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逐兄篡位,得國不正; 二、 滅滕兼地,恃強凌弱; 三、 好攻樂戰,侵犯大國; 四、 革囊射天,得罪上帝; 五、 長夜酣飲,不恤國政; 六、 奪人妻女,淫蕩無恥; 七、 射殺諫臣,忠良結舌; 八、 僭擬王號,妄自尊大; 九、 獨媚強秦,結怨鄰國; 十、 慢神虐民,全無君道。 檄文到處,人心聳懼,三國所失之地,其民不樂附宋,皆逐其官吏,登城自守,以待來兵。 於是所向皆捷,直逼睢陽,宋王偃大閲車徒,親領中軍,離城十里結營,以防攻突。 韓聶先遣部下將閭丘儉,以五千人挑戰,宋兵不出,閭丘儉使軍士聲洪者數人,登車巢車朗誦桀宋十罪,宋王偃大怒,命將軍盧曼出敵,略戰數合,閭丘儉敗走,盧曼追之,儉盡棄其車馬器械,狼狽而奔,宋王偃登壘,望見齊師已敗,喜曰:「敗齊一軍,則楚、魏俱喪氣矣!」乃悉師出戰,直逼齊營,韓聶又讓一陣,退二十里下寨,卻教唐昧、芒卯二軍左右取路,抄出宋王大營之後。 次日,宋王偃只道齊兵已不能戰,拔寨都進,直攻齊營,閭丘儉打著韓聶旗號,列陣相持,自辰至午,合戰三十餘次,宋王果然英勇,手斬齊將二十餘員,兵士死者百餘人,宋將盧曼亦死於陣,閭丘儉復大敗而奔,委棄車仗器械無數,宋兵爭先掠取,忽有探子報道:「敵兵襲攻睢陽城甚急,探是楚、魏二國軍馬。 」宋王大怒,忙教整隊回軍。 行不上五里,刺斜裡一軍突出,大叫:「齊國上將韓聶在此,無道昏君,還不速降?」宋王左右將戴直、屈志高,雙車齊出,韓聶大展神威,先將屈志高斬于車下,戴直不敢交鋒,保護宋王,且戰且走,回至睢陽城下,守將公孫拔認得自家軍馬,開門放入,三國合兵攻打,晝夜不息。 忽見塵頭起處,又有大軍到來,乃是齊湣王恐韓聶不能成功,親帥大將王蠋、太史敫等,引生軍三萬前來,軍勢益壯。 宋軍知齊王親自領兵,人人喪膽,個個灰心,又兼宋王不恤士卒,晝夜驅率男女守瞭,絶無恩賞,怨聲籍籍。 戴直言于王偃曰:「敵勢猖狂,人心已變,大王不如棄城,權避河南,更圖恢復。 」 宋王此時一片圖王定霸之心,化為秋水,嘆息了一回,與戴直半夜棄城而遁,公孫拔遂豎起降旗,迎湣王入城。 湣王安撫百姓,一面令諸軍追逐宋王。 宋王走至溫邑,為追兵所及,先擒戴直斬之,宋王自投于神農澗中不死,被軍士牽出斬首,傳送睢陽。 齊、楚、魏遂共滅宋國,三分其地。 楚、魏之兵既散,湣王曰:「伐宋之役,齊力為多,楚、魏安得受地!」遂引兵銜枚尾唐昧之後,襲敗楚師于重丘,乘勝逐北,盡收取淮北之地,又西侵三晉,屢敗其軍。 楚、魏恨湣王之負約,果皆遣使附秦,秦反以為蘇代之功矣。 湣王既兼有宋地,氣益驕恣,使嬖臣夷維往合衛、魯、鄒三國之君,要他稱臣入朝。 三國懼其侵伐,不敢不從,湣王曰:「寡人殘燕滅宋,闢地千里,敗梁割楚,威加諸侯。 魯、衛盡已稱臣,泗上無不恐懼,旦晚提一旅兼併二周,遷九鼎于臨淄,正號天子,以令天下,誰敢違者?」 孟嘗君田文諫曰:「宋王偃惟驕,故齊得而乘之;願大王以宋為戒。 夫周雖微弱,然號為共主,七國攻戰,不敢及周,畏其名也。 大王前去帝號不稱,天下以此多齊之讓。 今忽萌代周之志,恐非齊福。 」 湣王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桀、紂非其主乎?寡人何不如湯、武?惜子非伊尹、太公耳!」於是復收孟嘗君相印,孟嘗君懼誅,乃與其賓客走大梁,依公子無忌以居。 那公子無忌乃是魏昭王之少子,為人謙恭好士,接人惟恐不及。 嘗朝膳,有一鳩為鷂所逐,急投案下,無忌蔽之,視鷂去,乃縱鳩,誰知鷂隱于屋脊,見鳩飛出,逐而食之,無忌自咎曰:「此鳩避患而投我,乃竟為鷂所殺,是我負此鳩也。 」竟日不進膳,令左右捕鷂。 共得百餘頭,各置一籠以獻,無忌曰:「殺鳩者止一鷂,吾何可累及他禽。 」乃按劍于籠上,祝曰:「不食鳩者,向我悲鳴,我則放汝。 」群鷂皆悲鳴,獨至一籠,其鷂低頭不敢仰視,乃取而殺之,遂開籠放其餘鷂,聞者嘆曰:「魏公子不忍負一鳩,忍負人乎?」 由是士無賢愚,歸之如市,食客亦三千餘人,與孟嘗君、平原君相亞。 魏有隱士,姓侯名贏,年七十餘,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無忌聞其素行修潔,且好奇計,裡中尊敬之,號為侯生,於是駕車往拜,以黃金二十鎰為贄。 侯生謝曰:「贏安貧自守,不妄受人一錢,今且老矣,寧為公子而改節乎?」無忌不能強,欲尊禮之,以示賓客,乃置酒大會。 是日,魏宗室將相諸貴客畢集堂中,坐定,獨虛左第一席,無忌命駕親往夷門,迎侯生赴會,侯生登車,無忌揖之上坐,生略不謙遜,無忌執轡在傍,意甚恭敬。 侯生又謂無忌曰:「臣有客朱亥,在市屠中,欲往看之,公子能枉駕同一往否?」無忌曰:「願與先生偕往。 」即命引車枉道入市,及屠門,侯生曰:「公子暫止車中,老漢將下看吾客。 」侯生下車,入亥家,與亥對坐肉案前,絮語移時,侯生時時睨視公子,公子顏色愈和,略無倦怠。 時從騎數十餘,見侯生絮語不休,厭之,多有竊罵者,侯生亦聞之,獨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與朱亥別,復登車,上坐如故。 無忌以午牌出門,比回府已申未矣。 第30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東周列國誌》
第3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