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鑄九鼎,用器也,初不以為寶,象物以飾之,亦非所以使民遠不若也。 武王遷之洛邑,蓋已見笑于伯夷、叔齊矣。 方周之盛也,鼎為宗廟之觀美而已。 及其衰也,為周之患,有不可勝言者。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周之衰也,與匹夫何異?嗟夫,孰知九鼎之為周之角齒也哉?自春秋時,楚莊王已問其輕重大小。 而戰國之際,秦與齊、楚皆欲之,周人惴惴焉,視三虎之垂涎而睨己也。 絶周之祀不足以致寇,裂周之地不足以肥國,然三國之君,未嘗一日而忘周者,以寶在焉故也。 三國爭之,周人莫知所適與。 得鼎者未必能存周,而不得者必碎之,此九鼎之所以亡也。 周顯王之四十二年,宋太丘社亡,而鼎淪沒于泗水,此周人毀鼎以緩禍,而假之神妖以為之說也。 秦始皇、漢武帝乃始萬方以出鼎,此與兒童之見無異。 善夫吾丘壽王之說也,曰:「汾陰之鼎,漢鼎也,非周鼎。 」夫周有鼎,漢亦有鼎,此《易》所謂正位凝命者,豈三趾兩耳之謂哉!恨壽王小子方以諛進,不能究其義,余故作《漢鼎銘》,以遺後世君子。 其銘曰: 惟五帝三代及秦漢以來受命之君,靡不有茲鼎。 鼎存而昌,鼎亡而亡。 蓋鼎必先壞而國隨之,豈有易姓而鼎猶傳者乎?不寶此器,而拳拳于一物,孺子之智,婦人之仁。 烏乎!悲矣。 【石鼎銘(並敘)】 張安道以遺子由,子由以為軾生日之饋。 銘曰: 石在洛書,蓋隷從革。 矢醫砭,皆金之職。 有堅而忍,為釜為鬲。 居焚不炎,允有三德。 【大覺鼎銘】 樂全先生遺我鼎,我復以餉大覺老禪。 在昔宋、魯,取之以兵。 書曰郜鼎,以器從名。 樂全、東坡,予之以義。 書曰大覺之鼎,以名從器。 挹山之泉,烹以其薪。 為苦為甘,咨爾學人。 【文與可琴銘】 攫之幽然,如水赴谷。 之蕭然,如葉脫木。 按之噫然,應指而長言者似君。 置之枵然,遺形而不言者似仆。 (與可好作楚辭,故有「長言似君」之句。 鄒忌論琴云:攫之深,之愉。 此言為指法之妙耳。 ) 【十二琴銘·震陵孤桐】 震陵孤桐下陽岑,音如澗水響深林。 二聖元歲丁卯,器巧名之張益老。 【十二琴銘·香林八節】 河渭之水多土,其聲厚以沉。 江漢之水多石,其聲激而清。 香林八節,是謂天地之中,山水之陰。 【十二琴銘·號鐘】 薄則播,厚則石,侈則哆,則鬱,長甬則震。 無此五疾,則鳴而中律,是謂號鐘之實。 【十二琴銘·玉磬】 其清越以長者,玉也。 聽萬物之秋者,磬也。 寶如是中,藜藿不再食。 以是樂饑,不以告糴。 【十二琴銘·松風】 忽乎青蘋之末而生有,極于萬竅號怒而實無。 失其蕩枝蟠葉,霎而脫其枯。 風鳴松耶?松鳴風耶? 【十二琴銘·古媧黃】 煉石補天之年,截匏比竹之音。 雖不可得見,吾知古之猶今。 木聲犁然,當於人心。 非參寥者,孰鈎其深? 【十二琴銘·南風】 聲歌南風舜作則,欲報父母天罔極。 【十二琴銘·歸鶴】 琴聲三疊舞胎仙,肉飛不到夢所傳。 白鶴歸來見曾玄,隴頭松風入朱弦。 【十二琴銘·秋風】 秋風度而草木先驚,感秋者弦直而志不平。 攬變衰之色,為可憐之聲。 不戰者善將,傷手者代匠。 悲莫悲于湘濱,樂莫樂於濠上。 【十二琴銘·漁良】 衤發衤大須,蕭然于萬物之表。 槁項黃馘,闖然于一葦之航。 與鷗鸕而物化,發山水之天光。 驚潛魚而出聽,是謂魚良。 【十二琴銘·九州璜】 釣漁得九州之璜,避紂得九州之王。 湮沉乎射鮒之谷,委蛇乎鳳凰之堂。 其音不爽,惟德之常。 【十二琴銘·天球】 天球至意,合以人力。 作者七人,傳以華國。 有蔚者桐,僵于下陽之庭。 奏刀而玉質,成器而金聲。 山川畀之耶?其天性之耶? 【楊次公家浮磬銘】 清而直,樸而一。 雖有鄭衛,無自而入。 以托于君子之室。 【法雲寺鐘銘(並敘)】 元豐七年十月,有詔大長老圜通禪師法秀住法雲寺。 寺成而未有鐘。 大檀越駙馬都尉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後張敦禮,與冀國大長公主唱之,從而和者若干人。 元元年四月,鐘成,萬斤。 東坡居士蘇軾為之銘。 曰: 有鐘誰為撞?有撞誰撞之?三合而後鳴,聞所聞為五。 闕一不可得,汝則安能聞?汝聞竟安在?耳視目可聽。 當知所聞者,鳴寂寂時鳴。 大圜空中師,獨處高廣座。 臥士無所著,人引非引人。 二俱無所說,而說無說法。 法法雖無盡,問則應曰三。 汝應如是聞,不應如是聽。 【邵伯埭鐘銘(並敘)】 邵伯埭之東,寺僧子康募千人為千斤銅鐘,蜀人蘇軾為之銘。 曰: 無量智慧火,燒此無明銅。 戒定以為模,鑄成無漏鐘。 以汝平等手,執彼慈悲撞。 聲從無有出,遍滿無邊空。 【徐州蓮華漏銘(並敘)】 故龍圖閣直學士禮部侍郎燕公肅,以創物之智聞于天下,作蓮華漏,世服其精。 凡公所臨,必為之。 今州郡往往而在,雖有巧者,莫敢損益。 而徐州獨用瞽人衛樸所造,廢法而任意,有壺而無箭。 自以無目而廢天下之視,使守者伺其滿,則決之而更注,人莫不笑之。 國子博士傅君裼,公之外曾孫,得其法為詳。 其通守是邦也,實始改作,而請銘于軾。 銘曰: 第2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下》
第2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