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文中子是如何人?」先生曰:「文中子庶幾具體而微,惜其早死!」問:「如何卻有《續經》之非?」曰:「《續經》亦未可盡非。 」請問。 良久,曰:「更覺良工心獨苦。 」 「許魯齊謂儒者以治生為先之說,亦誤人。 」 問仙家元氣、元神、元精。 先生曰:「只是一件:流行為氣,凝聚為精,妙用為神。 」 「喜怒哀樂,本體自是中和的。 才自家着些意思,便過不及,便是私。 」 問「哭則不歌。 」先生曰:「聖人心體自然如此。 」 「克己須要掃除廊清,一毫不存方是。 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 問《律呂新書》,先生曰:「學者當務為急。 算得此數熟,亦恐未有用,必須心中先具禮樂之本方可。 且如其書說多用管以候氣,然至冬至那一刻時,管灰之飛,或有先後,須臾之間,焉知那管正值冬至之刻?須自中心先曉得冬至之刻始得。 此便有不通處。 學者須先後禮樂本原上用功。 」 曰仁云:「心猶鏡也。 聖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 近世格物之說,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後亦未嘗廢照。 」 問道之精粗。 先生曰:「道無精粗,人之所見有精粗。 如這一間房,人初進來,只見一個大規模如此;處久便柱壁之類,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細細都看出來:然只是一間房。 」 先生曰:「諸公近見時少疑問,何也?人不用功,莫不自以為已知,為學只循而行之是矣。 殊不知私慾日生,如地上塵,一日不掃,便又有一層,着實用功,便見道無終窮,愈探愈深,必使精白天一毫不徹方可。 」 問:「知至然後可以言誠意。 今天理人欲,知之未盡,如何用得克己工夫?」先生曰:「人若真實切己用功不已,則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見一日,私慾之細微亦日見一日。 若不用克己工夫,終日只是說話而已,天理終不自現,私慾亦終不自現。 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認得一段;走到歧路處,有疑便問,問了又走,方漸能到得欲到之處。 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盡知。 只管閒講,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無私可克,方愁不能盡知,亦未遲在。 」 問「道一而已。 古人論道往往不同,求之亦有要乎?」先生曰:「道無方體,不可執着。 卻拘滯于文義上求道,遠矣。 如今人只說天,其實何嘗見天?謂日月風雷即天,不可;謂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 道即是天,若識得時,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見認定,以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 若解向裡尋求,見得自己心體,即無時無處不是此道。 亙古亙今,無終無始,更有甚同異?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 」又曰:「諸君要實見此道,須從自己心上體認,不假外求始得。 」 問:「名物度數,亦須先講求否?」先生曰:「人只要成就自家心體,則用在其中。 如養得心體,果有未發之中。 自然有發而中節之和。 自然無施不可。 苟無是心,雖預先講得世上許多名物度數,與己原不相干,只是裝綴,臨時自行不去,亦不是將名物度數全然不理,只要知所先後,則近道。 」又曰:「人要隨才成就。 才是其所能為,如夔之樂,稷之種,是他資性合下便如此。 成就之者,亦只是要他心體純乎天理。 其運用處,皆從天理上發來,然後謂之才。 到得純乎天理處,亦能不器,使夔、稷易藝而為,當亦能之。 」又曰:「如素富貴行乎富貴,素患難行乎患難,皆是不器:此惟養得心體正者能之。 」 「與其為數頃無源之塘水,不若為數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窮。 」時先生在塘邊坐,傍有井,故以之喻學雲。 問:「世道日降,太古時氣象如何復見得?」先生曰:「一日便是一元。 人平旦時起坐。 未與物接,此心清明景象,便如在伏羲時游一般。 」 問:「心要逐物,如何則可?」先生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職,天下乃治。 心統五官,亦要如此。 今眼要視時,心便逐在色上;耳要聽時,心便逐在聲上,如人君要選官時,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調軍時,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豈惟失卻君體,六卿亦皆不得其職。 」 「善念發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而知之,而遏之。 知與充與遏者,志也,天聰明也。 聖人只有此,學者當存此。 」 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 固是私慾。 如閒思雜慮,如何亦謂之私慾?」先生曰:「畢竟從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尋其根便見。 如汝心中,決知是無有做劫盜的思慮,何也?以汝元無是心也。 汝若于貨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盜之心一般,都消滅了,光光只是心之本體,看有甚閒思慮?此便是寂然不動,便是未發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發而中節,自然物來順應。 」 問志至氣次。 先生曰:「志之所至,氣亦至焉之謂,非極至次貳之謂。 持其志則養氣在其中,無暴其氣則亦持其志矣。 孟子救告子之偏,故如此夾持說。 」 問:「先儒曰聖人之道,必降而自卑;賢人之言,則引而自高。 如何?」先生曰:「不然。 如此,卻乃偽也。 聖人如天,無往而非天,三光之上天也,九地之下亦天也,天何嘗有降而自卑?此所謂大而化之也。 賢人如山嶽,守其高而已。 然百仞者不能引而為千仞,千仞者不能引而為萬仞:是賢人未嘗引而自高也,引而自高則偽矣。 」 第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王陽明全集》
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