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殆將病也。 ”遂趨而入。 孔子曰:「賜,余疇昔之夜,夢坐莫于兩楹之間,此殷禮也,某殷人也,夫明王不興,天下其孰能宗予?殆將死也。 」寢疾七日而歿。 哀公誄之曰:「夏天不吊,不寧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子貢曰:「君其不歿于魯乎?夫禮失則昏,名失則愆。 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一人,非名也。 君兩失之。 」五月,葬魯城北泗水上,弟子皆服心喪三年而去。 惟子貢廬于塚上,凡六年。 魯人從塚而家者百餘,因名曰孔裡。 孔子之弟子,惟顏回最賢,先孔子卒。 其傳道有曾子。 曾子名參,字子輿,父點,學于孔子之門。 曾參年十六,孔子在楚,命參之楚,受學焉。 參性至孝,嘗出採薪于野,客至其家,母以手搤臂。 參即馳至,問母曰:「臂何恙乎?」母曰:「今有客至,搤臂以呼汝。 」參母死,後母遇參無禮,而供養不衰。 嘗蕓瓜,誤斬其根。 曾皙怒,援杖擊之。 參撲地,有頃而蘇,蹙然而起。 進曰:「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鼓瑟而歌,欲父聽其歌,而知其平也。 孔子聞之;告門人曰:「參來,勿納也。 昔舜事瞽瞍,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故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今參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義,安得為孝乎?」曾子曰:「參之罪大矣!」遂造孔子謝過。 曾子每讀喪禮,泣下沾襟曰:「往而不可還者,親也,子欲養而親不在。 是故椎牛以祭,不如鷄豚之逮親存也。 初吾為吏,祿不及釜,尚欣欣而喜者,非以為多也,樂其逮親也。 既沒之後,吾嘗南遊于楚,得尊官焉,猶北面而涕泣者,非以為賤也,悲不逮吾親也。 」孔予以其能通乎道,故授以一貫之傳。 曾子以《大學·聖經》一章教弟子,弟子記其意為十傳,為千古儒學之宗。 其弟子孔伋,字子思,孔鯉之子,孔子之孫也。 逮事孔子,而受業于曾子。 于思年十六,適宋,宋大夫樂朔與之言學而怒,遂圍于思。 宋君聞之,駕而救子思。 子思既免,曰:「文王拘于羡裡,作《周易》。 尼父厄于陳、蔡,作《春秋》。 吾困于宋,可無作乎!」於是述父師之意,作《中庸》。 古云:“孔僅窮居于宋,懼家學不明,作《大學》以經之,《中庸》以緯之。 《學》、《庸》皆于思作,甚為近理。 初,伯魚卒,其妻轉嫁于衛之庶氏,其後死於庶氏之家,訃于子思,子思哭于廟。 門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為哭于孔子之廟乎?」于思曰:「吾過矣!吾過矣!」遂哭於他室,見《禮記》。 子思之弟子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孟孫之後,鄒人也。 父激,字公宜,娶仉氏,夢神人攀龍鳳,自泰山來,將止於嶧,凝視久之,忽見片雲墜而寤。 時間巷皆見五色雲,覆孟氏居,而孟子生焉。 孟子三歲喪父,母有賢德,挾其子以居。 始捨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戲為墓間事,踴躍築埋。 孟母曰:「此非所以居于也!」乃去。 捨近市,嬉戲為賈彳玄亍事。 母曰:「又非所以居子也。 」遂徙舍學宮旁,其嬉戲乃設俎豆,揖讓進退。 母曰:「此真可以居于矣!」遂居之。 稍長,就學而歸。 母方績。 問曰:「學何所至矣?」軻曰:「自若也。 」母以刀斷織。 軻問其故,母曰:「君子學以立名,問以廣知皆由積累而成,亦猶織之待積而成也。 若廢學無成,與斷機何異!」軻懼,旦夕勤學不息,受業于子思,道既通。 值梁惠王卑禮厚幣,以招賢者,乃至梁。 既而去梁適齊,齊宣王以為客卿。 當是時,天下務于合縱連衡,以攻伐善戰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不合。 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仲尼之道,作《孟子》七篇,以詔來世。 娶由氏,生子名仲子。 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饑,不知以學愈愚。 夫學者,崇名立身之本也。 孟子之學,尊孔子而闢楊、墨,曰:“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故楊、墨之害,亦自是滅息,此孟子不世之功也。 或曰:「佛老之教,甚于楊、墨,不知孟子之時,雖未知有佛,而老子生於孔子之前,其書流傳已久,何孟子初無一語闢之也?」今之人以儒、釋、道為三教,欲知佛老之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10回 李老子釋迦氏說法談經 詩曰: 圖利貪名滿世間,不知破衲道人閒。 籠鷄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富貴百年難保守,輪迴六道易循環。 勸君早覓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 卻說自洪荒以來,已有男仙東王公,姓木,名倪,字君明;女仙西王母,姓楊,名回,字婉妗。 男子得道者,名隷東王公;女子得道者,名隷西王母。 周時,仙已八萬餘人。 夫仙家之所寶三,曰精、神、氣。 其入門之訣三,曰煉精,養神,運氣。 第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
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