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奴服於知,威侮五行,背畔四條,侵犯西域,延及邊垂,為元元害,罪當夷滅。 命遣立國將軍孫建等凡十二將,十道並出,共行皇天之威,罰於知之身。 惟知先祖故呼韓邪單於稽侯犭冊,累世忠孝,保塞守徼,不忍以一知之罪,滅稽侯犭冊之世,今分匈奴國土人民以為十五,立稽侯犭冊子孫十五人為單於。 遣中郎將藺苞、戴級馳之塞下,召拜當為單於者、諸匈奴人當坐虜知之法者,皆赦除之。 (《漢書·王莽傳》中) ○設五均科條詔(始建國二年) 夫鹽,食餚之將;酒,百藥之長,嘉會之好;鐵,田農之本;名山大澤,饒衍之臧;五均賒貸,百姓所取平,以給澹;鐵布銅冶,通行有無,備民用也。 此六者,非編戶齊民所能家作,必於市,雖貴數倍,不得不買,豪民富賈,即要貧弱,先聖知其然也,故斡之。 每一斡為設科條防禁,犯者罪至死。 (《漢書·食貨志》,置五均六斡,百姓愈病。 莽知民苦之,復下詔。 ) ○下書改錢幣(始建國二年) 民以食為命,以貨為資,是以八政以食為首。 寶貨皆重則小用不給,皆輕則僦載煩費,輕重大小各有差品,則用便而民樂。 (《漢書·王莽傳》中) ○因漢律令儀法(始建國三年) 百官改更,職事分移,律令儀法,未及悉定,且因漢律令儀法以從事。 (《漢書·王莽傳》中) ○下書責司監(始建國三年) 虜知罪當夷滅,故遣猛將分十二部,將同時出,一舉而決絶之矣。 內置司命軍正,外設軍監十有二人,誠欲以司不奉命,令軍人咸正也。 今則不然,各為權勢,恐犭曷良民,妄封人頸,得錢者去。 毒ン並作,農民離散?司監若此,可謂稱不?自今以來,敢犯此者,輒捕系,以名聞。 (《漢書·王莽傳》中) ○封王舜二子(始建國三年) 昔齊太公以淑德累世,為周氏太師,蓋予之所監也。 其以舜子延襲父爵,為安新公,延弟褒新侯匡為太師將軍,永為新室輔。 (《漢書·王莽傳》中) ○下書授諸侯茅士(始建國四年) 予以不德,襲於聖祖,為萬國主。 思安黎元,在於建侯,分州正域,以美風俗。 追監前代,爰綱爰紀。 惟在《堯典》,十有二州,衛有五服。 《詩》國十五,布遍九州。 《殷頌》有「奄有九有」之言。 《禹貢》之九州無並、幽,《周禮·司馬》則無徐、梁。 帝王相改,各有雲為。 或昭其事,或大其本,厥義著明,其務一矣。 昔周二後受命,故有東都、西都之居。 予之受命,蓋亦如之。 其以洛陽為新室東都,常安為新室西都,邦畿連體,各有采任。 州從《禹貢》為九,爵從周氏有五。 諸侯之員千有八百,附城之數亦如之,以俟有功。 諸公一同,有眾萬戶,土方百里。 侯伯一則,(汲古本作「侯伯一國」)眾戶五千,土方七十里。 子男一則,眾戶二千有五百,土方五十里。 附城大者食邑九成,眾戶九百,土方三十里。 自九以下,降殺以兩,至於一成。 五差備具,合當一則。 今已受茅土者,公十四人,侯九十三人,伯二十一人,子百七十一人,男四百九十七人,凡七百九十六人。 附城千五百一十一人。 九族之女為任者,八十三人。 及漢氏女孫中山承禮君、遵德君、修義君更以為任。 十有一公,九卿,十二大夫,二十四元士,定諸國邑采之處,使侍中講禮大夫孔秉等與州部眾郡曉知地理圖籍者,共校治於壽成朱鳥堂。 予數與郡公祭酒上卿親聽視,咸已通矣。 夫褒德賞功,所以顯仁賢也;九族和睦,所以褒親親也。 予永惟匪解,思稽前人,將章黜陟,以明好惡,安元元焉。 (《漢書·王莽傳》中) ○下書改限田買賣奴婢(始建國四年) 諸名食王田,皆得賣之,勿拘以法。 犯私買賣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漢書·王莽傳》中:莽知民怨,乃下書。 又見《食貨志》,作下詔,小異。 ) ○下書更名高句驪為下句驪(始建國四年) 乃者,命遣猛將,共行天罰,誅滅虜知,分為十二部,或斷其右臂,或斬其左掖,或潰其胸腹,或糹由其兩脅。 今年刑在東方,誅貉之部先縱焉。 捕斬虜騶,平定東域,虜知殄滅,在於漏刻。 此乃天地群神社稷宗廟佑助之福,公卿大夫士民同心將率虎之力也。 予甚嘉之。 其更名高句驪為下句驪,佈告天下,令咸知焉。 (《漢書·王莽傳》中:嚴尤誘高句驪侯騶至而斬焉,傳首長安,莽大說,下書。 ) ○下書東巡狩(始建國四年) 伏念予之皇始祖考虞帝,受終文祖,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於上帝,於六宗,望秩於山川,遍於群神,巡狩五嶽,群後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 予之受命即真,到於建國五年,已五載矣。 陽九之厄既度,百六之會已過。 歲在壽星,填在明堂,倉龍癸西,德在中宮。 觀晉掌歲,龜策告從,其以此年二月建寅之節東巡狩,具禮儀調度。 (《漢書·王莽傳》中) ○下書止巡狩(始建國四年) 文母太后體不安,其且止巡狩。 (《漢書·王莽傳》中) ○禁徹長安室宅(始建國五年) 玄龍石文曰:「定帝德。 國雒陽。 」符命著明,敢不欽奉!以始建國八年,歲纏星紀,在雒陽之都。 其謹繕修常安之都,勿令壞敗。 敢有犯者,輒以名聞,請其罪。 (《漢書·王莽傳》中) ●卷六十 ☆王莽(三) ○巡狩(天鳳元年正月) 第2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漢文》
第2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