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醫師和內人在中學裡同學,彼此很要好。 抗戰後內人回到成都故鄉,老朋友見面,更 是高興。 內人帶著三個孩子在成都一直住了六年,這中間承她的幫助太多,特別在醫藥上。 他們不斷的去她的醫院看病,大小四口都長期住過院,我自己也承她送打了二十四針,治十 二指腸潰瘍。 我們熟悉她的醫院,深知她的為人,她的確是一位親切的好醫師。 她是在德國 耶拿大學學的醫,在那兒住了也上十年。 在她自己的醫院裡,除婦產科外她也看別的病,但 是她的主要的也是最忙的工作是接生,找她的人最多。 她約定了給產婦接生,到了期就是晚 上睡下也在留心着電話。 電話來了,或者有人來請了,她馬上起來坐著包車就走。 有一回一 個並未預約的病家,半夜裡派人來請。 這家人疏散在郊外,從來沒有請她去看過產婦,也沒 有個介紹的人。 她卻毅然的答應了去。 包車到了一處田邊打住,來請的人說還要走幾條田埂 才到那家。 那時夜黑如墨,四望無人,她想,該不會是綁票匪的騙局罷?但是隻得大着膽子 硬起頭皮跟着走。 受了這一次虛驚,她卻並不說以後不接受這種半夜裡郊外素不相知的人家 的邀請,她覺得接生是她應盡的責任。 她的責任感是充滿了熱情的。 她對於住在她的醫院裡的病人,因為接近,更是時刻的關 切着——老看見她叮囑護士小姐們招呼這樣那樣的。 特別是那種情形嚴重的病人,她有時候 簡直睡不着的惦記着。 她沒有結婚,常和內人說她把病人當做了愛人。 這決不是一句漂亮 話,她是認真的愛着她的病人的。 她是個忠誠的基督徒,有着那大的愛的心,也可以說是 「慈母之心」——我曾經寫過一張橫披送給她,就用的這四個字。 她不忽略窮的病家,住在 她的醫院裡的病人,不論窮些富些,她總叮囑護士小姐們務必一樣的和氣,不許有差別。 如 果發覺有了差別,她是要不留情的教訓的。 街坊上的窮家到她的醫院裡看病,她常免他們的 費,她也到這些窮人家裡去免費接生。 對於朋友自然更厚。 有一年我們的三個孩子都出疹 子,兩歲的小女兒轉了猩紅熱,兩個男孩子轉了肺炎,那時我在昆明,內人一個人要照管這 三個嚴重的傳染病人。 幸而劉醫師特許小女住到她的醫院裡去。 她盡心竭力的奔波着治他們 的病,用她存着的最有效的藥,那些藥在當時的成都是極難得的。 小女眼看著活不了,卻終 于在她手裡活了起來,真是憑空的撿來了一條命!她知道教書匠的窮,一個錢不要我們的。 後來她給我們看病吃藥,也從不收一個錢。 我們呢,卻只送了「秀才人情」的一幅對子給她,文字是「生死人而肉白骨,保赤子如 拯斯民」,特地請葉聖陶兄寫;這是我們的真心話。 我們當然感謝她,但是更可佩服的是她 那把病人當做愛人的熱情和責任感。 劉醫師是遂寧劉萬和先生的二小姐。 劉老先生手創了成都的劉萬和綢布莊,這到現在還 是成都數一數二的大鋪子。 劉老太太是一位慈愛的勤儉的老太太,她行的家庭教育是健康 的。 劉醫師敬愛着這兩位老人。 不幸老太太去世得早,老先生在抗戰前一年也去世了,留下 了很多幼小者。 劉醫師在耶拿大學得了博士學位,原想再研究些時候,這一來卻趕着回到家 裡,負起了教育弟弟們的重任。 她愛弟弟們,管教得卻很嚴。 現在弟弟們都成了年,她又在 管着侄兒侄女們了。 這也正是她的熱情和責任感的表現。 她出身在富家,富家出身的人原來 有嗇刻的,也有慷慨的,她的慷慨還不算頂稀奇。 真正難得的是她那不會厭倦的同情和不辭 勞苦的服務。 富家出身的人往往只知道貪圖安逸,像她這樣給自己找麻煩的人實在少有。 再 說一般的醫師,也是冷靜而認真就算是好,像她這樣對於不論什麼病人都親切,恐怕也是鳳 毛麟角罷! 1948年3月17日作(原載1948年5月15日《人物》第3卷第3期) 文物·舊書·毛筆 第1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朱自清散文》
第1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