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請移歲,表奏相望。 事不我與,屈己弘化。 屬值三季在辰,戚蕃內侮。 桂陽失圖,窺窬神器。 鼓棹則滄波振盪,建旗則日月蔽虧。 出江派而風翔,入京師而雷動。 鳴控弦於宗稷,流鋒鏃於象魏。 雖英宰臨戎,元渠時殄;而餘黨繁,宮廟憂逼。 公乃扌熊羆之士,不貳心之臣。 戮力盡規,克寧禍亂。 康國祚於綴旒,拯王維於已墜。 誠由太祖之威風,抑亦仁公之翼佐。 可謂德刑詳,禮義信,戰之器也。 以靜難之功,進爵為侯,兼授尚書令、中軍將軍,給班劍二十人。 功成弗有,固秉挹。 改授侍中、中書,監護軍如故。 又以居母艱去官。 雖事緣義感,而情均天屬。 顏丁之合禮,二連之善喪,亦曷以逾。 天厭宋德,水運告謝。 嗣王荒怠於天位,︹臣憑陵於荊楚。 廢昏繼統之功,龕亂寧民之德,公實仰贊宏規,參聞神算。 雖無受脈出車之庸,亦有甘寢秉羽之績。 乃作司空,山川攸序;兼授衛軍,戎政輯睦。 既而齊德龍興,順皇高禪。 深達先天之運,匡贊奉時之業。 弼諧允正,徽猷弘遠,樹之風聲,著之話言,亦猶稷契之臣虞夏,荀裴之奉魏晉。 自非坦懷至公,永鑒崇替,孰能光輔五君,寅亮二代者哉!大啟南康,爰登中鉉;時膺土字,固辭邦教。 今之尚書令,古之塚宰。 雖秩輕於袞司,而任隆於百闢。 暫遂沖旨,改授朝端。 邇無異言,遠無異望。 帝嘉茂庸,重申前冊。 執五禮以正民,簡八刑而罕用。 故能騁績康衢,延慈哲後。 義在資敬,情同布衣。 出陪鑾躅,入奉帷殿。 仰南風之高詠,餐東野之秘寶。 雅議於聽政之晨,披文於宴私之夕。 參以酒德,間以琴心。 曖有餘暉,遙然留想。 君垂冬日之溫,臣盡秋霜之戒。 肅肅焉,穆穆焉。 於是見君親之同致,知在三之如一。 太祖升遐,綢繆遺寄,以侍中、司徒錄尚書事。 稟玉幾之顧,奉綴衣之禮。 擇皇齊之令典,致聲化於雍熙。 內平外成,實昭舊職。 增給班劍三十人。 物有其容,徽章斯允。 位尊而禮卑,居高而思降。 自夏徂秋,以疾陳退。 朝廷重違謙光之旨,用申超世之尚,改授司空,領驃騎大將軍,侍中錄尚書如故。 景命不永,大漸彌留。 建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薨于私第,春秋四十有八。 昔柳莊疾棘,衛君當祭而輟禮。 晏嬰既往,齊君車而行哭。 公之雲亡,聖朝震悼於上,群後忄匡動於下,豈唯哀纏一國,痛深一主而已哉!追贈太宰,侍中錄尚書如故,給節羽葆鼓吹班劍為六十人,謚曰文簡,禮也。 夫乘德而處,萬物不能害其貞;虛己以游,當世不能擾其度。 均貴賤於條風,忘榮辱於彼我。 然後可兼善天下,聊以卒歲。 經始圖終,式免祗悔。 誰雲克備,公實有焉。 是以義結君子,惠г庶類。 言象所未形,述詠所不盡。 故吏某甲等,感逝川之無舍,哀清暉之眇默。 餐輿誦於丘裡,瞻雅詠於京國。 思衛鼎之垂文,想晉鍾之遺則。 方高山而仰止,刊玄石以表德。 其辭曰: 辰精感運,昴靈發祥。 元首惟明,股肱惟良。 天鑒曜,踵武前王。 欽若元輔,體微知章。 永言必孝,因心則友。 仁洽兼濟,愛深善誘。 觀海齊量,登岳均厚。 五臣茲六,八元斯九。 內謨帷幄,外曜台階。 遠無不肅,邇無不懷。 如風之偃,如樂之諧。 光我帝典,緝彼民黎。 率禮蹈謙,諒實身。 跡屈朱軒,志隆衡館。 眇眇玄宗,萋萋辭翰。 義既川流,文亦霧散。 嵩構雲頽,梁陰載缺。 德猷靡嗣,儀形長遞。 怊悵餘徽,鏘洋遺烈。 久而彌新,用而不竭。 ●卷五十九·碑文下、墓誌 ◎碑文下 頭ヌ寺碑文 ※王簡棲 蓋聞挹朝夕之池者,無以測其淺深。 仰蒼蒼之色者,不足知其遠近。 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滅者哉!是以掩室摩竭,用啟息言之津。 杜口毗邪,以通得意之路。 然語彞倫者,必求宗於九疇;談陰陽者,亦研幾於六位。 是故三才既辨,識妙物之功;萬象已陳,悟太極之致。 言之不可以,已其在茲乎。 然爻系所筌,窮於此域,則稱謂所,絶形乎彼岸矣。 彼岸者,引之於有,則高謝四流;推之於無,則俯弘六度。 名言不得其性相,隨迎不見其終始。 不可以學地知,不可以意生及,其涅之藴也。 夫幽谷無私,有至斯響;洪鍾虛受,無來不應。 況法身圓對,規矩冥立;一音稱物,宮商潛運。 是以如來利見迦維,生王室。 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 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於是玄關幽扌建,感而遂通。 遙源波,酌而不竭。 行不捨之檀,而施洽群有。 唱無緣之慈,而澤周萬物;演勿照之明,而鑒窮沙界。 導亡機之權,而功濟塵劫。 時義遠矣,能事畢矣。 然後拂衣雙樹,脫屣金沙。 惟悅惟惚,不不昧,莫系於去來,復歸於無物。 因斯而談,則棲遑大千,無為之寂不撓。 焚燎堅林,不盡之靈無歇。 大矣哉! 正法既沒,象教陵夷。 穿鑒異端者,以違方為得一;順非辯偽者,比微言於目論。 於是馬鳴幽贊,龍樹虛求。 並振頽綱,俱維絶紐。 蔭法雲於真際,則火宅晨涼。 曜慧日於康衢,則重昏夜曉。 故能使三十七品有尊俎之師;九十六種無藩籬之固。 既而方廣東被,教肄南移。 周魯二莊,親昭夜景之鑒;漢晉兩明,並勒丹青之飾。 然後遺文間出,列剎相望。 澄什結轍於山西,林遠肩隨乎江左矣。 頭陀寺者,沙門釋慧宗之所立也。 南則大川浩汗,雲霞之所沃蕩。 北則層峰削成,日月之所回薄。 西眺城邑,百雉紆餘。 第1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昭明文選》
第1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