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作皇祖懿公文公武伯皇考龔伯尊彞。 A8其熙熙萬年無疆,終始。 其子子孫孫,永寶用享于宗室。 薛尚功釋云:A8作皇祖益公文公武伯皇考龔伯{將鼎}彞。 A8其熙熙萬年無疆,令終令命。 其子子孫孫,永寶用享于宗室。 【伯庶父敦銘】 △釋文 惟二月戊寅,伯庶父作王姑舟姜尊敦。 其永寶用。 薛尚功釋舟為周,余同上。 【韓城鼎銘】 右原甫既得鼎韓城,遺余以其銘。 而太常博士楊南仲能讀古文篆籀,為余以今文寫之,而闕其疑者。 原甫在長安所得古奇器物數十種,亦自為《先秦古器記》。 原甫博學,無所不通,為余釋其銘以今文,而與南仲時有不同。 故並著二家所解,以俟博識君子。 具之如左。 惟王九月乙亥,晉姜曰:余惟司朕先姑君晉邦。 余不□安寧明德宣□我猷用□所辭闢□□□□剿虔不□□□□A9寵我萬民嘉遺我錫鹵賚千兩。 A10文侯□□□□□□征綏□□堅久吉金用作寶尊鼎用康夏妥懷遠邦君子晉姜用蘄□□麋壽作惠□亟萬年無疆。 用享用德保其孫子三壽是利。 右原父所寫如此。 隹〈惟〉王九月乙亥,晉姜曰:余隹〈惟〉司〈嗣、{司子}同〉。 朕先姑君晉邦。 余不{臼又},今作敢者。 籀文省。 妄寧〈經〉B1〈雍〉明德宣〈疑省,隷作┰。 〉我■用{忄間由}■闢巫〈疑即母字〉。 ■久{火幾}■虔不■〈疑遂字,讀為墜〉訁魯〈諸■〈覃■享■師〉■我萬民■■我■〈疑易字〉。 ■〈■,或■字省〉。 賚千兩勿■文侯κ令■〈疑卑字〉。 ■〈疑字,讀為貫〉。 彳甬〈通■征〉■〈疑字。 湯■■受久吉金用■〈作寶■〈■〉鼎用康■〈疑西夏字〉。 妥〈讀為綏〉。 ■遠君子晉姜用■〈疑字,讀為祈。 ■■■〈疑■字,讀為眉。 〉■■■■〈為〉亟〈極萬■無疆用■〈享用德■〈疑允字。 保■其孫子三{禾干}是■。 右嘉己亥歲,馮掖有得鼎韓城者,摹其款識于石。 樂安公以南仲職典書學,命釋其字。 謹按其銘蓋多古文奇字,古文自漢世知者已稀,字之傳者,賈逵、許慎輩多無其說。 蓋古之事物有不與後世同者,故不能盡通其作字之本意也。 其不傳者,今或得于古器,無所依據,難以臆斷。 大抵古字多省偏旁而趣簡易,故隹、司、、■、■等字,皆假借也。 鄭司農說《周禮》雲「古者書儀但為義」,又云「古者立、位同字」。 古文《春秋經》,「公即位」為「公即立」者是也。 ■者,進取也,從■。 故{臼又},疑為■。 ■〈母〉,從女而象乳子形,故巫疑為母。 而■讀為。 用邕聲,邕從巛,古文作■。 今此■,從水從呂,故疑為雍。 魯字,古作■,〈即旅字〉。 古文旅作■,而■〈者〉字用■為聲。 蓋古文魯、旅、者三字通用,故訁魯疑為諸。 易者,篆文象蜥易形。 故■,疑為易,而讀為錫、為賜,皆以聲假借也。 ■從鹵,〈古西字〉。 中象鹽形■〈胃〉,上象胃中谷形,故■、胃二字通。 卑者從■,在甲下,〈■今但用左。 古者尚右,故■在甲下,為卑。 故■疑為卑。 〈亦恐借為卑讀。 ,〈音冠〉。 象穿寶貨形,貫字從之,■或即字。 今《毛詩》有串夷字,俗用為串穿之串,而《說文》不載,豈非■字之省也。 故疑■讀為貫。 通從■,凡從■、彳之字多通用,故彳甬疑為通。 古語二字相屬者,多為一字書之,若秦鐘銘有■、〈小子〉。 ■■疑為西夏字。 〈秦鐘銘亦有此字。 妥字,《說文》無之,蓋古綏字省■爾。 其後相承讀如■,故■疑讀為綏。 ,〈音偃〉。 石鼓文皆作■。 古之旌■悉載于車,故疑■即■,而從車,借讀為祈。 近嘗有得敦藍田者二銘,皆有用■萬■之文,故知然也。 ■今幡為許刃,而■芑之■,〈音門〉。 用之為聲。 《詩》「鳧在■」,又省為■。 《易·繫辭》■又讀如尾,■〈門〉、尾、眉聲相近。 又古者字音,多與今異,〈徐鉉所謂「如皂亦音杳,■亦音門,乃亦音仍,他皆仿此」〉。 且病■癃■、眉古亦同音歟?秦鐘銘亦有■、■字,故■疑為眉。 為者,母猴也,從爪,而象其形,故■為為。 允字,字書所無,而于文勢宜為允,蓋用川省聲也。 他字不可識者,猶十一二,與其偏旁之異者若■、■、■、■、■之類,皆今所不傳。 以小篆參求之,不能彷彿。 以今揆之,其間或當時書者、鑄器者不必無謬誤矣。 姑盡淺學,以塞公命云爾。 嘉壬寅冬十月,太常博士、知國子監書學、豫章楊南仲識。 嘗觀石鼓文,愛其古質物象形勢,有遺思焉。 及得原甫鼎器銘,又知古之篆字,或多或省,或移之左右上下,惟其意之所欲,然亦有工拙。 秦、漢以來,裁歸一體,故古文所見者止此,惜哉!治平甲辰正月,莆陽蔡襄。 【商雒鼎銘】 右《商雒鼎銘》者,原甫在長安時得之上雒。 其銘云:「惟十有四月既死霸,王在下都,雍公■作尊鼎,用追享丁于皇且考,用氣麋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雍公不知為何人。 原甫謂古丁、寧通用,蓋古字簡略,以意求之則得爾。 而蔡君謨謂十有四月者何?原甫亦不能言也。 治平元年中伏日書。 【周穆王刻石】 第40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4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