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啟。 自相別後,至王回秀才來,始一得所惠書,承居京師無恙。 某哀苦如昨,近擇得葬地,在潁西四十里,土厚水深,略依山水向背,其餘陰陽家說,皆莫能一一如法也。 卜用今秋,恐知恐知。 示及杜漳州有事,令人感涕不已。 與之同甲,內顧身世,可為凜凜。 此人有材能而氣雋,宜其與監司違戾,然怒者只能言其率意行事,是保無他過矣。 某閒居無人,又不知其所止,無處附書信。 恐知其家屬所居,因信切言及,千萬千萬。 徐、謝高科,今必已決,俟見春榜附書也。 因見申意。 某以妻母病,家人兒子輩入京相看,因得附此,不悉。 已暄,多愛。 不次。 某再拜。 【與臨池院主一通〈皇五年〉】 某啟。 小侄人還,曾附問,邇來暑毒安和。 某今謀奉太君神柩南歸,將遂相見。 因小侄先行,奉此,不次。 某書白。 〈七月十六日〉 小師等各安。 建茶二角表信。 【與吳給事〈中復〉三通】 △一〈皇末〉 某啟。 罪逆餘生,遠屏郊外,特承顧訪,感咽何勝。 仍沐寵惠雄編,俾遂榮覽,雖在哀迷,亦知開警。 如嘉州、氵育井之作,有以見仁言之利溥,而非文字之空言也。 欽仰材譽,固已有日,粗窺高藴,益用歎服。 限以衣制,不能謁謝,聊敘此不次。 某再拜仲庶太博執事。 〈二月二十八日〉。 △二〈嘉三年〉 某啟。 思奉清論不可得,徒用企想。 夏熱,承體氣佳裕。 某此者忽有尹命,殊出意外,不惟才非所長,加以他慮不淺,昨已懇辭,庶可得免。 如其不獲,恐難堅避。 辱命志文,鄙拙豈足當之?第以欣慕忠義,樂於紀次,因得附名于石末,遂不敢辭爾。 惶悚惶悚。 鄙懷區區,不能具道。 某頓首諫院舍人執事。 △三〈嘉三年〉 某啟。 新令雖許往還,尚以職事牽冗,未皇祗謁。 計寒凜體氣清康。 前承要墓碣,久稽應命。 近因病目在告,始得牽強。 衰朽無意思,僅能成文,不足以發揚令德,慚恐慚恐。 昏眩不能多書。 謹此。 【與李留後〈公謹〉八通】 △一〈至和元年〉 某啟。 昨自居潁服除,久俟外補。 既而召見,尋乞蒲、同,出處倉皇,諒聞于外也。 前日入拜,恩旨復留。 孤生多難,鬢髮蕭然,心形兩衰,豈有榮進之望?但區區未能即去爾。 承坐鎮余閒,甚有清趣,然想非久外留,當被嚴召。 老朽或未出都,尚得一相見,則為幸矣。 瞻仰瞻仰。 △二〈嘉二年〉 某啟。 向以僑寄僧坊,公私多故,匆匆為別,豈勝馳情。 使至惠書,竊承下車經寒動履清福,粗慰瞻仰。 某一守經愚儒爾,豈堪適時之用。 加以衰病,勉強實難,過慶,得遂一麾為幸矣。 公謹為郡誠可樂,然賢者遠外,于今之時,勢必難久。 目疾得靜安息慮,當益清明。 某昏花日甚,書字如隔雲霧,亦冀一閒處將養爾。 深寒,惟望為時自重。 △三〈嘉二年〉 某啟。 自旌旆之南,數於他書中承見問。 中間寄惠八功德水,又辱手書。 及今者人至,又辱書,感慰何已。 兼審經寒為政外,體履清康。 某自過年,如陡添十數歲人,但覺心意衰耗,世味都無可樂,百事強勉而已。 請外決在今春,惟不知相見何時爾。 鄙懷千萬,莫能具述。 惟以時為國自愛。 瞻仰瞻仰。 △四〈嘉三年〉 某再拜。 近因人還,嘗得附狀。 茲者寄水人至,又辱書,審春寒體況清康。 兼惠清泉,亟飲甚甘,實如不疑所品。 物固有處于幽晦而發於賢哲者,茲鄙夫欣慕,樂於紀述也。 適值館伴契丹人使,旦夕到闕,頗區區,須事畢,當馳上也。 人還,謹奉此。 △五〈嘉三年〉 某啟。 自春氣候不常,伏惟攝理清康。 前承惠浮槎山水,俾之作記,又于遞中辱書,久不為報,蓋牽強拙記未成爾。 某中年多病,文思衰落,所記非工,殊不堪應命。 文辭已如此,不欲更自繆書,亮不為罪。 然得子履一揮,尤幸,蓋不敢煩公謹真翰也。 皇恐皇恐。 △六〈嘉三年〉 某頓首。 急足至,辱書,承此初暑,尊候萬福。 《浮槎》拙記托賢弟附去多日,疑其未至間,此急足之來也。 初深欲自書,屢試書數本,皆自嫌不過意,遂已。 前書具道,必可亮也。 向時竊見議科場奏甚佳,然欲必行其言,尤難也。 論外計刻剝,此非守道、守官君子,孰肯奮然發憤?前潁人已受此賜矣。 若使常人用心皆如君子,生民豈有弊病,天下豈有不治哉?鄆州還闕,方一相見。 京師久雨,近方晴干,不審江淮如何?向熱,以時自重。 人還,謹此,不宣。 某再拜。 △七〈嘉三年〉 某啟。 自附《浮槎》拙記去後,捧遞中所惠書,尋以修報。 茲者人至,又辱賜教。 某昨承恩,俾侍經席,輒以近歲員多濫選,官以人輕,遂至學士例為兼職,用此為說,得以懇辭。 聖恩矜察,特許寢停,甚幸也。 承示啟,更不修答也。 感愧感愧。 某苦風眩甚劇,若遂不止,當成大疾。 作書未竟,已數眩轉,屢停筆瞑目,鄙懷區區不可盡。 惟為國慎夏自重。 △八〈嘉三年〉 某啟。 承誨示,至于勤勤。 所寄浮槎水,味尤佳,然豈減惠山之品。 久居京師,絶難得佳山水,頓食此,如飲甘醴,所患遠難多致,不得厭飫爾。 此山前世粗有名,然皆因僧居以為勝,今所記者,特水爾,故不及其他也。 張又新《水記》,與陸羽不同,考于二家之書,可見矣。 今更錄往時所作《大明井記》奉呈,庶可知其詳也。 因人入都,小瓶時為致一兩器。 千里致水,恐涉好奇之弊,然若不勞煩,則亦無害。 更裁之。 【與向觀察二通】 △一〈嘉五年〉 第4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4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