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看了人名,末後有一行字寫道:「天書付天罡院三十六員 猛將使呼保義宋江為帥,廣行忠義,殄滅奸邪。 」宋江看了姓名, 見梁山濼上見有二十四人,和俺共二十五人了。 宋江為此,只得帶領朱同、雷橫、並李逵、戴宗、李海等九 人,直奔梁山濼上,尋那哥哥晁蓋。 及到梁山濼上時分,晁蓋已 死;又是以次人吳加亮、李進義兩人做落草強人首領。 見宋江帶得 九人來,吳加亮等不勝歡喜。 宋江把那天書,說與吳加亮等道了一 遍。 吳加亮和那幾個弟兄,共推讓宋江做強人首領。 寨內原有二十 四人,死了晁蓋一人,只有二十三人,又有宋江領至九人,便成三 十二人。 就當日殺牛大會,把天書點名,只少了四人。 那時吳加亮 向宋江道:「是哥哥晁蓋臨終時分道與我:他從政和年間,朝東嶽 燒香,得一夢,見寨上會中合得三十六數;若果應數,須是助行忠 義,衛護國家。 」吳加亮說罷,宋江道:「今會中只少了三人。 」 那三人是: 花和尚魯智深一丈青張橫鐵鞭呼延綽 是時筵會已散,各人統率強人,略州劫縣,放火殺人,攻奪淮 陽、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餘縣,劫掠子女玉帛,擄掠甚 眾。 朝廷命呼延綽為將,統兵投降海賊李橫等出師收捕宋江等,屢 戰屢敗;朝廷督責嚴切,其呼延綽卻帶領得李橫反叛朝廷,亦來投 宋江為寇。 那時有僧人魯智深反叛,亦來投奔宋江。 這三人來後, 恰好是三十六人數足。 一日,宋江與吳加亮商量:「俺三十六員猛將,並已登數;休 要忘了東嶽保護之恩,須索去燒香賽還心願則個。 」擇日起程,宋 江題了四句放旂上道,詩曰: 來時三十六,去後十八雙。 若還少一個,定是不還鄉! 宋江統率三十六將,往朝東嶽,賽取金爐心願。 朝廷無其奈 何,只得出榜招諭宋江等。 有那元帥姓張名叔夜的,是世代將門之 子,前來招誘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敕,分 注諸路巡檢使去也。 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 後遣宋江收方臘有 功,封節度使。 【宣和五年】七月初一日昧爽,文武百官聚集於宮省,等候天 子設朝。 須臾,香球撥轉,簾卷搧開,但見:明堂坐天子,月朔朝 諸侯;淨鞭三下響,文武兩班齊。 皇帝駕坐不多時,有殿頭官身穿 紫窄衫,腰繫金銅帶,踏着金階,口傳聖旨道:「有事但奏,無事 卷班。 」言未絶,見一人出離班部,倒笏躬身,口稱:「萬歲,萬 歲,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臣有表章拜奏。 」天子覽罷,驚 唬得汗流龍體,半晌如獃:覷着蔡京道:「卿這事如何」道甚來: 錦宮樓閣漫金碧,一旦青青荊棘生。 奏者是誰乃司天太監張夢熊。 上表奏着甚事,皇帝直恁地怕懼 表云:「誠惶誠恐,頓首頓首!伏惟皇帝陛下:臣昨夜觀察乾象, 見毛頭星現于東北方,旺壬癸真人。 此星現,主有刀兵喪國之危。 臣不敢隱,謹具奏呈,伏取聖鑒!臣夢熊奏。 」天子看罷,大驚, 問蔡京道:「卿此事若將奈何」有太師蔡京奏道:「可大赦天下, 此星必除。 」張夢熊奏言:「此星非赦可除。 按《天文志》,此星 名『毛頭星』,又名『彗星』,俗呼為『掃星』。 此妖星既出,不 可禳謝,遠則三載,近則今歲,主有刀兵出於東北坎方,旺壬癸之 地。 」徽宗聽說罷道:「方今盜賊四起,未能翦除;又現此星,何 時寧息」詔:「諸卿相,誰人能厭禳此星」俄有一大臣出班奏帝, 唬的群臣失色。 啟開立國安邦口,盡說扶持社稷功。 見一大臣紫袍拂地,象簡當胸,出離班部。 此人是誰用諫議大 夫張商英,表字天覺。 這人知微識漸,見官家奢淫失政,數諫于 君。 天子信讒喜佞,終不聽從其言。 當日見徽宗憂色,遂俯伏在 地,口稱:「萬歲,萬歲!臣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昧死奏上。 」 表云:「臣張商英誠惶誠恐,頓首頓首,百拜奏于皇帝陛下:臣切 謂天人感應,一理也。 人心悅則天意得;人心怨則天變彰。 近日星 文一變,乃天心仁愛之一機。 陛下倘大警懼,大悔悟,則轉禍為 福,特反掌耳!切惟天下者,祖宗之天下:藝祖金戈鐵馬之經營, 列聖深仁厚澤之涵養,欲將垂之萬世,傳之無窮。 今陛下惑佞臣之 言,恣驕奢之慾,起萬歲之山,運太湖之石,建寶籙之宮,修同樂 之園,役天下農工,大興土木,賦繁役重,民不聊生。 固宜頻年旱 蝗,日月薄蝕,妖星示變,風雨不調。 不能嚴恭寅畏,以謹天戎; 方且與群臣溺意游畋,留情聲色,忘祖宗創造基業之艱難,使生靈 各罹塗炭之貧苦。 臣願陛下察臣忠愛之意,減膳徹樂,損己益民: 罷修寶籙之宮,停息花石之綱,逐去奸邪,登崇賢輔;開眾正之 路,杜群枉之門;罷工役以息民,開倉庫而賑乏。 力行好事,以答 天變。 庶天心可回,人心愈固,生靈之幸,祖宗之福也!臣冒昧萬 死,伏候聖旨!年月日具位臣張商英表。 」徽宗看表罷,龍顏不 悅,謂張商英曰:「覽卿所奏,備見忠嘉。 今宋江叛于山東,河 北;方臘反于荊楚、湖南;妖星現于燕北。 天下紛紛,何時定乎卿 有嘉謀嘉猷,可以輔朕不逮,輓回天變者,空臆畢言無隱。 朕嘉納 焉。 」道罷,群臣皆退。 第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宋宣和遺事》
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