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 今丘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故內省不疚於道,臨難而不失其德。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昔者桓公得之a ,晉文公得之曹,越得之會稽,陳、蔡之厄,於丘其幸乎!”自衛反魯,刪,,定禮樂,制之義,著素王之法,復相定公,會于夾谷,昭舊以正其禮,抗辭以拒其侮,齊人謝過,來歸鄆、¤ 、龜陰之田焉。 孟軻受業於子思,既通游於諸侯,所言皆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然終不屈 道趣舍,枉尺以直尋。 嘗仕於齊,位至卿,後不能用。 孟子去齊,尹士曰:「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識其不可,然且至,則是干祿 也。 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後出晝,是何濡滯也?」軻曰:「夫尹士 嘉烏知予哉!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晝,於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諸。 王如改之,則必反予。 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後浩然有歸志。 」魯平公駕,將見孟子,嬖人臧倉謂曰:「何哉,君所謂輕身以先於匹夫者?以為賢乎?」樂正子曰:「克告於君,君將為來見也。 嬖人有臧倉者沮君,君是 以不果。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 行止,非人之所能也。 吾不遇於魯 候,天也。 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又絶糧於鄒、薛,困殆甚,退於萬章之徒序、、仲尼之意,作書中外十 一篇以為「聖王不作,諸侯恣行,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於天下。 天下之 言不歸楊,則歸墨。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無父無君,是 禽獸也。 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 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也。 吾為此懼,閒先王之道,距楊、墨,放淫辭,正人心,熄邪說,以承三聖者。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梁惠玉復聘請之,以為上卿。 ¤¤孫況,齊威、宣王之時,聚天下賢士於稷下,尊寵之。 若鄒衍、田駢、淳于髡之屬甚眾,號曰列大夫,皆世所稱,咸作書刺世。 是時孫卿有秀才,年十五始來遊學,諸子之事皆以為非先王之法也。 孫卿善為、、、。 至襄王時,而孫卿最為老師。 齊尚循列大夫之缺,而孫卿三為祭酒焉。 齊人或讒孫卿,乃適楚,楚相春申君以為蘭陵令。 人或謂春申君:“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孫卿,賢者也,今與之百里地,楚其危乎?"春申君謝之,孫卿去之,游趙,應聘於秦。 是時七國交爭,尚於權詐,而孫卿守禮義,貴術籍。 雖見窮擯,而猶不黜其志。 作書數十篇,疾濁世之政,國亂君危相屬,不遵大道而¤乎巫祝,信¤祥。 蘇秦、張儀以邪道說諸侯,以大貴顯。 隨而笑之曰:「夫不以其道進者,必不以其道士。 」又小五伯,以為仲尼之門羞稱其功。 後客或謂春申君曰:「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衰;管仲去魯入齊,魯弱而齊疆。 故賢者所在、君尊國安。 今孫況,天下賢人,所去之國,其不安乎!」春申君使請孫況,況遺春申君書,刺楚國,因為歌賦以遺春申君,因不得已乃行,復為蘭陵令焉。 虞卿,遊說之士也。 一見趙孝成王,賜黃金百鎰,白壁一雙。 再見拜為上卿,故號為虞卿。 其後范睢之仇魏齊亡過平原,於是秦昭王請平原君,願為布衣之交,與飲數日,請曰:「周文王得呂尚而以為太公,齊桓得管夷吾而以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 范君之仇在君之家,願使人取其頭。 不然,吾不出君於關。 」平原君曰:「貴而交者,為賤也.富而友者,為貧也。 夫魏齊者,勝之交也。 在,固不出,況今又不在臣所乎!」昭王乃遺趙王書曰:「范君之仇魏齊在平原君家,王使人疾持其頭來。 不然,吾舉兵而伐趙,又不出王之弟於關。 」趙孝成王乃發卒圍平原君家,急,魏齊夜亡出,見趙相虞卿。 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說,乃解其印,與魏齊間行,念諸侯莫可以赴急者,乃復走大梁,欲因信陵以至楚。 而信陵君聞之,畏秦,猶與未肯見,曰:「虞卿何如人哉?」時侯嬴在傍,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夫虞卿一見趙王,賜白壁一雙,黃金百斤,再見拜為上卿,三見平受相印,萬戶侯。 當是之時,天下爭知之。 夫魏齊窮困過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祿之尊,解相印,捐萬戶侯而間行,以急士窮而歸公子,公子曰 何如人’,知人固未易也。 」信陵君大慚,駕如野迎之。 魏齊聞信陵君之初重見之,大怒而自刎。 趙王聞之,卒取其頭與秦,秦乃遣平原君,虞卿遂留於魏。 魏、趙畏秦,莫復用,困而不得意,乃著書八篇,號焉。 孟嘗君逐於秦,見反,譚子迎於a ,曰:「君怨於齊大夫乎?」孟嘗君曰:「有。 」譚子曰:「如意則殺之乎?夫富貴,則人爭歸之;貧賤,則人爭去之。 此物之必至,而理之固然也,願君勿怨。 請以市論,朝而盈焉,夕而虛焉,非朝愛之而夕憎之也,求在故往,亡故去。 」孟嘗君曰:「謹受命。 」於是削所怨者名而已。 第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風俗通義》
第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