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陸文學傳》,鴻漸自撰。 茶之見前史,蓋自魏、晉以來有之。 而後世言茶者必本陸鴻漸,蓋為茶著書自其始也。 至今俚俗賣茶肆中,嘗置一瓷偶人于灶側,雲此號陸鴻漸。 鴻漸以茶自名于世久矣,考其傳,著書頗多,曰《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捲、《江表四姓譜》十捲、《南北人物誌》十捲、《吳興歷官記》三卷、《潮州刺史記》一卷、《茶經》三卷、《占夢》三卷。 其多如此,豈止《茶經》而已哉!然其他書皆不傳。 【唐百岩大師懷暉碑】 右《百岩大師懷暉碑》,權德輿撰文,鄭餘慶書,歸登篆額。 又有別碑,令狐楚撰文,鄭書。 懷暉者,吾不知為何人?而彼五君者,皆唐世名臣,其喜為之傳道如此,欲使愚庸之人不信不惑,其可得乎?民之無知,惟上所好惡是從,是以君子之所慎者在乎所學。 楚之文曰「大師泥洹茶毗之六年,余以門下侍郎、平章事攝大尉」。 「泥洹茶毗」是何等語?宰相坐廟堂之上,而口為斯言。 皋、夔、稷、契居堯舜之朝,其語言《尚書》載之矣,異乎此也。 治平元年七月十三日雨中書。 ●卷一四三·集古錄跋尾卷十 【唐王重榮德政碑〈中和四年〉】 右《王重榮德政碑》,歸仁澤撰,唐彥謙書。 重榮當唐之末,再逐其帥,遂據河中。 雖破黃巢,平朱玫之叛,有功于一時,而阻兵召亂,為唐患者多矣。 碑文辭非工,而事實無可採,所以錄者,俾世知求名莫如自修,善譽不能掩惡也。 考重榮之碑,豈不欲垂美名于千載,而其惡終暴于後世者,毀譽善惡不可誣故也。 彥謙以詩知名,而詩鄙俚,字畫不甚工,皆非余所取也。 治平元年清明前一日書。 【唐張將軍新廟記〈龍紀元年〉】 右《張將軍新廟記》,李巨川撰,唐彥謙書。 張魯事,史傳詳矣,巨川文辭匪工,所錄者彥謙書爾。 彥謙書頗知名于世,故略存其筆跡也。 【唐花林宴別記】 右《花林宴別記》,唐竇常撰。 花林寺在滁州全椒縣。 余在滁陽,遣推官陳詵以事至縣,見寺旁石澗岸土崩出石岩,隱隱有字,亟命模得之。 【唐潤州陀羅尼經幢】 右《陀羅尼經幢》,今在潤州寶墨亭中。 唐雲陽野夫王奐之書,字畫頗為世俗所重,故錄之以備廣采。 【唐王蕊詩〈沈傳師、李德裕唱和〉】 惠泉在今荊門軍。 余貶夷陵,道荊門,裴回泉上,得二子之詩,佳其詞翰,遂錄之。 逮今蓋三十年矣。 嘉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書。 【唐人書楊公史傳記】 右《楊公史傳記》,文字訛缺。 原作者之意,所以刻之金石者,欲為公不朽計也。 碑無年月,不知何時?然其字畫之法,乃唐人所書爾。 今才幾時,而摩滅若此,然則金石果能傳不朽邪?楊公之所以不朽者,果待金石之傳邪?凡物有形必有終敝,自古聖賢之傳也,非皆托於物,固能無窮也。 乃知為善之堅,堅于金石也。 嘉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書。 【張龍公碑〈乾寧元年〉】 右《張龍公碑》,趙耕撰。 雲「君諱路斯,潁上百社人也。 隋初明經登第,景龍中為宣城令。 夫人關州石氏,生九子。 公罷令歸,每夕出,自戌至醜歸,常體冷且濕。 石氏異而詢之,公曰:『吾龍也。 蓼人鄭祥遠亦龍也,騎白牛據吾池,自謂鄭公池。 吾屢與戰,未勝。 明日取決,可令吾子挾弓矢射之,系鬣以青綃者鄭也,絳綃者吾也。 』子遂射中青綃,鄭怒東北去,投合肥西山死,今龍穴山是也。 由是公與九子俱復為龍,亦可謂怪矣」。 余嘗以事至百社村,過其祠下,見其林樹陰蔚,池水窈然,誠異物之所托。 歲時禱雨,屢獲其應,汝陰人尤以為神也。 【瘞鶴銘】 右《瘞鶴銘》,題雲「華陽真逸撰」,刻於焦山之足,常為江水所沒。 好事者伺水落時模而傳之,往往只得其數字,雲「鶴壽不知其幾」而已。 世以其難得,尤以為奇。 惟余所得六百餘字,獨為多也。 按《潤州圖經》以為王羲之書,字亦奇特,然不類羲之筆法,而類顏魯公,不知何人書也。 華陽真逸是顧況道號,今不敢遂以為況者,碑無年月,不知何時。 疑前後有人同斯號者也。 【黃庭經一〈永和十二年〉】 右《黃庭經》一篇,晉永和中刻石,世傳王羲之書。 書雖可喜,而筆法非羲之所為。 《黃庭經》者,魏、晉時道士養生之書也。 今《道藏》別有三十六章者,名曰《內景》,而謂此一篇為《外景》,又分為上、中、下三部者,皆非也。 蓋《內景》者,乃此一篇之義疏爾。 流俗又有一篇,名曰《中景》者,尤為繁雜,鄙俚之所傳也。 余嘗患世人不識其真,多以《內景》三十六章為本經,因取永和刻石一篇為之註解。 余非學異說者,哀世人之惑于繆妄爾。 【黃庭經二】 今《道藏》雖有三十六章,曰《黃庭內景》,而謂此一篇者為《外景》,又有分為上、中、下三部者,流俗所行又別有《中景》者,皆非也。 所謂《內景》者,乃此經之義疏爾。 《中景》一篇尤為繁雜,蓋妄人之所作也。 此本晉永和中刻石,文字時亦脫繆,然比今世俗所傳頗為精也。 【黃庭經三】 右《黃庭》別本,續得之京師書肆。 不知此石刻在何處,其字畫頗類顏魯公,甚可愛而不完,更俟求訪以足之。 治平丁未閏月三日書。 【黃庭經四】 第4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4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