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各有憂民之念,而同其任責之心。 夫聖人之憂民,其心一而已矣。 所以憂之者,雖各以其職,而其任之於己也,曷嘗有不同哉?昔孟子論禹、稷之急於救民,而原其心以為大禹之平水土也,雖其所施,無非決川距海之功,而民可免于昏墊矣;然其汲汲之心,以為天下若是其廣也,吾之足跡既有所未到之地,則夫水之未治者,亦必有之矣;水之氾濫,既有所不免之地,則夫民之遭溺者,亦容有之矣;夫民之陷溺,由水之未治也,吾任治水之責,使水有不治,以溺吾民,是水之溺民,即吾之溺民也;民之溺于水,實吾之溺之也,吾其救之,可不急乎?后稷之教稼穡也,雖其所為無非播時百谷之事,而民可免于阻饑矣;然其遑遑之心,以為萬民若是其眾也,吾之稼穡,固未能人人而面誨矣,能保其無不知者乎?民之樹藝,即未能人人而必知矣,能保其無不饑者乎?夫民之有饑,由谷之未播也,吾任播谷之責,使谷有未播以饑吾民,是饑之厄民,即吾之厄民也,民之饑于食,實吾之饑之也,吾其拯之,可以緩乎?夫禹、稷之心,其急於救民蓋如此,此其所以雖當治平之世,三過其門而不入也歟!雖然,急於救民者,固聖賢憂世之本心,而安於自守者,又君子持己之常道,是以顏子之不改其樂,而孟子以為同道于禹、稷者,誠以禹、稷、顏子莫非素其位而行耳。 後世各徇一偏之見,而仕者以趨時為通達,隱者以忘世為高尚,此其所以進不能憂禹、稷之憂,而退不能樂顏子之樂也歟! 易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大人于天,默契其未然者,奉行其已然者。 夫大人與天,一而已矣;然則默契而奉行之者,豈有先後之間哉?昔《文隊》申《乾》九五爻義而及此意,謂大人之於天,形雖不同,道則無異。 自其先於天者言之,時之未至,而道隱於無,天未有為也;大人則先天而為之,蓋必經綸以造其端,而心之所欲,暗與道符,裁成以創其始,而意之所為,默與道契;如五典未有也,自我立之,而與天之所敘者,有吻合焉;五禮未制也,以義起之,而與天之所秩者,無差殊焉;天何嘗與之違乎?以其後於天者言之,時之既至,而理顯于有,天已有為也,大人則後天而奉之,蓋必窮神以繼其志,而理之固有者,只承之而不悖;知化以述其事,而理之當行者,欽若之而不違;如天敘有典也,立為政教以道之,五典自我而敦矣;天秩有禮也,製為品節以齊之,五禮自我而庸矣;我何嘗違于天乎”是則先天不違,大人即天也;後天奉天,天即大人也;大人與天,其可以二視之哉?此九五所以為天下之利見也歟?大抵道無天人之別,在天則為天道,在人則為人道,其分雖殊,其理則一也。 眾人牿于形體,知有其分,而不知有其理,始與天地不相似耳。 惟聖人純于義理,而無人欲之私。 其禮即天地之體,其心即天地之心,而其所以為之者,莫非天地之所為也;故曰:「循理則與天為一。 」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天地顯自然之數,聖人法之以作經焉。 甚矣!經不徒作也。 天地不顯自然之數,則聖人何由而法之以作經哉?《大傳》言卜筮而推原聖人作《易》之由,其意蓋謂《易》之用也不外乎卜筮,而《易》之作也則法乎圖書。 是故通於天者河也,伏羲之時,天降其祥,龍馬負圖而出,其數則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居其方,是為數之體焉。 中于地者洛也,大禹之時,地呈其瑞,神龜載書而出,其數則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是為數之用焉。 圖書出矣,聖人若何而則之?彼伏羲則圖以畫卦,虛五與十者,太極也;積二十之奇,而合二十之偶,以一二三四而為六七八九,則儀象之體立矣;析四方之合以為乾、坤、坎、離、補四隅之空以為況、震、巽、艮,則八卦之位定矣。 是其變化無窮之妙,何莫而不本於圖乎?大禹則書以敘疇,實其中五者,皇極也;一五行而二五事,三八政而四五紀,第于前者,有序而不亂也;六三德而七稽疑,八庶征而九福極,列于後者,有條而不紊也。 是其先後不易之序,何莫而不本於書乎?籲!聖人之作《易》,其原出於天者如此,而卜筮之用所以行也歟!大抵《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但伏羲先得乎圖以畫卦。 無所待于書;大禹獨得乎書以敘疇,不必考于圖耳。 若究而言之,則書固可以為《易》,而圖亦可以作《范》,又安知圖之不為書,書之不為圖哉?噫!理之分殊。 非深于造化者其孰能知之? 書 王懋昭大德建中於民以義制事以禮 制心垂裕後昆予聞曰能自得師者王 大臣告君,即勉其修君道以貽諸後,必證以隆師道而成其功。 夫君道之修,未有不隆師道而能致者也;大臣之論如此,其亦善於告君者哉!吾想其意,若謂新德固所以屬人心,而建中斯可以盡君道,吾王其必勸顧諟之功,以明其德,求此中之全體,而自我建之,以為斯民之極也;操日躋之敬,以明夫善,盡此中之妙用,而自我立之,以為天下之準也。 然中果何自而建邪?彼中見於事,必制以吾心之裁製,使動無不宜,而後其用行矣;中存於心,必制以此理之節文,使靜無不正,而後其體立矣;若是,則豈特可以建中於民而已邪?本支百世,皆得以承懿範節於無窮,而建中之用,綽乎其有餘裕矣。 子孫千億,鹹得以仰遺矩于不墜,而建中之推,恢乎其有餘地焉。 第23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王陽明全集》
第2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