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現有資料統計,曾國藩斷斷續續大約寫了十八年日記。 早年的日記並非通日記注,旬記甚至月記也時有所見,據此可知曾氏通籍之初優遊文酒的詞臣風貌。 及至究心性理之學,始作一絲不苟的莊諧小字,痛心疾首地反省每日之言行與心理,反映了一個初聞大道的新教徒的虔誠與滑稽。 極端的心性修煉,畢竟近於禁錮性靈,堅持兩年之後,曾國藩中斷了這種省身日記。 但是,這種修煉工夫並沒有白費,正是在這幾年間,曾國藩得道之名鵲起,而道光帝晚年又習用務虛人士,因此,曾國藩很快以時譽幸邀聖眷,竟至超升四級,位居二品。 大概是為了維護這種儒臣形象吧,咸豐元年二年,曾國藩又寫了七大本的 《綿綿穆穆之室日記》。 這是一個固定格式的刻板冊頁,雙頁十欄,首頭為日月,本為題記,中間八欄,依次為讀書、靜坐、作字、辦公、課子、對客與回信。 表格之中,視當日具體情形分別填寫。 這七本日記僅見于台灣學生書局年影印出版的《湘鄉曾氏文獻》,彌足珍貴。 從咸豐八年再出治兵到同治十一年病逝金陵,共十三年又八個月,曾國藩的日記再無一日間斷。 這裡面應該記錄了大量的重要史料,但他卻對具體人事多有隱晦,王(外門內豈)運曾有意為之作注,惜未實行。 其間暢所欲言者,似乎只在談詩論文之時。 此外,曾國藩還有奏疏、批牘為人盛讚。 曾國藩的奏疏,明快簡練,凝重沉穩,不過,在不同的具體環境中,隨着他本人性格與作風的變化,它們又各具特色。 具體說來,便是前期憨直、激切而又倔強,後期則綿裡藏針、縝密老到而又平淡質實。 至於他的批牘,老成周密,寬嚴適度,既不同於胡林翼之切直肫城、肝膽照人,也不同於左宗棠之凌厲明快、鉅細無遺。 具體說來,長沙辦案時期之批,威嚴果決;江南征戰時期之批,強蠻嚴厲;直隷總督任內之批,細緻精審,而回任江督時期之批,則隨手畫諾,不甚究心了。 作為一名歷仕三朝的軍政大員,曾國藩的奏疏與批牘,實在應當是史學工作者潛心研究的重要史料。 但是迄今為止,偏偏是這方面的研究顯得相對貧乏。 熱門話題不在這裡。 那麼,曾國藩是一名詩人嗎?當然是。 曾國藩是一位古文家嗎?當然也是。 僅就創作而言,在宋詩派與桐城文派的兩大陣營中,曾國藩也還算得上顯赫的一員。 至於他的影響,則更在其創作與理論的實際水平之上。 古往今來的「以高位主持文壇」的慣例,在他身上照樣得到了真實的體現。 不過;如果將他置入中國古代文學或近代文學的視野之中,那麼,無論是他的創作,還是他的理論,或者是他的地位與影響,都不能不大打折扣了。 從古代文學的角度看,他的那些宗宋理論與桐城義法,不過是明清以來的唐宋詩之爭、道支一源說的一種近於自鄶以下的騷動而已,何況還有較為明顯的功利目的與山頭意識呢?從近代文學的角度看,宋詩派、桐城派,都沒有多少近代意義,都比不上龔自珍、魏源等人的叛逆精神與啟蒙意識,也都比不上黃遵憲、康有為等人的創新追求與維新傾向。 在新的時代潮流即將到來之際,曾國藩和他的同道們的詩文多少顯得有些陳舊,有些蒼白。 把曾國藩當作理學家、倫理學家甚至思想家來研究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我認為,當然可以從理學、倫理學甚至思想史的角度來研究曾國藩,從而探討理學、倫理學與中國思想史究竟給予了他什麼影響,而他又為理學、倫理學與中國思想史提供了什麼新的內容,產生了多少作用。 但是,迄今為止,所有的研究似乎都還不能證明,現在就可以將理學家、倫理學家甚至思想家的桂冠合適地戴在曾國藩的頭上。 就象「漢奸」、「賣國賊」的帽子一樣,戴上了又取下,豈不無事生非? 時至今日,還要就「劊子手」諸事翻來覆去地爭論其是非曲直,實在是意義不大了。 站在當時的立場,多數的人會認為「打對了」,而站在現在的立場,多數的人又都認為「打錯了」。 假如能將兩種人作一時空轉換,結論還是不外「對」、「錯」二字。 試想,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依我看來,研究「打贏了」與「打輸了」,可能更有史學價值,或說更有歷史意義與現實作用。 曾國藩研究,確是湘系軍政集團研究的關鍵一環,也是太平天國研究的重要一環,甚至可以說,它還是中國近代政治史、軍事史、經濟史、文化史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難以迴避的課題。 學術研究,肯定是要解決「是什麼」與「為什麼」的難題,只是最好先從「有什麼」做起。 那麼,就請大家看看這本 《曾國藩文集》,看看它究竟「有什麼」吧。 如果還有興趣,再看看他的同時代人又「有什麼」,然後從事「是什麼」與「為什麼」的研究,或者將會離我們共同尋找的正確答案不遠了。 這本 《曾國藩文集》從宏浩的曾氏全集中選錄了一些精華之作,分散文、筆記、詩詞、聯語、書信、日記六類,每類文字又按編年排列。 此外,還附錄了歷來頗多爭議的曾氏 《冰鑒》和鉤玄提要的 《處世金針》。 這樣,讀者既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讀曾文,又可以從編年上知人論世。 較之閲讀卷帙浩繁的全集,的確是舉重若輕之感。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曾氏文選,(糹番)閲之餘,極感欣喜,謹綴數語,以應「前言」之屬。 (作者係湘潭大學教授、《曾國藩學刊》主編) 散文五箴 (並序) 少不自立,荏苒遂淚今茲。 蓋古人學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 不其戚也! 第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曾國藩全集》
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