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六年,太宗謂侍臣曰:「或君亂於上,臣理於下;或臣亂於下,君治於上。 二者苟逢,何者為甚?」特進魏徵對曰:「君心治,則照見下非。 誅一勸百,誰敢不畏威儘力?若昏暴於上,忠諫不從,雖百里奚、伍子胥之在虞、吳,不救其禍,敗亡亦繼。 」太宗曰:「必如此,齊文宣昏暴,楊遵彥以正道扶之得治,何也?」徵曰:「遵彥彌縫暴主,救理蒼生,才得免亂,亦甚危苦。 與人主嚴明,臣下畏法,直言正諫,皆見信用,不可同年而語也。 」 貞觀十九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觀古來帝王,驕矜而取敗者,不可勝數。 不能遠述古昔,至如晉武平吳、隋文伐陳已後,心逾驕奢,自矜諸己,臣下不復敢言,政道因茲弛紊。 朕自平定突厥、破高麗已後,兼併鐵勒,席捲沙漠以為州縣,夷狄遠服,聲教益廣。 朕恐懷驕矜,恆自抑折,日旰而食,坐以待晨。 每思臣下有讜言直諫,可以施於政教者,當拭目以師友待之。 如此,庶幾於時康道泰爾。 ”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為災,米穀踴貴,突厥侵擾,州縣騷然。 帝志在憂人,鋭精為政,崇尚節儉,大布恩德。 是時,自京師及河東、河南、隴右,饑饉尤甚,一匹絹才得一斗米。 百姓雖東西逐食,未嘗嗟怨,莫不自安。 至貞觀三年,關中豐熟,咸自歸鄉,竟無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 加以從諫如流,雅好儒術,孜孜求士,務在擇官,改革舊弊,興複製度,每因一事,觸類為善。 初,息隱、海陵之黨,同謀害太宗者數百千人,事寧,後引居左右近侍,心術豁然,不有疑阻。 時論以為能斷決大事,得帝王之體。 深惡官吏貪濁,有枉法受財者,必無赦免。 在京流外有犯臓者,皆遣執奏,隨其所犯,寘以重法。 由是官吏多自清謹。 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侵欺細人。 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 又頻致豐稔,米鬥三四錢,行旅自京師至於嶺表,自山東至于滄海,皆不賫糧,取給於路。 入山東村落,行客經過者,必厚加供待,或發時有贈遺。 此皆古昔未有也。 卷二 任賢第三凡八章 ◎房玄齡 杜如晦 魏徵 王珪 李靖 虞世南 李勣 馬周 房玄齡,齊州臨淄人也。 初仕隋,為隰城尉。 坐事,除名徙上郡。 太宗徇地渭北,玄齡杖策謁於軍門,太宗一見,便如舊識,署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 玄齡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 是時,賊寇每平,眾人競求金寶,玄齡獨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謀臣猛將,與之潛相申結,各致死力。 累授秦王府記室,兼陝東道大行台考功郎中。 玄齡在秦府十餘年,恆典管記。 隱太子、巢刺王以玄齡及杜如晦為太宗所親禮,甚惡之,譖之高祖,由是與如晦並遭驅斥。 及隱太子將有變也,太宗召玄齡、如晦,令衣道士服,潛引入閤謀議。 及事平,太宗入春宮,擢拜太子左庶子。 貞觀元年,遷中書令。 三年,拜尚書左仆射,監修國史,封梁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 既總任百司,虔恭夙夜,盡心竭節,不欲一物失所。 聞人有善,若己有之。 明達吏事,飾以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 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疏賤。 論者稱為良相焉。 十三年,加太子少師,玄齡自以一居端揆十有五年,頻抗表辭位,優詔不許。 十六年,進拜司空,仍總朝政,依舊監修國史。 玄齡復以年老請致仕,太宗遣使謂曰:「國家久相任使,一朝忽無良相,如失兩手。 公若筋力不衰,無煩此讓。 自知衰謝,當更奏聞。 」玄齡遂止。 太宗又嘗追思王業之艱難,佐命之匡弼,乃作《威鳳賦》以自喻,因賜玄齡,其見稱類如此。 杜如晦,京兆萬年人也。 武德初,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俄遷陝州總管府長史。 時府中多英俊,被外遷者眾,太宗患之。 記室房玄齡曰:「府僚去者雖多,蓋不足惜。 杜如晦聰明識達,王佐才也。 若大王守藩端拱,無所用之;必欲經營四方,非此人莫可。 」太宗自此彌加禮重,寄以心腹,遂奏為府屬,常參謀帷幄。 時軍國多事,剖斷如流,深為時輩所服。 累除天策府從事中郎,兼文學館學士。 隱太子之敗,如晦與玄齡功第一,遷拜太子右庶子。 俄遷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 貞觀二年,以本官檢校侍中。 三年,拜尚書右仆射,兼知吏部選事。 仍與房玄齡共掌朝政。 至於台閣規模,典章文物,皆二人所定,甚獲當時之譽,時稱房、杜焉。 魏徵,鉅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內黃。 武德末,為太子洗馬。 見太宗與隱太子陰相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徵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 徵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 」太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 數引之臥內,訪以政術。 第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貞觀政要》
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