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禮器】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又【鄉飲酒義】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為豆,實三而成觳,崇尺。 【注】崇,高也。 豆實四升。 【史記·樂書】簠簋俎豆,禮之器也。 ◆又【揚子·方言】□、楚、宋、衛謂桮□為豆籠。 【注】盛桮器籠也。 【集韻】或作梪、□。 ◆又【韻略】穀也。 【博雅】大豆,菽也。 小豆,荅也。 【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注】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為九穀。 【禮·投壷】壷中實小豆焉,為其矢之躍而出也。 【干寶·晉書】駑馬戀棧豆。 ◆又【博雅】天豆,雲實也。 ◆又巴豆、海紅豆,皆藥名,出巴蜀。 ◆又相思子一名紅豆。 ◆又土芋一名土豆。 皆菽豆別一種也。 俗作荳,非。 ◆又【說苑·辨物篇】十六黍為一豆,六豆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 ◆又官名。 【南齊書·魏虜傳】北魏置九豆和官。 ◆又地名。 【北史·周文帝紀】文帝伐魏,至盤豆,拔之。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白豆州。 ◆又姓。 漢光武時,關內侯豆如意,後魏長廣王豆代田。 ◆又複姓。 北周豆盧寧,本姓慕容氏,歸魏,賜姓豆盧氏。 ◆又三字姓。 北魏次南有紇豆陵氏。 ◆又【正韻】當口切,音鬥。 【玉篇】量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食一豆肉,飲一豆酒。 【注】豆,當為鬥。 毛居正曰:豆,古鬥字。 如《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鐘之類,當音鬥。 後人誤讀為俎豆之豆。 鬥斛之鬥又作□,蓋偽倂耳。 ◆又【字彙補】思留切,讀作羞。 【周禮·天官·臘人】凡祭祀共豆脯。 【注】脯非豆實,豆當為羞,聲之誤也。 【釋文】豆,音羞。 ◆又【韻補】葉動五切,音杜。 【柳宗元·牛賦】皮角見用,肩尻莫保。 或穿緘縢,或實俎豆。 豆葉保,保音補。 ◆又葉田故切,讀作渡。 【詩·小雅】儐爾籩豆,飲酒之飫。 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音學五書】豆葉孺。 ◆又山名。 【後漢·郡國志】唐縣有都山。 一名豆山。 今關中人讀豆為渡。 【說文】豎、侸、裋皆以豆得聲。 樹字從壴,亦以豆得聲。 考證:〔【書·武成】執籩豆。 〕 謹照原文改執豆籩。 〔【禮·明堂位】夏後氏以楬豆,商玉豆,周獻豆。 〕 謹照原文商改殷。 〔【詩·小雅】儐爾籩豆飲酒之飫。 兄弟既翕,和樂且孺。 〕 謹照原文既翕改既具。 █豈 【酉集中】【豆字部】 豈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 【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又欲也,登也。 【徐曰】今藉此為語詞。 【玉篇】安也,焉也。 【廣韻】曾也。 【增韻】非然之辭。 【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 【詩·召南】豈不夙夜。 【傳】豈不,言有是也。 ◆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 與凱愷□通。 軍勝之樂也。 ◆又樂也,和也。 ○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 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為二。 【字彙】〈山下一〉從耑省。 〈口下丷一〉從豆省。 俗作山頭,非。 【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豎 【酉集中】【豆字部】 豎 【唐韻】臣庾切【集韻】【韻會】上主切,□音裋。 【說文】豎立也。 【徐曰】豆器,故為豎立。 【後漢·靈帝紀】槐樹自拔倒豎。 【魏志·鐘繇傳】起偃為豎。 ◆又【韻會】貞也。 【字彙】直也。 ◆又【廣韻】童僕之未冠者。 【列子·說符篇】鄰人亡羊,請楊子之豎追之。 【宋書·周朗傳】婢豎無定科。 ◆又內廷之小臣也。 【周禮·天官】內豎掌內外之通令,凡小事。 【注】豎,未冠者之官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注】豎,左右小吏。 ◆又凡□鄙者皆曰豎。 【史記·留侯世家】豎儒幾敗乃公事。 【晉書·阮籍傳】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又姓。 【左傳·昭十六年】鄭大夫豎柎。 ◆又【韻會】通作裋。 【史記·秦始皇紀】寒者利裋褐。 【注】一作短,一作豎。 謂褐衣豎裁為勞役之衣,短而且狹,故謂之短褐,亦曰豎褐。 【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 【注】僮豎之褐,亦短褐也。 【集韻】或作□。 ◆又【正韻】【字彙補】□殊遇切,音樹。 【通鑑】龎涓曰:遂成豎子之名。 胡三省讀去聲。 【集韻】籀作□。 或作□。 俗作竪,非。 █豇 【酉集中】【豆字部】 豇 【廣韻】【集韻】□古雙切,音江。 豆名。 【本草綱目】李時珍曰:豇豆,蔓生,花紅白二色,莢白紅紫赤斑駁數色,長者二尺,開花結莢,兩兩□垂,有習坎之義。 豆子微曲,象人腎形,所謂豆為腎穀者,宜以此當之。 ◆又【字彙】居郞切,音岡。 義同。 █豈 【酉集中】【豆字部】 豈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 【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又欲也,登也。 【徐曰】今藉此為語詞。 【玉篇】安也,焉也。 【廣韻】曾也。 【增韻】非然之辭。 【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 【詩·召南】豈不夙夜。 【傳】豈不,言有是也。 ◆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 與凱愷□通。 軍勝之樂也。 ◆又樂也,和也。 ○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 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為二。 【字彙】〈山下一〉從耑省。 〈口下丷一〉從豆省。 俗作山頭,非。 【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第1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康熙字典 下》
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