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導受遺詔輔政。 明帝仁慈,善文詞,喜武藝,好賢受諫,明敏有機斷。 初,為太子時,王敦切忌,而欲廢之,溫嶠阻之,遂不果。 至是敦謀篡位,敦弟彬諫之甚苦,敦變色目左右,將殺之,彬正色曰:「君昔歲殺兄,今殺弟耶?」敦乃止。 王敦疾篤,敦無子,以兄含子應為嗣,矯詔拜應為武衛將軍以自副。 王導聞敦疾篤,率子弟為敦發喪。 眾以為敦已死,咸有奮志,於是尚書騰詔下敦府,列敦罪惡。 教見詔甚怒,而病益篤,不能自將,以兄含帥眾五萬,奄至江寧。 導遺含書曰:「兄妄萌逆節,凡在人臣,誰不憤嘆。 導受國恩,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 寧為忠臣而死,不為無賴而生矣。 」含不答,帝帥諸軍襲擊之,大破之。 敦死眾潰,其黨錢鳳、洗充等,俱伏誅,乃發敦瘞出屍,跪而斬之。 王含、王應奔荊州,王舒遣軍沉其父子于江,以陶侃都督荊湘等州軍事。 明帝在位三年崩,司徒王導,中書令庾亮,尚書令卞壺,並受遺詔輔政。 時帝年方五歲,是為顯宗成帝。 庾太后臨朝稱制。 以溫嶠都督江翔軍事,庾亮以太后故,年少專權。 南頓王宗,初為肅宗所親任,庾亮忿而殺之,由是大失眾心。 宗之死也,帝不知。 久之,問曰:「當日白頭公何在?」亮對以謀反伏誅。 帝泣曰:「舅言人作賊便殺之,若人言舅作賊當何如?」亮懼色變。 時歷陽內史蘇峻前守臨淮,王敦再犯闕時,入衛有功,威望漸著。 及在歷陽,卒鋭器精,志輕朝廷,招納亡命。 庾亮修石頭城以防之,復以溫嶠等為聲援。 亮以蘇峻在歷陽,終為禍患,欲下譚征之。 舉朝以為不可,亮不聽,征峻為大司馬。 峻曰:「我寧山頭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頭。 」峻知祖約怨朝廷,乃遣使推崇約,請共起兵討庾亮。 約大喜,以兵會峻。 蘇峻帥軍二萬,濟自橫江,攻青溪柵,卞壺帥兵拒擊。 力竭苦戰而死。 二子卞畛、卞盱隨之,亦赴敵而死。 峻縱火燒台省及諸營署。 峻兵入台城,稱詔大赦,惟庚亮兄弟不赦。 宣城內史桓彞起兵赴難,竣分兵陷宣城,執彞殺之。 溫嶠有眾七千,將起兵討峻,邀陶侃同赴國難,侃即戎服登舟。 郗鑒在廣陵,涕泣誓眾,入赴國難,將士爭奮。 峻聞四方兵起,逼遷帝于石頭城。 王導密令張闓以太后詔諭三吳,使起義兵。 會稽內史王舒、吳興太守盧潭、 吳國內史蔡模、義興太守顧眾等,皆起兵應詔討峻。 嶠等率諸軍同赴建康,戍卒四萬,旌旗七百餘里。 峻望之大懼。 陶侃、溫嶠等討峻于石頭城,相持不決。 侃欲西歸,嶠曰:「夫子幽逼,乃臣子肝腦塗地之時,今日之勢,譬如騎虎,安可中下哉?」公若違眾獨返,義旗將回指于公矣。 毛寶等勸侃分米以餉嶠軍,侃督水軍向白石。 庾亮、溫嶠、趙孕等帥步兵向白石。 蘇竣將八千人逆戰,侃部將彭世、李干投之以矛,峻墜馬斬首,臠割之,焚其骨,三軍皆稱「萬歲」。 餘眾大潰,峻司馬任護等共立峻弟逸為主,閉城自守。 趙孕令將擊祖約于歷陽,約奔後趙,後為後趙所族。 渚軍攻石頭城,建威長史滕含大破其兵,蘇逸、韓晃被獲,皆斬之。 含部將曹據抱帝奔溫嶠船,群臣見帝叩頭,號泣請罪。 時宮殿灰燼,眾欲遷都,王導請鎮之以靜,收集散亡,京邑以安。 帝不豫,帝二子丕、奕皆在襁褓,庾冰說帝以國有強敵,宜立長君,請以琅琊王岳為嗣,帝許之。 帝在位十七年崩。 琅琊王岳即位,是為康帝,亮陰不言,委政于庾冰、何充。 帝在位二年崩,太子聘即位,是為穆帝。 時方二歲,太后褚氏臨朝稱制。 何充加侍中錄尚書事。 江州都督庾翼卒,何充以桓溫英略過人,竟代翼。 蜀漢主李勢驕Y,不恤國事,桓溫帥師伐之,拜表即行卜策步卒直指成都。 勢戰敗,乃面縛輿櫬,詣軍門降。 溫送勢及宗室瓞人于建康,興賢旌善,蜀人悅之。 詔封勢為歸義侯,桓溫為臨賀郡公。 既滅蜀,威名大震,朝廷憚之。 會稽王昱以揚州刺史殷浩累辭征闢,固征之,乃起,有盛名,朝野推服,乃引為心膂以抗溫。 殷浩鋭志北伐。 王羲之、王彪之以書勸之,不聽。 初,姚戈仲之子姚襄降晉,詔屯譙城、歷陽。 殷浩惡其強盛,屢遣客刺之,不諧。 又潛遣魏憬襲襄。 襄斬憬,至是北伐,又以襄為前驅。 襄度浩榜至,陰伏甲以邀之。 浩至山桑,襄縱兵擊之,浩大敗而歸。 桓溫上疏請廢之,免為庶人,徒之信安。 自此大權悉歸於溫矣。 桓溫帥師伐秦,大敗秦兵于藍田,進軍霸上,三輔郡縣皆來歸。 溫撫諭民人,使安堵復業,民爭持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觀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圖今日復睹官軍。 」 北海五猛,少好學,倜儻有大志,不屑細務,人皆輕之。 第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
第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