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承佛悲救深誨,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雖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圓滿,常住心地。 而我悟佛,現說法音,現以緣心,允所瞻仰,徒獲此心,未敢認為本元心地。 願佛哀愍,宣示圓音,拔我疑根,歸無上道。 佛告阿難: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 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 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 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汝亦如是。 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終不常住,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則無所去,雲何離聲,無分別性?斯則豈唯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 如是乃至,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舍離等,昧為冥諦,離諸法緣,無分別性。 則汝心性,各有所還,雲何為主?阿難言:若我心性,各有所還;則如來說,妙明元心,雲何無還?惟垂哀愍,為我宣說。 佛告阿難:且汝見我,見精明元,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汝應諦聽!今當示汝,無所還地:阿難!此大講堂,洞開東方,日輪升天則有明耀;中夜黑月,雲霧晦暝,則復昏暗;戶牖之隙,則復見通;牆宇之間,則復觀壅;分別之處,則復見緣;頑虛之中,遍是空性;鬱孛之象,則紆昏塵;澄霽斂氛,又觀清淨。 阿難,汝咸看此諸變化相,吾今各還本所因處。 雲何本因?阿難!此諸變化,明還日輪,何以故?無日不明,明因屬日,是故還日。 暗還黑月,通還戶牖,壅還牆宇,緣還分別,頑虛還空,鬱孛還塵,清明還霽,則諸世間,一切所有,不出斯類。 汝見八種見精明性,當欲誰還?何以故?若還於明,則不明時,無復見暗;雖明暗等,種種差別,見無差別。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則知汝心,本妙明淨。 汝自迷悶,喪本受淪,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來,名可憐愍!阿難言:我雖識此見性無還,雲何得知,是我真性?佛告阿難,吾今問汝:汝今未得無漏清淨,承佛神力,見于初禪,得無障礙;而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觀掌中,庵摩羅果。 諸菩薩等,見百千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淨國土,無所不矚;眾生洞視,不過分寸。 阿難!且吾與汝,觀四天王所住宮殿,中間遍覽,水、陸、空行,雖有昏明,種種形像,無非前塵,分別留礙。 汝應于此,分別自他,今吾將汝,擇于見中,誰是我體?誰為物象?阿難!極汝見源,從日月宮,是物非汝;至七金山。 周遍諦觀,雖種種光,亦物非汝;漸漸更觀,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樹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 阿難!是諸近遠,諸有物性,雖復差殊,同汝見精,清淨所矚,則諸物類,自有差別,見性無殊,此精妙明,誠汝見性。 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若同見者,名為見吾,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自然非物,雲何非汝?又則汝今見物之時。 汝既見物,物亦見汝。 體性紛雜,則汝與我,並諸世間,不成安立。 阿難!若汝見時,是汝非我。 見性周遍,非汝而誰?雲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實?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性,必我非余。 我與如來,觀四天王,勝藏寶殿,居日月宮,此見周圓,遍娑婆國,退歸精舍,祇見伽藍;清心戶堂,但瞻檐廡。 世尊!此見如是,其體本來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滿一室?為復此見,縮大為小?為當牆宇,夾令斷絶?我今不知斯義所在,願垂弘慈為我敷演。 佛告阿難:一切世間,大小內外,諸所事業,各屬前塵,不應說言,見有舒縮。 譬如方器,中見方空。 吾復問汝:此方器中,所見方空,為復定方?為不定方?若定方者,別安圓器,空應不圓?若不定者,在方器中,應無方空?汝言:不知斯義所在。 義性如是,雲何為在?阿難!若復欲令入無方圓,但除器方,空體無方,不應說言;更除虛空,方相所在。 若如汝問,入室之時。 縮見令小,仰觀日時,汝豈輓見,齊于日面?若築牆宇,能夾見斷,穿為小竇,寧無續跡?是義不然。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于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身心圓明,不動道場。 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 第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楞嚴經》
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