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生曰:「上帝憐我仁孝,已命我為喬山之主矣。 夷吾行無禮于賈君,吾惡其不潔,欲卻其葬,恐違眾意而止。 今秦君甚賢,吾欲以晉畀秦,使秦人奉吾之祀,舅以為何如?」 突對曰:「太子雖惡晉君,其民何罪?且晉之先君之何罪?太子舍同姓而求食于異姓,恐乖仁孝之德也。 」 申生曰:「舅言亦是,然吾已具奏于上帝矣。 今當再奏,舅為姑留七日,新城之西偏有巫者,吾將托之以復舅也!」 杜原款在車下喚曰:「國舅可別矣。 」 牽狐突下車,失足跌仆于地,車馬一時不見,突身乃臥于新城外館。 心中大驚,問左右:「吾何得在此?」 左右曰:「國舅祭奠方畢,焚祝辭神,忽然仆于席上,呼喚不醒,吾等扶至車中,載歸此處安息,今幸無恙!」 狐突心知是夢,暗暗稱異,不與人言,只推抱恙,留車外館。 至第七日未申之交,門上報:「有城西巫者求見。 」突命召入,預屏左右以待之。 巫者入見,自言:「素與鬼神通語,今有喬山主者,乃晉國故太子申生,托傳語致意國舅:‘今已覆奏上帝,但辱其身,斬其胤,以示罰罪而已,無害于晉。 」 狐突佯為不知,問曰:「所罰者,何人之罪?」 巫曰:「太子但命傳語如此,我亦不知所指何事也。 」 突命左右以金帛酬巫者,戒勿妄言。 巫者叩謝而去。 狐突歸國,私與丕鄭父之子丕豹言之。 豹曰:「君舉動乖張,必不克終。 有晉國者,其重耳乎?」 正敘談間,閽人來報:「丕大夫使秦已歸,見在朝中覆命。 」 二人遂各別而歸。 卻說丕鄭父同秦大夫冷至,賫著禮幣數車,如晉報聘,行及絳郊,忽聞誅裡克之信。 鄭父心中疑慮,意欲轉回秦國,再作商量,又念其子豹在絳城,「我一走,必累及豹。 」因此去住兩難,躊躇不決,恰遇大夫共華在於郊外,遂邀與相見。 鄭父叩問裡克緣由,共華一一敘述了。 鄭父曰:「吾今猶可入否?」 共華曰:「裡克同事之人尚多,如華亦在其內,今止誅克一人,其餘並不波及,況子出使在秦,若為不知可也,如懼而不入,是自供其罪矣。 」 鄭父從其言,乃催車入城,鄭父先覆命訖,引進冷至朝見,呈上國書禮物,惠公啟書看之。 略曰: 晉、秦甥舅之國,地之在晉,猶在秦也,諸大夫亦各忠其國。 寡人何敢曰必得地,以傷諸大夫之義,但寡人有疆場之事,欲與呂、郤二大夫面議。 幸旦暮一來,以慰寡人之望。 書尾又一行云:「原地券納還。 」 惠公是見小之人,看見禮幣隆厚,又且繳還地券,心中甚喜,便欲遣呂飴甥、郤芮報秦。 郤芮私謂飴甥曰:「秦使此來,不是好意,其幣重而言甘,殆誘我也,吾等若往,必劫我以取地矣。 」 飴甥曰:「吾亦料秦之歡晉,不至若是,此必丕鄭父聞裡克之誅,自懼不免,與秦共為此謀,欲使秦人殺吾等而後作亂耳。 」 郤芮曰:「鄭父與克,同功一體之人,克誅,鄭父安得不懼?子金之料是也,今群臣半是裡、丕之黨,若鄭父有謀,必更有同謀之人,且先歸秦使而徐察之。 」 飴甥曰:「善。 」 乃言于惠公,先遣冷至回秦,言:「晉國未定,稍待二臣之暇,即當趨命。 」 冷至只得回秦。 呂、郤二人使心腹每夜伏于丕鄭父之門,伺察動靜,鄭父見呂、郤全無行色,乃密請祁舉、共華、賈華、騅遄等,夜至其家議事,五鼓方回。 心腹回報所見,如此如此,郤芮曰:「諸人有何難決之事?必逆謀也。 」乃與飴甥商議,使人請屠岸夷至,謂曰:「子禍至矣,奈何?」 屠岸夷大驚曰:「禍從何來?」 郤芮曰:「子前助裡克弒幼君,今克已伏法,君將有討于子,吾等以子有迎立之功,不忍見子之受誅,是以告也。 」 屠岸夷泣曰:「夷乃一勇之夫。 聽人驅遣。 不知罪之所在。 惟大夫救之。 」 郤芮曰:「君怒不可解也。 獨有一計,可以脫禍。 」夷遂跪而問計。 郤芮慌忙扶起,密告曰:「今丕鄭父黨于裡克,有迎立之心,與七輿大夫陰謀作亂,欲逐君而納公子重耳。 子誠偽為懼誅者,而見鄭父,與之同謀。 若盡得其情,先事出首,吾即以所許鄭父負葵之田,割三十萬以酬子功,子且重用,又何罪之足患乎?」 夷喜曰:「夷死而得生。 大夫之賜也。 敢不效力,但我不善為辭,奈何?」 呂飴甥曰:「吾當教子。 」 乃擬為問答之語。 使夷熟記。 是夜,夷遂叩丕鄭父之門,言有密事。 鄭父辭以醉寢,不與相見。 夷守門內,更深猶不去,乃延之入。 夷一見鄭父,便下跪曰:「大夫救我一命。 」 鄭父驚問其故,夷曰:「君以我助裡克弒卓子,將加戮於我,奈何?」 鄭父曰:「呂、郤二人為政,何不求之?」 夷曰:「此皆呂、郤之謀也,吾恨不得食二人之肉。 求之何益?」 鄭父猶未深信,又問曰:「汝意欲何如?」 夷曰:「公子重耳仁孝,能得士心,國人皆願戴之為君。 而秦人惡夷吾之背約,亦欲改立重耳,誠得大夫手書,夷星夜往致重耳,使合秦、翟之眾,大夫亦糾故太子之黨,從中而起,先斬呂、郤之首,然後逐君而納重耳,無不濟矣!」 鄭父曰:「子意得無變否?」 夷即嚙一指出血,誓曰:「夷若有貳心,當使合族受誅。 」 鄭父方纔信之。 約次日三更,再會定議。 第8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東周列國誌》
第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