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情動而言形,理髮而文見,蓋沿隱以至顯,因內而符外者也。 然才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並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雲譎,文苑波詭者矣。 故辭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風趣剛柔,寧或改其氣;事義淺深,未聞乖其學;體式雅鄭,鮮有反其習:各師成心,其異如面。 若總其歸途,則數窮八體∶一曰典雅,二曰遠奧,三曰精約,四曰顯附,五曰繁縟,六曰壯麗,七曰新奇,八曰輕靡。 典雅者,熔式經誥,方軌儒門者也;遠奧者,馥采曲文,經理玄宗者也;精約者,核字省句,剖析毫釐者也;顯附者,辭直義暢,切理厭心者也;繁縟者,博喻釀采,煒燁枝派者也;壯麗者,高論宏裁,卓爍異采者也;新奇者,擯古競今,危側趣詭者也;輕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故雅與奇反,奧與顯殊,繁與約舛,壯與輕乖,文辭根葉,苑囿其中矣。 若夫八體屢遷,功以學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氣;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 是以賈生俊發,故文潔而體清;長卿傲誕,故理侈而辭溢;子云沈寂,故志隱而味深;子政簡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堅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慮周而藻密;仲宣躁鋭,故穎出而才果;公幹氣褊,故言壯而情駭;嗣宗俶儻,故響逸而調遠;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安仁輕敏,故鋒發而韻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辭隱。 觸類以推,表裡必符,豈非自然之恆資,才氣之大略哉! 夫才由天資,學慎始習,斫梓染絲,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難可翻移。 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討葉,思轉自圓。 八體雖殊,會通合數,得其環中,則輻輳相成。 故宜摹體以定習,因性以練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 贊曰∶才性異區,文體繁詭。 辭為肌膚,志實骨髓。 雅麗黼黻,淫巧朱紫。 習亦凝真,功沿漸靡。 風骨第二十八 《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 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莫先於骨。 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 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 若豐藻克贍,風骨不飛,則振采失鮮,負聲無力。 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剛健既實,輝光乃新。 其為文用,譬征鳥之使翼也。 故練于骨者,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 捶字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滯,此風骨之力也。 若瘠義肥辭,繁雜失統,則無骨之征也。 思不環周,牽課乏氣,則無風之驗也。 昔潘勖錫魏,思摹經典,群才韜筆,乃其骨髓峻也;相如賦仙,氣號凌雲,蔚為辭宗,乃其風力遒也。 能鑒斯要,可以定文,茲術或違,無務繁采。 故魏文稱∶「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 不可力強而致。 」故其論孔融,則雲「體氣高妙」,論徐幹,則雲「時有齊氣」,論劉楨,則雲「有逸氣 」。 公幹亦云∶「孔氏卓卓,信含異氣;筆墨之性,殆不可勝。 」並重氣之旨也。 夫翬翟備色,而翾翥百步,肌豐而力沈也;鷹隼乏采,而翰飛戾天,骨勁而氣猛也。 文章才力,有似於此。 若風骨乏采,則鷙集翰林;采乏風骨,則雉竄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筆之鳴鳳也。 若夫熔鑄經典之范,翔集子史之術,洞曉情變,曲昭文體,然後能孚甲新意,雕晝奇辭。 昭體,故意新而不亂,曉變,故辭奇而不黷。 若骨采未圓,風辭未練,而跨略舊規,馳騖新作,雖獲巧意,危敗亦多,豈空結奇字,紕繆而成經矣?《周書》雲∶「辭尚體要,弗惟好異。 」蓋防文濫也。 然文術多門,各適所好,明者弗授,學者弗師。 於是習華隨侈,流遁忘反。 若能確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則風清骨峻,篇體光華。 能研諸慮,何遠之有哉! 贊曰∶情與氣偕,辭共體並。 文明以健,珪璋乃聘。 蔚彼風力,嚴此骨鯁。 才鋒峻立,符采克炳。 通變第二十九 夫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無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詩賦書記,名理相因,此有常之體也;文辭氣力,通變則久,此無方之數也。 名理有常,體必資于故實;通變無方,數必酌于新聲;故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 然綆短者銜渴,足疲者輟途,非文理之數盡,乃通變之術疏耳。 故論文之方,譬諸草木,根干麗土而同性,臭味晞陽而異品矣。 是以九代詠歌,志合文則。 黃歌「斷竹 」,質之至也;唐歌在昔,則廣于黃世;虞歌《卿雲 》,則文于唐時;夏歌「雕牆 」,縟于虞代;商周篇什,麗于夏年。 至于序志述時,其揆一也。 暨楚之騷文,矩式周人;漢之賦頌,影寫楚世;魏之篇制,顧慕漢風;晉之辭章,瞻望魏采。 搉而論之,則黃唐淳而質,虞夏質而辨,商周麗而雅,楚漢侈而艷,魏晉淺而綺,宋初訛而新。 從質及訛,彌近彌澹,何則?競今疏古,風昧氣衰也。 今才穎之士,刻意學文,多略漢篇,師範宋集,雖古今備閲,然近附而遠疏矣。 夫青生於藍,絳生於蒨,雖逾本色,不能復化。 桓君山雲∶「予見新進麗文,美而無采;及見劉揚言辭,常輒有得。 」此其驗也。 故練青濯絳,必歸藍蒨;矯訛翻淺,還宗經誥。 斯斟酌乎質文之間,而隱括乎雅俗之際,可與言通變矣。 第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文心雕龍》
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