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詔:「淮酉疆場,延袤八百餘裡,近令沿江制司團結耕屯,漸已就緒。 但制閫置司江南,相去差遠,可令淮西提舉李士達就司空山創司,提舉本路山寨。 」 甲戌,鄭清之再乞歸里,慰留之。 辛巳,日南至。 詔:「余玠任四蜀,安危之寄已着,八年經理之功,敵不近邊,歲則大稔。 既浸還於舊觀,將益懋于遠圖。 疇其忠勤,足以褒勉,可進官二等。 」 壬午,雷。 癸未,詔:「避殿,減膳。 令諸路漕臣、守臣體訪民間疾苦,當議優恤。 」 丁亥,參知政事謝方叔、吳潛,簽書樞密院事徐清叟,並乞解機政,不許。 先是蒙古太宗愛皇侄莽賚扣,養以為子,命皇后撫育之。 一日行幸,天大風,入帳殿,命莽賚扣坐膝下,撫其首曰:「是可以君天下。 」它日,用牜字按豹,皇孫實勒們曰:「牜字按豹,則犢將安所養?」太宗以為有仁心,又曰:「是可君天下。 」莽賚扣既長,命歸籓邸,從征伐,屢立奇功。 定宗既殂,久未立君,中外洶洶,皆屬意于莽賚扣,而覬覦者眾,議未決。 至是諸王巴圖、穆格、大將烏蘭哈達會于阿喇托圖喇克之地,穆格首建議推戴。 時定宗皇后所遣使者巴喇在坐,曰:「昔太宗命以皇孫實勒們為嗣,諸王百官皆與聞之。 今實勒們故在,而議欲它屬,將置之何地耶?」穆格曰:「太宗有命,誰敢違之!然前議立定宗,由皇后與汝輩為之,是則違太宗之命者汝等也,今尚誰咎耶?」巴喇語塞。 烏蘭哈達曰:「莽賚扣聰明睿智,人所共知,巴圖之議良是。 」孟克薩爾曰:「立莽賚扣,亦太宗遺言也。 異議者請斬之!」穆格即申令于眾,眾悉應之,議遂定。 烏蘭哈達,蘇布特子也。 十二月,壬辰朔,鄭清之乞去,詔不許。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明聖安孝皇帝淳佑十一年蒙古憲宗元年 春,正月,丁卯,皇侄益國公孟啟,改賜名孜,進封建安郡王。 丁亥,詔:「江、浙沿流郡縣,刷具流民口數,于朝廷樁管錢米內賑濟,仍許于寺觀及空閒官舍居止。 」 己丑,程元鳳上言:「陛下以神聖之資,接帝王之統,思祖宗侍托之重,為社稷久長之圖。 元正謹始,宸筆渙頒,懋嘉宗英之賢,誕舉錫名之典,爰即公社,用進王封,于以隆萬世之基,于以系四海之望,溥天率士,雷動歡聲,甚盛舉也。 然資善有堂,講讀有官,所願博迭端方純謹之士,增置輔導贊翊之員,下至給使服役之人,皆有重厚篤實之行,使之出入起居,無有不正,動靜語默,無有不善,此實千萬世無疆之休。 」從之。 詔:「經筵進講《周易》終篇,講讀、修注官各進一秩,餘補轉、賞犒有差。 」 二月,壬辰,賜李埴謚文肅。 乙未,左丞相鄭清之等上光宗、寧宗《寶訓》、《皇帝玉牒》、《日錄》、《會要》。 丁酉,清之等進秩有差。 三月,壬申,詔:「諸道制、總、監司、州郡不得以堂除、部注之闕攙越申闢;縱元系闢闕,若現任有人,亦不許預闢下次,仰常切遵守。 」 戊寅,以謝方叔知樞密院、參知政事,吳潛參知政事,徐清叟同知樞密院事。 潛言:「國家之不能無弊,猶人之不能無病。 今日之病,不但倉、扁望之而驚,庸醫亦望而驚矣。 願陛下篤念元老,以為醫師,博採眾益,以為醫工,使臣輩得收牛溲馬勃之助。 」 夏,四月,壬辰,賜殿前司十七界會子十萬貫,絹千匹,步軍司五萬,絹五百匹,令樁留濟給貧乏累重官兵。 己亥,以潭州林符,三世孝行,一門義居,福州陳氏,笄年守志,壽逾九邪,詔旌門閭。 鄭清之等上敕令所《淳佑條法事類》。 帝諭輔臣曰:「昨鑒京湖報程璡盧氏縣之捷,差強人意。 朕以寡昧,服祖宗之令緒,兢業不敢荒寧,適值十六七年應酬不暇。 」鄭清之曰:「自古事業,專在立志。 」謝方叔曰:「今日實有機會。 」吳潛曰:「今日事體,漢中為四蜀之首,襄陽為京湖之首,浮光為兩淮之首,此當在陛下運量中。 」徐清叟曰:「願陛下益厲自強之志。 」帝曰:「內修之事,又當結人心。 貪污官吏為民害者,不可不嚴加懲戢。 」 壬寅,帝諭輔臣曰:「邊事它無聞否?遷避之民,已復業否?」謝方叔曰;「近來三邊幸無它警,淮民之遷避者,皆已歸耕,其貧甚者,聞制司亦少資給之矣。 」 乙巳,帝諭輔臣曰:「積雨于二麥無害否?」鄭清之曰:「目前雖不為過,然得晴則佳。 」謝方叔曰:「二麥似無害。 蠶事惡寒,恐少減分數。 帝曰:“淮上諸城,惟合肥壕塹差淺,可諭許堪令其開濬。 」 戊申,帝諭輔臣曰:「近日內引承相,朕因及祖宗家法之懿者數條,如敬天,愛民,克己,節儉,不罪言者,皆漢、唐所不及。 朕謂不必遠稽前代,只近法祖宗足矣。 」 庚戌,樞密都承旨兼權吏部侍郎陳昉言:「尚書省、樞密院應答刂子非降旨者,必先繳進奏請而後施行,可謂盡善。 然樞密院之法與尚書省不同,或邊或正急,或盜賊急熾,機變倏聞,酬應宜速,小有需俟,關係匪輕。 請令樞密院,自今邊防及盜賊急務,且奏且行,勿拘常程。 」從之。 五月,癸酉,以久雨,蠲大理寺、三衙、臨安府屬縣見臨臓賞錢。 辛巳,出封樁庫十八界會子十萬貫給諸軍。 壬午,詔決中外繫囚,杖以下釋之,復蠲臓賞錢。 第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下》
第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