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聖人之學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虛也。 達人之學也,欲以通性于遼廓,而覺于寂漠也。 若夫俗世之學也則不然,擢德[D158]性內愁五藏,外勞耳目,乃始招蟯振繾物之毫芒,搖消掉捎仁義禮樂,暴行越智于天下,以招號名聲于世。 此我所羞而不為也。 是故與其有天下也,不若有說也;與其有說也,不若尚羊物之終始也;而條達有無之際。 是故舉世而譽之不加勸,舉世而非之不加沮,定於死生之境,而通於榮辱之理。 雖有炎火洪水彌靡于天下,神無虧缺于胸臆之中矣。 若然者,視天下之間,猶飛羽浮芥也。 孰肯分分然以物為事也! 水之性真清,而土汩之;人性安靜,而嗜欲亂之。 夫人之所受于天者,耳目之於聲色也,口鼻之於芳臭也,肌膚之於寒燠,其情一也;或通於神明,或不免于痴狂者,何也?其所為制者異也。 是故神者智之淵也,淵清則智明矣;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則心平矣。 人莫鑒於流沫,而鑒於止水者,以其靜也;莫窺形于生鐵,而窺于明鏡者,以睹其易也。 夫唯易且靜,形物之性也。 由此觀之,用也必假之於弗用也。 是故虛室生白,吉祥止也。 夫鑒明者,塵垢弗能薶;神清者,嗜欲弗能亂。 精神已越于外,而事復返之,是失之於本,而求之於末也。 外內無符而欲與物接,弊其元光,而求知之於耳目,是釋其炤炤,而道其冥冥也,是之謂失道。 心有所至,而神喟然在之,反之於虛,則消鑠滅息,此聖人之遊也。 故古之治天下也,必達乎性命之情。 其舉錯未必同也,其合于道一也。 夫夏日之不被裘者,非愛之也,燠有餘于身也;冬日之不用翣者,非簡之也,清有餘于適也。 夫聖人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節於己而已。 貪污之心奚由生哉!故能有天下者,必無以天下為也;能有名譽者,必無以趨行求者也。 聖人有所于達,達則嗜欲之心外矣。 孔、墨之弟子,皆以仁義之術教導于世,然而不免于儡,身猶不能行也。 又況所教乎!是何則?其道外也。 夫以末求返于本,許由不能行也,又況齊民乎!誠達于性命之情,而仁義固附矣。 趨舍何足以滑心!若夫神無所掩,心無所載,通洞條達,恬漠無事,無所凝滯,虛寂以待,勢利不能誘也,辯者不能說也,聲色不能淫也,美者不能濫也,智者不能動也,勇者不能恐也,此真人之道也。 若然者,陶冶萬物,與造化者為人,天地之間,宇宙之內,莫能夭遏。 夫化生者不死,而化物者不化。 神經于驪山、太行而不能難,入于四海九江而不能濡,處小隘而不塞,橫扃天地之間而不窕。 不通此者,雖目數千羊之群,耳分八風之調,足蹀陽阿之舞,而手會綠水之趨,智終天地,明照日月,辯解連環,澤潤玉石,猶無益於治天下也。 靜漠恬澹,所以養性也;和愉虛無,所以養德也。 外不滑內,則性得其宜;性不動和,則德安其位。 養生以經世,抱德以終年,可謂能體道矣。 若然者,血脈無鬱滯,五藏無蔚氣,禍福弗能撓滑,非譽弗能塵垢,故能致其極。 非有其世,孰能濟焉?有其人不遇其時,身猶不能脫,又況無道乎!且人之情,耳目應感動,心志知憂樂,手足之扌費疾[B18Q]闢寒暑,所以與物接也。 蜂蠆螫指而神不能憺,蚊虻替膚而知不能平。 夫憂患之來攖人心也,非直蜂蠆之螫毒,而蚊虻之慘怛也,而欲靜漠虛無,奈之何哉? 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聞雷霆之聲;耳調玉石之聲,目不見太山之高。 何則?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忘也。 今萬物之來,擢拔吾性,攓取吾情,有若泉源,雖欲勿稟,其可得邪!今夫樹木者,灌以瀿水,疇以肥壤。 一人養之,十人拔之,則必無餘[A18P],又況與一國同伐之哉!雖欲久生,豈可得乎?今盆水在庭,清之終日,未能見眉睫,濁之不過一撓,而不能察方員;人神易濁而難清,猶盆水之類也。 況一世而撓滑之,曷得須臾平乎! 古者至德之世,賈便其肆,農樂其業,大夫安其職,而處士修其道。 當此之時,風雨不毀折,草木不夭,九鼎重味,珠玉潤澤,洛出丹書,河出綠圖。 故許由、方回、善卷披衣得達其道。 何則?世之主有欲利天下之心,是以人得自樂其間。 四子之才,非能盡善,蓋今之世也,然莫能與之同光者,遇唐、虞之時。 逮至夏桀、殷紂,燔生人,辜諫者,為炮烙,鑄金柱,剖賢人之心,析才士之脛,醢鬼侯之女,菹梅伯之骸。 當此之時,嶢山崩,三川涸,飛鳥釒殺翼,走獸擠腳。 當此之時,豈獨無聖人哉?然而不能通其道者,不遇其世。 夫鳥飛千仞之上,獸走叢薄之中,禍猶及之,又況編戶齊民乎?由此觀之,體道者不專在於我,亦有系于世矣。 夫歷陽之都,一夕反而為湖,勇力聖知與疲怯不肖者同命,巫山之上,順風縱火,膏夏紫芝與蕭艾俱死。 故河魚不得明目,稚稼不得育時,其所生者然也。 故世治則愚者不能獨亂,世亂則智者不能獨治。 身蹈于濁世之中,而責道之不行也,是猶兩絆騏驥,而求其致千里也。 置猿檻中,則與豚同,非不巧捷也,無所肆其能也。 舜之耕陶也,不能利其裡;南面王,則德施乎四海。 仁非能益也,處便而勢利也。 古之聖人,其和愉寧靜,性也;其志得道行,命也。 是故性遭命而後能行,命得性而後能明,烏號之弓、谿子之弩,不能無弦而射;越舲蜀艇,不能無水而浮。 今矰繳機而在上,{亡}罟張而在下,雖欲翱翔,其勢焉得?故《詩》云:「采采卷耳,不盈傾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以言慕遠世也。 卷三·天文訓 第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淮南子》
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