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昔通守此邦,今又忝郡寄,二十年間,親見覆溺無數。 自溫、台、明、越往來者,皆由西興徑渡,不涉浮山之險,時有覆舟,然尚希少。 自衢、睦、處、婺、宣、歙、饒、信及福建路八州往來者,皆出入龍山,沿溯此江,江水灘淺,必乘潮而行。 潮自海門東來,勢若雷霆,而浮山峙于江中,與魚浦諸山相望,犬牙錯入,以亂潮水,洄γ激射,其怒自倍,沙磧轉移,狀如鬼神,往往于淵潭中,湧出陵阜十數里,旦夕之間,又復失去,雖舟師、沒人,不能前知其深淺。 以故公私坐視覆溺,無如之何,老弱叫號,求救于湍沙之間,聲未及終,已為潮水捲去,行路為之流涕而已。 縱有勇悍敢往之人,又多是盜賊,利其財物,或因而擠之,能自全者,百無一二,性命之外,公私亡失,不知一歲凡幾千萬。 而衢、睦等州,人眾地狹,所產五穀,不足於食,歲常漕蘇、秀米至桐廬,散入諸郡。 錢塘億萬生齒,待上江薪炭而活,以浮山之險覆溺留礙之故,此數州薪米常貴。 又衢、婺、睦、歙等州及杭之富陽、新城二邑,公私所食鹽,取足於杭、秀諸場,以浮山之險覆溺留礙之故,官給腳錢甚厚,其所亡失,與依託風水以侵盜者不可勝數。 此最其大者。 其餘公私利害,未可以一二遽數。 臣伏見宣德郎前權知信州軍州事侯臨,因葬所生母于杭州之南蕩,往來江濱,相視地形,訪聞父老,參之舟人,反覆講求,具得其實。 建議: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門,並山而東,或因斥鹵棄地,鑿為運河。 (貼黃。 石門新河,若出定山之南,則地皆斥鹵,不壞民田。 又自新河以北,潮水不到,灌以河水,皆可化為良田。 然近江土薄,萬一數十年後,江水轉移,河不堅久。 若自石門並山而東,出定山之北,則地堅土厚,久遠無虞。 然度壞民田五六千畝,又失所謂良田之利。 體問民田之良者,不過畝二千,以錢償之,亦萬餘緡而已。 此二者,更乞令監司及所差官詳議其利害。 )引浙江及溪谷諸水,凡二十二里有奇,以達于江。 又並江為岸,度潮水所向則用石,所不向則用竹。 大凡八里有奇,以達于龍山之大慈浦。 自大慈浦北折,抵小嶺下,鑿嶺六十五丈,以達于嶺東之古河。 因古河稍加浚治,東南行四里有奇,以達于今龍山之運河,以避浮山之險。 度用錢十五萬貫,用捍江兵及諸郡廂軍三千人,二年而成。 臣與前轉運使葉溫叟、轉運判官張,躬往按視,皆如臨言。 凡福建、兩浙士民,聞臣與臨欲奏開此河,萬口同聲,以為莫大無窮之利。 臣縱慾不言,已為眾論所迫,勢不得默已。 臣聞之父老,章獻皇后臨朝日,以江水有皇天蕩之險,內出錢數十萬貫,築長蘆,起僧舍,以拯溺者。 又見先帝以長淮之險,賜錢十萬貫、米十萬石,起夫九萬二千人,以開龜山河。 今浮山之險,非特長蘆、龜山之比,而二聖仁慈,視民如傷,必將捐十五萬緡以平此積險也。 謹昧死上臨所陳《開石門河利害事狀》一本,及臣所差觀察推官董華用臨之說,約度功料,(貼黃。 董華所料,只是約度大數,若蒙朝廷相度可以施行,更乞別差官入細計料。 )及合用錢物料狀一本,並地圖一面。 伏乞降付三省看詳,或召臨赴省面加質問。 仍乞下本路監司或更特差官同共相視。 若臣與臨言不妄,乞自朝廷擘畫,支賜錢物施行。 臣觀古今之事,非知之難,言之亦易,難在成之而已。 臨之才幹,眾所共知。 臣謂此河非臨不成。 伏望聖慈,特賜訪問左右近臣,必有知臨者。 乞專差臨監督此役,不惟救活無窮之性命,完惜不貲之財物,又使數州薪米流通,田野市井,詠歌聖澤,子孫不忘。 臣不勝大願,謹錄奏聞,伏候敕旨。 .貼黃。 今建此議,不知者必有二難。 其一,不過謂浙江浮山之險,經歷古今賢哲多矣,若可平治,必不至今日。 如此乃巷議臆度,不足取信。 只如龜山新河,易長淮為安流,近日呂梁之險,竊聞亦已平治。 豈可謂古人偶未經意,便謂今人不可復作?其二,不過謂並江作岸,為潮水所沖嚙,必不能經久。 今浙江石岸,亦有成規。 自古本用木岸,轉運使張夏始易以石。 自龍山以東,江水溢深,石岸立於漲沙之上,又潮頭為西陵石磯所射,正戰于岸下,而四五十年,隱然不動,雖時有缺壞,隨即修完,人不告勞,官無所費。 今自大慈浦以西,江水皆露出石腳,而潮頭自龍山轉向西南,則岸之易成而難壞,非張夏所建東堤之比也。 【再乞發運司應副浙西米狀】 元六年三月二十三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前知杭州蘇軾狀奏。 右臣近蒙恩詔,召赴闕庭。 竊以浙西二年水災,蘇、湖為甚,雖訪聞已詳,而百聞不如一見。 故自下塘路由湖入蘇,目睹積水未退,下田固已沒于深水,今歲必恐無望,而中上田亦自渺漫,婦女老弱,日夜車救,而淫雨不止,退寸進尺,見今春晚,並未下種。 鄉村闕食者眾,至以糟糠雜芹、蒓食之。 又為積水占壓,薪芻難得,食糟飲冷,多至脹死。 並是臣親見,即非傳聞。 春夏之間,流殍疾疫必起。 逐州去年所糴常平米,雖粗有備,見今州縣出賣,米價不甚翔踴,但鄉村遠處饑羸之民,不能赴城市收糴,官吏欲差船載米下鄉散糶,即所須數目浩瀚,恐不能足用,夏秋之間,必大乏絶。 又自今已往,若得淫雨稍止,即農民須趁初夏秧種車水,耕耘之勞,十倍常歲,全藉糧米接濟。 見今已自闕食,至時必難施功。 縱使天假之年,亦無所望,公私狼狽,理在必然。 第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下》
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