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激梁傳》:「古者三百步為裡。 」今以三百六十步為裡,而尺又大於古四之一,今之六十二里遂當古之百里。 《毅梁傳》:「鞍去國五百里。 」今自歷城至臨淄僅三百三十里,《左傳》:「黃人謂自郢及我九百里。 」今自江陵至光州僅七百里。 邾子謂:「吳二千里,不三月不至。 」今自蘇州至鄒縣僅一千五百里。 《孟子》:「不遠千里而來」,「千里而見王」,今自鄒至齊至梁亦不過五六百里,又謂;「舜卒鳴條,文王生歧周,相去千有餘裡。 」今自安邑至岐山亦不過八百里。 《史記》張儀說魏王,言從鄭至梁二百餘里。 今自鄭州至開封僅一百四十里。 戚夫人歌:「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貢禹上書言:「自痛去家三千里。 」自今琅邪至長安亦但二千餘里,趙則二千里而近。 是則荀子所謂「日中而趨百里者」,不過六十餘里,而千里之馬亦日馳五六百里耳。 《王制》:「古者百里,當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 」殆未然。 ○仞《說文》:「仞,伸臂一尋八尺。 從人,刃聲。 」《書》:「為山九仞。 」孔傳:「八尺曰仞。 」正義曰:「《考工記‧匠人》有畎、遂、溝、洫,皆廣深等。 而澮雲廣二尋,深二仞,則澮亦廣深等,切與尋同。 故知八尺曰仞。 」王肅《聖證論》及注《家語》,皆云「八尺日仞」,與孔義同。 鄭玄雲「七尺曰仞」,與孔義異。 《論語》:「夫于之牆數仞」註:「包雲七尺。 」《孟子》:「掘井九軔。 」注「八尺」。 朱子乃兩從之。 當以八尺為是。 若《小爾雅》雲「四尺」,《漢書》應劭註云「五尺六寸」,則益非矣。 ○不淑人死謂之「不淑」,《禮記》:「如何不淑」是也。 生離亦謂之「不淑」,《詩‧中谷有{艹推}》:「遇人之不淑矣」是也。 失德亦謂之「不淑」,《詩‧君子偕老》:「子之不淑,雲如之何」是也。 國亡亦謂之「不淑」,《逸周書》:“王乃升汾之阜,以望商邑,曰:嗚呼!不淑!?是也。 ○不吊古人言不吊者,猶曰不仁。 《左傳‧成十三年》:「穆為不吊。 」《襄十三年》:「君子以吳為不吊。 」《十四年》:「有君不吊。 」《昭七年》:「兄弟之不睦,於是乎不吊。 」《二十六年》:「帥群不吊之人以行亂於王室。 」皆是不仁之意。 《襄二十三年》:「敢告不吊」及《詩》之「不吊昊天」,「不吊不祥」,《書》之「弗弔,天降喪于殷」,則以為哀閔之辭,杜氏注皆以為「不相弔恤」;而于「群不吊之人」則曰:「弔,至也。 」于義不通。 惟《成七年》:「中國不振旅,蠻夷入伐,而莫之或恤,無弔者也夫!」乃當謂大國無恤鄰之義耳。 ○亡亡有三義。 有以死而名之,《中庸》:「事亡如事存」是也。 有以出奔于外而名之,晉公子稱「亡人」是也。 有但以不在而名之,《詩》:「予美亡此」,《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是也。 《漢書‧袁盎傳》:「不以在亡為辭。 」 ○乾沒《史記‧酷吏傳》:「張湯始為小吏乾沒。 」徐廣曰:「乾沒,隨勢沈浮也。 」服虔曰:「乾沒,射成敗也。 」如淳曰:「豫居物以待之,得利為乾,失利為沒,」《三國志‧傅嘏傳》:「豈敢寄命洪流,以徼乾沒,」裴松之註:「有所徼射,不計乾燥之與沈沒而為之也。 」《晉書‧潘岳傳》:「其母數誚之曰:『爾當知足,而乾沒不已乎!』」《張駿傳》:「隊事劉慶諫曰:『霸王不以喜怒興師,不以乾沒取勝。 』」《盧循傳》:「姊夫徐道覆素有膽決,知劉裕已還,欲乾沒一戰。 」《魏書‧宋維傳》:「維見寵勢日隆,便至乾沒。 」《北史‧王劭傳》讚:「為河朔清流,而乾沒榮利。 」《梁書‧止足傳》序:「其進也光寵夷易,故愚夫之所乾沒。 」晉《鼙舞歌‧明君篇》:「昧死射乾沒,覺露則滅族,」《抱朴子》:「忘髮膚之明戒,尋乾沒于難冀。 」 乾沒大抵是徼幸取利之意。 《史記‧春申君傳》:「沒利於前而易患于後也。 」即此意。 ○唇《儀禮》註:「以白造緇曰辱,」故老子謂楊朱曰:「大白若辱。 」 ○奸《廣韻》:「奸,古顏切。 私也,詐也。 亦作奸。 」今本誤「奸」作「奸」,非也,奸音干,犯也,《左氏‧僖公七年》傳曰:「君以禮與信屬諸侯,而以奸終之。 」曰:「子父不奸之謂禮。 」一傳之中二字各出,而義不同。 《釋名》:「奸,奸也,言奸正法也。 」以「奸」釋「奸」,其為兩字審矣。 又奸字亦可訓為「干祿」之干,《漢書,荊燕吳傳》:「齊人田生以畫奸澤。 」《史記》作「干」,然則「奸」但與「干」通用,而不可以為「奸」也。 後人于案牘文移中以「奸」字畫多,省作「奸」字,此如「繁」之為「煩」,「沖」之為「沖」,「‘驛」之為「ㄞ」,「台」之為「台」,皆借用之字。 ○訛「訛」字古作「訁為」,「偽」字古亦音訛。 《詩‧小雅》:「民之訛言。 」箋云:「偽也,小人好詐偽,為交易之言。 」《爾雅》註:「世以妖言為訛,」《太平禦覽》引武王之《書鑰》曰:「昏謹守,深察訛。 」泰昌元年八月,御史張潑言:「京師奸宄叢集,游手成群,有謂之把棍者,有謂之訛頭者。 請將巡城改為中差,一年一代。 」 第26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日知錄》
第2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