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光,聖人之後,先師之子,德行純淑,道術通明,居四輔職,輔導於帝。 今年耆有疾,俊艾大臣,惟國之重,其猶不可以闕焉。 《書》曰:「無遺老。 」國之將興,尊師而重傅。 其令太師毋朝,十日一賜餐。 賜太師靈壽杖,黃門令為太師省中坐置幾,太師入省中用杖,賜餐十七物,然後歸老於第,官屬按職如故。 (《漢書·孔光傳》,又《書抄》五十二引《漢官儀》三條,並雲元始元年,與《漢書》為異。 ) ●卷十一 ☆元王皇后(二) ○置宗師詔(元始五年正月) 蓋聞帝王以德撫民,其次親親以相及也。 昔堯睦九族,舜敘之。 朕以皇帝幼年,且統國政,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孫及兄弟吳頃、楚元之後,漢元至今,十有餘萬人,雖有王侯之屬,莫能相糾,或陷入刑罪,教訓不至之咎也。 傳不雲乎?「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 」其為宗室自太上皇以來族親,各以世氏,郡國置宗師以糾之,致教訓焉。 二千石選有德義者以為宗師。 考察不從教令有冤失職者,宗師得因郵亭書言宗伯,請以聞。 常以歲正月賜宗師帛各十匹。 (《漢書·平紀》) ○議九錫禮儀詔(元始五年) 可。 唯公功德光於天下,是以諸侯王、公、列侯、宗室、諸生、吏民翕然同辭,連守闕庭,故下其章。 諸侯、宗室辭去之日,復見前重陳雖曉喻罷遣,猶不肯去。 告以孟夏將行厥賞,莫不歡悅,稱萬歲而退。 今公每見,輒流涕叩頭言願不受賞,賞即加不敢當位。 方製作未定,事須公而決,故且聽公。 製作畢成,群公以聞,究於前議,其九錫禮儀亟奏。 (《漢書·王莽傳》上) ○封劉歆王惲等列侯詔(元始五年正月) 羲和劉歆等四人使治明堂、闢ń,令漢與文王靈台、周公作洛同符。 太仆王惲等八人使行風俗,宣明德化,萬國齊同。 皆封為列侯。 (《漢書·平紀》) ○改葬傅太后及丁姬詔(元始五年) 因故棺為致槨作塚,祠以太牢。 護謁者獲《漢書·外戚·定陶丁姬傳》) ○封師丹為義陽侯詔(元始五年) 夫褒有德,賞有功,先聖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 故定陶太后造稱僭號,甚悖義禮。 關內侯師丹端誠於國,不顧患難,執忠節,據聖法,分明尊卑之制,確然有柱石之固,臨大節而不可奪,可謂社稷之臣矣。 有司條奏邪臣建定稱號者已放退,而丹功賞未加,殆繆乎先賞後罰之義,非所以章有德報厥功也。 其以厚丘之中鄉戶二千一百封丹為義陽侯。 (《漢書·師丹傳》) ○詔賜免馬宮策(元始五年) 太師大司徒扶德侯上書言:「前以光祿勛議故定陶共王母謚,曰婦人以夫爵尊為號,謚宜曰孝元傅皇后,稱渭陵東園。 」臣知妾不得體君,卑不得敵尊,而希指雷同,詭經闢說,以惑誤上。 為臣不忠,當伏斧鉞之誅,幸蒙灑心自新,又令得保首領。 伏自惟念,入稱四輔,出備三公,爵為列侯,誠無顏復望闕庭,無心復居守府,無宜復食國邑。 願上太師大司徒扶德侯印綬,避賢者路。 ”下君章有司,皆以為四輔之職,為國維綱,三公之任,鼎足承君,不有鮮明固守,無以居位。 如君言至誠可聽,惟君之惡,在灑心前,不敢文過,朕甚多之,不奪君之爵邑,以著“自古皆有死之義,其上太師大司徒印綬使者,以侯就第。 (《漢書·馬宮傳》:莽以太皇太后詔賜宮策。 ) ○出平帝媵妾詔(元始五年十二月) 皇帝仁惠,無不顧哀,每疾一發,氣輒上逆,害於言語,故不及有遺詔。 其出媵妾,皆歸家得嫁,如孝文時故事。 (《漢書·平紀》) ○令安漢公居攝詔(元始五年十二月) 蓋聞天生眾民,不能相治,為之立君以統理之。 君年幼稚,必有寄託而居攝焉,然後能奉天施而成地化,群生茂育。 《書》不乎?「天工,人其代之。 」朕以孝平皇帝幼年,且統國政,幾加元服,委政而屬之。 今短命而崩,嗚呼哀哉!已使有司征孝宣皇帝玄孫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平皇帝之後。 玄孫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漢公莽輔政三世,比遭際會,安光漢室,遂同殊風,至於製作,與周公異世同符。 今前輝光囂,武功長通上言丹石之符,朕深思厥意,雲為皇帝者,乃攝行皇帝之事也。 夫有法成易,非聖人者亡法。 其令安漢公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縣為安漢公采地,名曰漢光邑。 具禮儀奏。 (《漢書·王莽傳》上) ○封劉嘉為師禮侯詔(居攝元年) 惟嘉父子兄弟,雖與崇有屬,不敢阿私,或見萌芽,相率告之,及其禍成,同共讎之,應合古制,忠孝著焉。 其以杜衍戶千封嘉為師禮侯,嘉子七人,皆賜爵關內侯。 (《漢書·王莽傳》上) ○封孔光孫等(居攝元年) 故太師光雖前薨,功效已列。 太保舜、大司空豐、輕車將軍邯、步兵將軍建皆為誘進單於籌策,又典靈台、明堂、闢雍、四郊,定製度,開子午道,與宰衡同心說德,合意併力,功德茂著。 封舜子匡為同心侯,林為說德侯,光孫壽為合意侯,豐孫匡為併力侯。 益邯、建各三千戶。 (《漢書·王莽傳》上) ○進封莽二子及兄嘴動(居攝三年) 進攝皇帝子褒新侯安為新舉公,賞都侯臨為褒新公,封光為衍功侯。 (《漢書·王莽傳》上) ○冊罷董賢(元壽二年六月) 間者以來,陰陽不調,災害並臻,元元蒙辜。 夫三公,鼎足之輔也。 高安侯賢未更事理,為大司馬,不合眾心,非所以折衝綏遠也。 其收大司馬印綬,罷歸第。 第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漢文》
第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