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惟陛下睿哲聰明,有知人之聖,臣下能否,洞見不遺。 故于千官百闢之中,親選得此數人,驟加擢用。 夫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謀臣不用,敵國之福也。 今此數人一旦罷去,而使群邪相賀于內,四夷相賀于外,此臣所以為陛下惜之也。 伏惟陛下聖德仁慈,保全忠善,退去之際,恩禮各優。 今仲淹四路之任亦不輕矣,惟願陛下拒絶群謗,委信不疑,使盡其所為,猶有裨補。 方今西北二虜交爭未已,正是天與陛下經營之時,如弼與琦,豈可置之閒處?伏望陛下早辨讒巧,特加圖任,則不勝幸甚。 臣自前歲召入諫院,十月之內,七受聖恩,而致身兩制,常思榮寵至深,未知報效之所。 今群邪爭進讒巧,而正士繼去朝廷,乃臣忘身報國之時,豈可緘言而避罪?敢竭愚瞽,惟陛下擇之。 臣無任祈天待罪懇激屏營之至。 臣修昧死再拜。 ●卷一○八·奏議卷十二 ◎銓部進札子一首 【論權貴子弟沖移選人札子〈至和元年六月,判流內銓。 〉】 臣勘會銓司近年選人倍多,員闕常少。 待闕者多是孤寒貧乏之人,得替住京,動經年歲,遇有合入闕次,多被權貴之家將子弟親戚陳乞,便行沖改。 或已注授者,且令待闕;或才到任者,即被對移。 只就權貴勾當傢俬,不問孤寒便與不便。 兼臣所見臣寮陳乞,多非急切事故,或雲近便鄉裡,或雲看覷墳塋。 僥倖希求,妄託名目;孤寒阻滯,徒益怨嗟。 臣欲乞今後臣寮須有急切事故,如委任邊寄不許般家,及致仕、分司、丁憂、病患之類,方許陳乞子弟差遣。 其雖無事故,自將恩澤陳乞者,許銓司勘會。 如已注人者更不改注,已到任者更不沖移,並令別具陳乞,仍不許連並陳乞兩任。 如允臣所請,乞下銓司遵守施行。 今取進止。 〈依奏並下三班審官並依此。 〉 ◎翰苑進札狀六首 【論臣寮奏帶指使差遣札子〈至和元年九月,兼三班院。 〉】 臣等勘會本班見管使臣至八千餘員。 其入仕之源,既已冗濫,及差遣之際,又多有因緣,附權貴者僥倖多門,致孤寒者怨嗟不已。 伏見近年文武臣寮出外任者,多帶指使隨行,不久便奏乞監押、巡檢差遣,仍多指定去處陳乞。 亦有元只是諸司職掌人奏帶隨行,後來改轉班行,並不曾歷短使、監當差遣,便入監押、巡檢親民,亦無合入遠近路分,取便指射有職田處。 朝廷以重違臣寮奏請,更不勘會差遣資序、路分遠近、合與不合入得,便行差除,相繼成例,近日漸多,合行厘革。 臣今欲乞今後臣寮奏帶隨行指使之人,及三年已上,並只與理為一任,候歸班依例差遣外,更不得陳乞差遣,所貴止絶僥倖。 今取進止。 【請駕不幸溫成廟札子〈至和二年〉】 臣伏見今月八日聖旨,疏決禁囚,特行減降,及軍士各有特支。 陛下聖慈,本以興國寺奉安真宗皇帝禦容,有此恩旨。 而中外之議紛然不一,皆云正月八日,是溫成皇后周年,故有此特支、疏決。 又見聖駕朝謁萬壽宮,又云溫成畫像在彼,所以聖駕親臨。 蓋為自去年追冊溫成皇后之後,朝廷每于典禮,過極優崇,遂致議者動皆疑惑。 今又聞來日聖駕幸奉先寺酌獻宣祖皇帝,外議喧然,又云溫成皇后祠廟在彼。 伏以陛下聖德仁孝,本為祖宗神禦,以時酌獻,不可使中外議者言陛下意在追念後宮寵愛,託名以謁祖宗。 虧損聖德,其事不細。 臣欲乞明日幸奉先寺酌獻畢,更不臨幸溫成祠廟,以解中外之疑,以止議者之說。 臣職忝侍從,無所裨補,聞外人議論,不敢不言。 不惟臣有愛君之心,合具陳述,陛下舉動為萬世法,亦不可不慎。 取進止。 【論台諫官言事未蒙聽允書〈至和二年〉】 月日,具官臣歐陽某,謹昧死再拜上書於體天法道欽文聰武聖神孝德皇帝闕下。 臣聞自古有天下者,莫不欲為治君而常至于亂,莫不欲為明主而常至于昏者,其故何哉?患于好疑而自用也。 夫疑心動于中,則視聽惑于外。 視聽惑,則忠邪不分,而是非錯亂。 忠邪不分而是非錯亂,則舉國之臣皆可疑。 盡疑其臣,則必自用其所見。 夫以疑惑錯亂之意而自用,則多失;多失,則其國之忠臣必以理而爭之。 爭之不切,則人主之意難回;爭之切,則激其君之怒心而堅其自用之意,然後君臣爭勝。 於是邪佞之臣得以因隙而入,希旨順意,以是為非,以非為是,惟人主之所欲者從而助之。 夫為人主者,方與其臣爭勝,而得順意之人,樂其助己而忘其邪佞也,乃與之併力以拒忠臣。 夫為人主者拒忠臣而信邪佞,天下無不亂,人主無不昏也。 自古人主之用心,非惡忠臣而喜邪佞也,非惡治而好亂也,非惡明而欲昏也,以其好疑自用而與臣下爭勝也。 使為人主者,豁然去其疑心,而回其自用之意,則邪佞遠而忠言入。 忠言入,則聰明不惑,而萬事得其宜,使天下尊為明主,萬世仰為治君,豈不臣主俱榮而樂哉!與其區區自執而與臣下爭勝,用心益勞而事益惑者,相去遠矣。 臣聞《書》載仲虺稱湯之德曰「改過不吝」,又戒湯曰「自用則小」。 成湯,古之聖人也,不能無過,而能改過,此其所以為聖也。 以湯之聰明,其所為不至于繆戾矣,然仲虺猶戒其自用,則自古人主惟能改過而不敢自用,然于得為治君明主也。 第3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3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