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曰∶言以文遠,誠哉斯驗。 心術既形,英華乃贍。 吳錦好渝,舜英徒艷。 繁采寡情,味之必厭。 熔裁第三十二 情理設位,文采行乎其中。 剛柔以立本,變通以趨時。 立本有體,意或偏長;趨時無方,辭或繁雜。 蹊要所司,職在熔裁,隱括情理,矯揉文采也。 規範本體謂之熔,剪截浮詞謂之裁。 裁則蕪穢不生,熔則綱領昭暢,譬繩墨之審分,斧斤之斫削矣。 駢拇枝指,由侈于性;附贅懸肬,實侈于形。 一意兩出,義之駢枝也;同辭重句,文之肬贅也。 凡思緒初發,辭采苦雜,心非權衡,勢必輕重。 是以草創鴻筆,先標三準∶履端於始,則設情以位體;舉正于中,則酌事以取類;歸餘于終,則撮辭以舉要。 然後舒華布實,獻替節文,繩墨以外,美材既斫,故能首尾圓合,條貫統序。 若術不素定,而委心逐辭,異端叢至,駢贅必多。 故三準既定,次討字句。 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 精論要語,極略之體;游心竄句,極繁之體。 謂繁與略,適分所好。 引而申之,則兩句敷為一章,約以貫之,則一章刪成兩句。 思贍者善敷,才核者善刪。 善刪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辭殊而義顯。 字刪而意缺,則短乏而非核;辭敷而言重,則蕪穢而非贍。 昔謝艾、王濟,西河文士,張駿以為「艾繁而不可刪,濟略而不可益 」。 若二子者,可謂練熔裁而曉繁略矣。 至如士衡才優,而綴辭尤繁;士龍思劣,而雅好清省。 及雲之論機,亟恨其多,而稱「清新相接,不以為病 」,蓋崇友于耳。 夫美錦製衣,修短有度, 雖玩其采,不倍領袖,巧猶難繁,況在乎拙?而《文賦》以為「榛楛勿剪,庸音足曲 」,其識非不鑒,乃情苦芟繁也。 夫百節成體,共資榮衛,萬趣會文, 不離辭情。 若情周而不繁,辭運而不濫,非夫熔裁,何以行之乎? 贊曰∶篇章戶牖,左右相瞰。 辭如川流,溢則氾濫。 權衡損益,斟酌濃淡。 芟繁剪穢,弛于負擔。 聲律第三十三 夫音律所始,本於人聲者也。 聲合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樂歌。 故知器寫人聲,聲非學器者也。 故言語者,文章關鍵,神明樞機,吐納律呂,唇吻而已。 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宮,徐呼中征。 夫宮商響高,徵羽聲下;抗喉矯舌之差,攢唇激齒之異,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今操琴不調,必知改張,攡文乖張,而不識所調。 響在彼弦,乃得克諧,聲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哉?良由外聽易為察,內聽難為聰也。 故外聽之易,弦以手定,內聽之難,聲與心紛;可以數求,難以辭逐。 凡聲有飛沉,響有雙疊。 雙聲隔字而每舛,迭韻雜句而必睽;沉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颺不還,並轆轤交往,逆鱗相比,迕其際會,則往蹇來連,其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 夫吃文為患,生於好詭,逐新趣異,故喉唇糾紛;將欲解結,務在剛斷。 左礙而尋右,末滯而討前,則聲轉于吻,玲玲如振玉;辭靡于耳,纍纍如貫珠矣。 是以聲畫妍蚩,寄在吟詠,滋味流于下句,風力窮於和韻。 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韻氣一定,則餘聲易遣;和體抑揚,故遺響難契。 屬筆易巧,選和至難,綴文難精,而作韻甚易。 雖纖意曲變,非可縷言,然振其大綱,不出茲論。 若夫宮商大和,譬諸吹籥;翻回取均,頗似調瑟。 瑟資移柱,故有時而乖貳;籥含定管,故無往而不壹。 陳思、潘岳,吹籥之調也;陸機、左思,瑟柱之和也。 概舉而推,可以類見。 又詩人綜韻,率多清切,《楚辭》辭楚,故訛韻實繁。 及張華論韻,謂士衡多楚,《文賦》亦稱不易,可謂銜靈均之餘聲,失黃鐘之正響也。 凡切韻之動,勢若轉圜;訛音之作,甚于枘方。 免乎枘方,則無大過矣。 練才洞鑒,剖字鑽響,識疏闊略,隨音所遇,若長風之過籟,南郭之吹竽耳。 古之佩玉,左宮右征,以節其步,聲不失序。 音以律文,其可忽哉! 贊曰∶標情務遠,比音則近。 吹律胸臆,調鐘唇吻。 聲得鹽梅,響滑榆槿。 割棄支離,宮商難隱。 章句第三十四 夫設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 故章者,明也;句者,局也。 局言者,聯字以分疆;明情者,總義以包體。 區畛相異,而衢路交通矣。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為章,積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振本而末從,知一而萬畢矣。 夫裁文匠筆,篇有大小;離章合句,調有緩急;隨變適會,莫見定准。 句司數字,待相接以為用;章總一義,須意窮而成體。 其控引情理,送迎際會,譬舞容迴環,而有綴兆之位;歌聲靡曼,而有抗墜之節也。 尋詩人擬喻,雖斷章取義,然章句在篇,如繭之抽緒,原始要終,體必鱗次。 啟行之辭,逆萌中篇之意;絶筆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綺交,內義脈注,跗萼相銜,首尾一體。 若辭失其朋,則覊旅而無友,事乖其次,則飄寓而不安。 是以搜句忌于顛倒,裁章貴于順序,斯固情趣之指歸,文筆之同致也。 若夫章句無常,而字有條數,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緩,或變之以三五,蓋應機之權節也。 至于詩頌大體,以四言為正,唯《祈父》《肇禋》, 以二言為句。 尋二言肇于黃世, 《竹彈》之謡是也;三言興于虞時,《元首》之詩是也;四言廣于夏年,《洛汭之歌》是也;五言見于周代,《行露》之章是也。 六言七言,雜出《詩》、《騷》;兩體之篇,成於西漢。 情數運周,隨時代用矣。 第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文心雕龍》
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