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取文清「靜坐觀心,閒中一樂”八字作功課,客曰:「心何用觀?」曰:「為其不在也。 」客曰:「不在而何以觀?」曰:“一觀之而即在矣。 時時觀則時時在,到得不待觀而無不在,則無不樂,非誠意君子,未可語此。 」 人生在世,逐日擾攘,漫無自得,尋其根源,除怨天尤人,別無甚事。 骨肉之間,多一分渾厚,便多留一分天性,是非正不必太明。 問:「士當今日,道應如何?”曰「不辱身」。 問「不辱」。 曰:“薛文清有言,劉靜修百世之師也。 」 [清] 黃宗羲 卷五十八 東林學案一 前言 今天下之言東林者,以其黨禍與國運終始,小人既資為口實,以為亡國由於東林,稱之為兩黨,即有知之者,亦言東林非不為君子,然不無過激,且依附者之不純為君子也,終是東漢黨錮中人物。 嗟乎!此寱語也。 東林講學者,不過數人耳,其為講院,亦不過一郡之內耳。 昔緒山、二溪,鼓動流俗,江、浙南畿,所在設教,可謂之標榜矣。 東林無是也。 京師首善之會,主之為南 、少壚,於東林無與。 乃言國本者謂之東林,爭科場者謂之東林,攻逆奄者謂之東林,以至言奪情奸相討賊,凡一議之正,一人之不隨流俗者,無不謂之東林,若似乎東林標榜,遍於域中,延於數世,東林何不幸而有是也?東林何幸而有是也?然則東林豈真有名目哉?亦小人者加之名目而已矣。 論者以東林為清議所宗,禍之招也。 子言之,君子之道,闢則坊與,清議者天下之坊也。 夫子議臧氏之竊位,議季氏之旅泰山,獨非清議乎?清議熄而後有美新之上言,媚奄之紅本,故小人之惡清議,猶黃河之礙砥柱也。 熹宗之時,龜鼎將移,其以血肉撐拒,沒虞淵而取墜日者,東林也。 毅宗之變,攀龍髯而蓐螻蟻者,屬之東林乎?屬之攻東林者乎?數十年來,勇者燔妻子,弱者埋土室,忠義之盛,度越前代,猶是東林之流風餘韻也。 一堂師友,冷風熱血,洗滌乾坤,無智之徒,竊竊然從而議之,可悲也夫! 端文顧涇陽先生憲成 顧憲成字叔時,別號涇陽,常之無錫人。 父學,四子。 先生次三,其季允成也。 先生年十歲,讀韓文《諱辯》,遂宛轉以避父名,遇不可避者,輒鬱然不樂。 父謂之曰:「昔韓咸安王命子勿諱忠,吾名學,汝諱學,是忘學也。 」年十五六,從張原洛讀書。 原洛授書不拘傳註,直據其所自得者為說,先生聽之,輒有會。 講《論語》至「問禘」章,先生曰:「惜或人欠卻一問,夫子不知禘之說,何以知知其說之於天下乎?」講《孟子》至「養心莫善於寡慾」,先生曰:「寡慾莫善於養心。 」原洛曰:「舉子業不足以竟子之學,盍問道於方山薛先生乎?」方山見之大喜,授以考亭《淵源錄》曰:「洙泗以下,姚江以上,萃於是矣。 」萬曆丙子舉鄉試第一,庚辰登進士第。 授戶部主事。 時江陵當國,先生與南樂魏允中、漳浦劉廷蘭,風期相許,時稱為三解元。 上書吳縣,言時政得失,無所隱避。 江陵謂吳縣曰:「聞有三元會,皆貴門生,公知之乎?」吳縣以不知對。 江陵病,百官為之齋醮,同官署先生名,先生聞之,馳往削去。 壬午轉吏部,尋告歸。 丙戌除 封司主事。 明年大計京朝官,左都御史辛自修剛方,為婁江所忌。 工部尚書何起鳴在拾遺中。 或惎之曰:「公何不訐辛,與之同罷,相君且德公矣。 」起鳴如其惎,給事並論辛、何,辛、何果同罷。 先生上疏,分別君子小人,刺及執政,謫桂陽州判官。 柳子厚、蘇子瞻、莊定山曾謫桂陽,先生以前賢過化之地,扁所居曰愧軒。 戊子移理處州,明年丁憂。 辛卯補泉州,尋擢考功司主事。 三王並封,詔下,先生率四司爭之,疏九不可,得止。 癸巳內計,太宰孫清簡、考功郎趙忠毅,盡斥小人,朝署為之一清。 政府大恚。 忠毅降調外任。 先生言:「臣與南星同事,南星被罪,臣獨何辭以免?」不報。 轉稽勳司。 適鄒忠介請去,婁江言文書房傳旨放去。 先生曰:「不然。 若放去果是,相國宜成皇上之是,該部宜成相國之是;若放去為非,相國不宜成皇上之非,該部不宜成相國之非。 」婁江語塞。 自嚴嵩以來,內閣合六部之權而攬之,吏部至王國光、楊巍,指使若奴婢,陸五台始正統均之體,孫清簡守而不變。 婁江於是欲用羅萬化為 宰,先生不可,卒用陳恭介。 婁江謂先生曰:「近有怪事知之乎?」先生曰:「何也?」曰:「內閣所是,外論必以為非;內閣所非,外論必以為是。 」先生曰:「外間亦有怪事。 」婁江曰:「何也?」曰:「外論所是,內閣必以為非;外論所非,內閣必以為是。 」相與笑而罷。 陞文選司郎中。 當是時,推用君子,多不得志,婁江一切歸過於上。 先生乘婁江假沐之閒,悉推君子之久詘者,奏輒得可。 婁江無以難也。 會推閣員,婁江復欲用羅萬化,先生又不可。 與太宰各疏所知,七人無不合者,太宰大喜,上之。 七人者多不為時論所喜,而召舊輔王山陰,尤婁江之所不便也。 遂削先生籍。 戊戌,始會吳中同志於二泉。 甲辰,東林書院成,大會四方之士,一依《白鹿洞規》。 其他聞風而起者,毘陵有經正堂,金沙有志矩堂,荊溪有明道書院,虞山有文學書院,皆捧珠盤,請先生蒞焉。 先生論學,與世為體。 第3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儒學案》
第3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