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絶道喪之餘,苟有興起向慕於是學者,皆可以為同志,不必銖稱寸度而求其盡合于此,以之待人可也。 若在我之所以為造端立命者,則不容有毫髮之或爽矣。 道一而已,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釋氏之所以為釋,老氏之所以為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皆是道也,寧有二乎?今古學術之誠偽邪正,何啻碔砆美玉!然有眩惑終身而不能辯者,正以此道之無二,而其變動不拘,充塞無間,縱橫顛倒,皆可推之而通。 世之儒者,各就其一偏之見,而又飾之以比擬仿像之功,文之以章句假借之訓,其為習熟既足以自信,而條目又足以自安,此其所以誑己誑人,終身沒溺而不悟焉耳!然其毫釐之差,而乃致千里之謬。 非誠有求為聖人之志而從事于惟精惟一之學者,莫能得其受病之源而發其神奸之所由伏也。 若某之不肖,蓋亦嘗陷溺于其間者幾年,倀倀然既自以為是矣。 賴天之靈,偶有悟于良知之學,然後悔其向之所為者,固包藏禍機,作偽于外,而心勞日拙者也。 十餘年來,雖痛自洗剔創艾,而病根深痼,萌櫱時生。 所幸良知在我,操得其要,譬猶舟之得舵,雖驚風巨浪顛沛不無,尚猶得免于傾覆者也。 夫舊習之溺人,雖已覺悔悟,而其克治之功,尚且其難若此,又況溺而不悟,日益以深者,亦將何所抵極乎!以謙之精神力量,又以有覺于良如,自當如江河之注海,沛然無復能有為之障礙者矣!默成深造之餘,必有日新之得,可以警發昏惰者,便間不惜款款示及之。 五 丙戌 張、陳二生來,適歸餘姚祭掃,遂不及相見,殊負深情也。 隨事體認天理,即戒慎恐懼功夫,以為尚隔一塵,為世之所謂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而求之於外者言之耳。 若致良知之功明,則此語亦自無害,不然即猶未免于毫釐千里也。 來喻以為恐主於事者,蓋已深燭其弊矣。 寄示甘泉《尊經閣記》,甚善甚善!其間大意亦與區區《稽山書院》之作相同。 《稽山》之作,向嘗以寄甘泉,自謂于此學頗有分毫髮明。 今甘泉乃謂「今之謂聰明知覺,不必外求諸經者,不必呼而能覺」之類,則似急於立言,而未暇細察鄙人之意矣。 後世學術之不明,非為後人聰明識見之不及古人,大抵多由勝心為患,不能取善相下。 明明其說之已是矣,而又務為一說以高之,是以其說愈多而惑人愈甚。 凡今學術之不明,使後學無所適從,徒以致人之多言者,皆吾黨自相求勝之罪也。 今良知之說,已將學問頭腦說得十分下落,只是各去勝心,務在共明此學,隨人分限,以此循循善誘之,自當各有所至。 若只要自立門戶,外假衛道之名,而內行求勝之實,不顧正學之因此而益荒,人心之因此而愈惑,黨同伐異,覆短爭長,而惟以成其自私自利之謀,仁者之心有所不忍也!甘泉之意,未必由此,因事感觸,輒漫及之。 蓋今時講學者,大抵多犯此症,在鄙人亦或有所未免,然不敢不痛自克治也。 如何如何? 答友人 丙戌 君子之學,務求在己而已。 毀譽榮辱之來,非獨不以動其心,且資之以為切磋砥礪之地。 故君子無入而不自得,正以其無入而非學也。 若夫聞譽而喜,聞毀而戚,則將惶惶于外,惟日之不足矣,其何以為君子!往年駕在留都,左右交讒某于武廟。 當時禍且不測,僚屬咸危懼,謂群疑若此,宜圖所以自解者。 某曰:「君子不求天下之信己也,自信而已。 吾方求以自信之不暇,而暇求人之信己乎?」某于執事為世交,執事之心,某素能信之,而顧以相訊若此,豈亦猶有未能自信也乎?雖然,執事之心,又焉有所不自信者!至于防範之外,意料所不及,若校人之於子產者,亦安能保其必無。 則執事之懇懇以詢于仆,固君子之嚴於自治,宜如此也。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竊友人之履以歸,楚人不知也。 適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竊履進,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來過,見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駭曰:「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 」遂與之絶。 踰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門,而悔謝曰:「吾不能知子,而繆以疑子,吾之罪也。 請為以如初。 」今執事之見疑於人,其有其無,某皆不得而知。 縱或有之,亦何傷于執事之自信乎?不俟踰年,吾見有踵執事之門而悔謝者矣。 執事其益自信無怠,固將無入而非學,亦無入而不自得也矣! 答友人問 丙戌 問:「自來先儒皆以學問思辯屬知,而以篤行屬行,分明是兩截事。 今先生獨謂知行合一,不能無疑。 」 曰:此事吾已言之屢屢。 凡謂之行者,只是着實去做這件事。 若着實做學問思辯的工夫,則學問思辯亦便是行矣。 學是學做這件事,問是問做這件事,思辯是思辯做這件事,則行亦便是學問思辯矣。 若謂學問思辯之,然後去行,卻如何懸空先去學問思辯得?行時又如何去得做學問思辯的事?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知之真切篤實處,便是行。 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覺,便是冥行,便是「學而不思則罔」,所以必須說個知;知而不能真切篤實,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必須說個行;元來只是一個工夫。 凡古人說知行,皆是就一個工夫上補偏救弊說,不似今人截然分作兩件事做。 某今說知行合一,雖亦是就今時補偏救弊說,然知行體段亦本來如是。 吾契但着實就身心上體履,當下便自知得。 今卻只從言語文義上窺測,所以牽制支離,轉說轉糊塗,正是不能知行合一之弊耳。 第1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王陽明全集》
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