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集韻】父沸切,音屝。 蜰□,神蛇也。 【廣韻】作□□。 █蜱 【申集中】【蟲字部】 蜱 【唐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音陴。 【爾雅·釋蟲】不過,蟷蠰,其子蜱蛸。 【注】一名□蟭,蟷蠰卵也。 ◆又【集韻】賔彌切,音□。 毗霄切,音瓢。 義□同。 ◆又【廣韻】彌遙切,音篻。 蟲名。 ◆又【通志·六書略】紕招切。 同螵。 或作□、□。 █蝷 【申集中】【蟲字部】 蝷 【唐韻】郞擊切,音正。 【爾雅·釋蟲】蟿螽螇蝷。 亦作蚸。 詳蚸字注。 ◆又【集韻】先的切,音錫。 同蜥。 見蜥字注。 █蜲 【申集中】【蟲字部】 蜲 【集韻】鄔毀切,音委。 【類篇】蟲名,蜲□也。 詳蛜字注。 ◆又【唐韻古音】於為切,音萎。 蜲蛇,與委蛇同。 【傅毅·舞賦】蜲蛇姌嫋。 【柳宗元·天對】有虯蜲蛇,不角不鱗。 ◆又【類篇】同蟡。 詳蟡字注。 █蜳 【申集中】【蟲字部】 蜳 【集韻】【韻會】【正韻】□都昆切,音敦。 【類篇】螴蜳,氣不安定也。 【莊子·外物篇】螴蜳不得成。 ◆又【司馬彪注】螴蜳,讀曰沖融,言畏怖之氣沖融兩溢,不安定也。 ◆又【集韻】敕轉切,音腞。 【正韻】羽敏切,音允。 義□同。 █蜴 【申集中】【蟲字部】 蜴 【唐韻】羊益切【集韻】【正韻】夷益切,□音奕。 【韻會】蜥蜴。 【詩·小雅】哀今之人,胡為虺蜴。 互詳蜥、螈二字注。 ◆又【集韻】先的切,音錫。 楚謂欺慢為脈蜴。 █蜵 【申集中】【蟲字部】 蜵 【集韻】縈□切,音淵。 蜎蜵,巧蟲。 ◆又蜵蜎,深廣貌。 詳蜎字注。 ◆又一均切,入真韻。 義同。 █蜶 【申集中】【蟲字部】 蜶 【玉篇】索沒切,音窣。 【篇海】蟲名。 █蜷 【申集中】【蟲字部】 蜷 【唐韻】巨員切【集韻】【正韻】逵員切,□音權。 【類篇】蟲行詰屈也。 【屈原·離騷】蜷局顧而不行。 【注】蜷局,詰屈不行貌。 【揚雄·甘泉賦】蛟龍連蜷于東厓兮。 【注】連蜷,長曲貌。 █蜸 【申集中】【蟲字部】 蜸 【唐韻】牽繭切【集韻】牽典切,□音□。 【玉篇】蜸蠶也。 【爾雅·釋蟲】螼蚓,蜸蠶。 【疏】螼蚓一名蜸蠶,即□蟺也。 考證:〔【玉篇】蜸蠶也。 【爾雅·釋蟲】螼蚓,蜸蠶。 【疏】螼蚓一名蜸蠶。 〕 謹按蠶音腆蚯蚓也。 謹照原文三蠶字□改蠶。 █蜹 【申集中】【蟲字部】 蜹 【唐韻】而銳切【集韻】儒銳切【正韻】儒稅切,□音芮。 【說文】秦、晉謂之蜹,楚謂之蚊。 【孟子】蠅蜹姑嘬之。 【荀子·勸學篇】醯酸而蜹聚焉。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蜹也。 ◆又【集韻】如劣切,音爇。 義同。 ◆又【廣韻】以芮切,音叡。 毒蟲名。 【玉篇】含毒蛇也。 或作蚋。 █蜺 【申集中】【蟲字部】 蜺 【唐韻】五稽切【集韻】【正韻】研奚切,□音倪。 【爾雅·釋蟲】蜺,寒蜩。 【注】寒螿也。 【揚子·方言】蟬黑而赤者謂之蜺。 ◆又嬰蜺,蟲名。 【神異經】蜚蟲以季夏藏於鹿耳,名嬰蜺。 ◆又與霓同。 【爾雅·釋天】蜺為挈貳。 【注】雌虹也。 ◆又【唐韻】五結切【集韻】倪結切,□音齧。 【韻會】屈虹也。 【前漢·天文志】抱□垂蜺。 【注】雄為虹,雌為蜺。 如淳曰:蜺讀曰齧。 【晉書·王筠傳】沈約示筠《郊居賦》,筠讀至雌蜺連蜷,約撫掌欣抃曰:僕嘗恐人呼為霓。 蓋謂字本讀入聲,恐人呼為平聲也。 ◆又【廣韻】寒蜩之蜺亦音齧。 ◆又孑蜺,延首之貌。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白鹿孑蜺於欂櫨。 ◆又虹蜺之蜺。 【韻補】葉硏計切,音詣。 《曹植·七啟》:凌轢諸侯,馳驅當世。 揮袂則九野生風,忼慨則氣成虹蜺。 考證:〔【王逸魯靈光殿賦】〕 謹照原文王逸改王延壽。 █蜻 【申集中】【蟲字部】 蜻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 【說文】蜻蛚也。 【詩·唐風·蟋蟀疏】一名蜻蛚。 【張載詩】俯聞蜻蛚吟。 詳蟀字注。 ◆又【集韻】疾正切,音淨。 蟬屬。 【玉篇】蚻也。 【揚子·方言】蟬有文者謂之蜻蜻。 【郭注】即蚻也。 詳蚻字注。 ◆又此靜切,音請。 慈盈切,音情。 義□同。 ◆又【廣韻】倉經切,音青。 蜻蜓蟲。 【揚子·方言】蜻蛉謂之蝍蛉。 【埤雅】蝍蜓飲露,六足四翼,其翅輕薄如蟬,盡取蚊蝱食之,遇雨即多好集水上款飛。 一名蜻蛉。 【古今注】有青赤黃三種,青而大者曰青亭,小而黃者曰胡黎,一曰胡離,小而赤者曰赤卒,一曰絳騶,一名赤衣使者,亦曰赤弁丈人。 總曰蜻蛉。 【呂氏春秋】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從蜻遊蜻之至者數百。 【博物誌】五月五日埋蜻蜓,頭于西向戶下,埋至三日不食,則化為青真珠。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蜻蛉。 ◆又水名。 【水經注】蜻蜓縣,上承蜻蛉水。 考證:〔【呂氏春秋】海上有人好蜻蛉者,每朝居海上從遊,有蜻蛉至者數萬。 〕 謹照呂氏春秋精諭篇原文改: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從蜻遊蜻之至者數百。 █蜼 【申集中】【蟲字部】 蜼 【唐韻】【集韻】【韻會】□以醉切,音□。 【爾雅·釋獸】蜼卬鼻而長尾。 【注】似獮猴而大。 【山海經】鬲山,其獸多犀象熊羆,多猿蜼。 【注】蜼似猴,鼻向上,尾四五尺,頭有岐,蒼黃色,雨則自懸樹,以尾塞鼻孔,或以兩指塞之。 【司馬相如·上林賦】蜼玃飛□。 ◆又【廣韻】力軌切,音壘。 蜼彞。 【周禮·春官】祼用虎彞蜼彞。 ◆又【正韻】呼對切,音誨。 【韻會】余救切,音狖。 義□同。 第1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康熙字典 下》
第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