷令尹,漸露鋒穎矣。 未幾內遷,進南太仆若鴻臚,官曹簡暇,日與門人學子講德問業,尚友千古。 人皆譁之為禪。 後擢僉副都御史至封拜,亦日與門人學子論學不輟。 而山賊逆藩之變,一鼓殲之。 於是人始服先生之才之美矣。 雖服先生之才,而猶疑先生之學,誠不知其何也? 松嘗謂先生之學與其教人,大抵無慮三變。 始患學者之心紛擾而難定也,則教人靜坐反觀,專事收斂。 學者執一而廢百也,偏于靜而遺事物,甚至壓世惡事,闔眼習觀,而幾于禪矣,則揭言知行合一以省之。 其言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又曰:「知為行主意,行為知工夫。 」而要于去人欲而存天理。 其後,又恐學者之泥於言詮,而終不得其本心也,則專以「致良知」為作聖為賢之要矣。 不知者與未信者,則又病「良知」之不足以盡道,而群然吠焉。 豈知「良知」即「良心」之別名。 是「知」也,維天高明,維地廣博,雖無聲臭,萬物皆備;古今千聖萬賢,天下百慮萬事,誰能外此「知」者。 而「致」之為言,則篤行固執,允迪實際,服膺弗失,而無所弗用其極,並舉之矣。 豈專守靈明,用知而自私耶?用智自私,而不能流通著察于倫物雲為之感,而或牽引轉移於情染伎倆之私,雖名無不周遍,而實難於研慮,雖稱莫之信果,而實近於蕩恣,甚至藐兢業而病防檢,私徒與而挾悻嫉,廢人道而群鳥獸,此則禪之所以病道者爾!先生之學則豈其然乎?故其當大事,決大疑,夷大難,不動聲色,不喪匕鬯,而措斯民于衽席之安,皆其「良知」之推致而無不足,而非有所襲取于外。 他日讀書,竊疑孔子之言,而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 」夫聖非誇也,未嘗習為戰與鬥也,又非有祝詛厭勝之術也,而云必克與福,得無殆于誣歟?是未知天人之心之理之一也。 夫君子齋戒以養心,恐懼而慎事,則與天合德,而聰明睿知,文理密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矣。 則何福之不獲,何戰之弗克,而又奚疑焉?不然,傳何以曰:「明乎郊社之禮,楴嘗之義,治國其如視諸掌乎?」夫郊社、楴嘗之禮,則何與于治國之事也?夫道一而已矣,通則皆通,塞則皆塞。 文豈為文,武豈為武,蓋尚父之鷹揚本於敬義,而周公之東征破斧實哀其人而存之。 彼依託之徒,呼喝叱吒,豪蕩弗檢,自詭為道與學,而欲舉天下之事,只見其勞而敝矣。 緒山錢子,先生高第弟子也,編有先生年譜舊矣。 而猶弗自信,溯錢塘,逾懷玉,道臨川,過洪都,適吉安,就正于念庵諸君子。 念庵子為之刪繁舉要,潤飾是正,而補其闕軼,信乎其文則省,其事則增矣。 計為書七卷,既成,則謂予曰:「君滁人,先生蓋嘗過化,而今繼居其官,且與討論,君宜敘而刻之。 」余謝不敢而又弗克辭也,則以竊所聞于諸有道者論次如左,俾後世知先生之才之全,蓋出於其學如此。 必就其學而學焉,庶幾可以弗畔矣夫。 又 王宗沐 昔者孔子自序其平生得學之年,自十五以至七十,然後能從心所欲,不踰矩。 其間大都詣入之深,如浚井者,必欲極底里以成;而修持之漸,如歷階者,不容躐一級而進。 至哉粹乎!千古學脈之的也。 然宗沐嘗仰而思之,使孔子不至七十而沒,豈其終不至于從心耶?若再引而未沒也,則七十而後,將無復可庸之功耶?嗟呼!此孔子所謂苦心,吾恐及門之徒,自顏、曾而下,有不得而聞者矣。 夫矩,心之體而物之則也。 心無定體,以物為體。 方其應於物也,而體適呈焉,炯然煥然,無起無作,不以一毫智識意解參于其間,是謂動以天也,而自適于則。 加之則涉于安排,減之則闕而不貫。 毫釐幾微,瞬目萬裡,途轍倚着,轉與則背,此非有如聖人之志,畢餘生之力,精研一守,以至于忘體忘物,獨用全真,則固未有能湊泊其藩者。 而況于橫心之所欲,而望其自然不逾于矩哉?此聖學所以別于異端,斃而後已,不知老之將至者也。 不踰矩由不惑出。 而不惑者,吾心之精明本體,所謂知也。 自宋儒濂溪、明道之沒,而此學不傳。 我朝陽明王先生,蓋學聖人之學者。 其事功文章,與夫歷涉發跡,頗為世所奇,而爭傳之以為怪。 年幾六十而沒。 而其晚歲,始專揭「致良知」為聖學大端,良有功于聖門。 予嘗覽鏡其行事,而參讀其書,見其每更患難,則愈精明,負重難,則愈堅定;然後知先生英挺之稟雖異於人,而所以能邃于此學,而發揮于作用者,亦不能不待于歷歲踐悟之漸。 而世顧奇其發跡與夫事業文章之餘,夫亦未知所本也與? 先生高弟餘姚錢洪甫氏以親受業,乃能譜先生履歷始終,編年為書。 凡世所語奇事不載,而于先生之學,前後悟入,語次猶詳。 書成而俾予為之序。 論年譜書 鄒守益 浮峰公歸浙,托書促聚復真,以了先師年譜,竟不獲報。 烏泉歸,審去歲兄在燕峰館修年譜,以大水乃旋。 今計可脫稿,為之少慰。 同門群公如中離、靜庵、善山、洛村、南野皆勤勤在念,又作隔世人矣。 努力一來,了此公案,師門固不藉此,然後死者之責,將誰執其咎,佇望佇望!歸自武夷,勞與暑並,靜養寡出,始漸就愈。 老年精力,更須愛惜,願及時勵之。 風便,早示瑤音,以快懸跂。 論年譜書凡九首 羅洪先 第45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王陽明全集》
第4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