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惟某官識際天人,學通今古。 而自親膺聖擇,第中甲科。 聞乎風采,而天下悚然;論之人物,而時無先者。 若乃從容禁署,潤色皇猷,使德澤之流下淪於民髓,文章之盛交映于國華,遂階榮涂,以致公輔。 斯皆雅度之素藴,考于群議而猶稽,豈惟愚蒙,私獨稱讚。 某跡居遐邑,名在罪人,忽以逾時,未能補過。 省孤危之已甚,惟藏縮以為宜。 豈望龍光之末輝,希咳唾之餘潤?匪期齒論,猶錄疏頑,先以珍函,越于常禮。 遺簪已棄,尚以舊物而見憐;窮谷久寒,忽如溫律之來煦。 幽憂並釋,榮感兼深。 瞻望門閎,無任飛越。 【謝李秀才贄見啟〈寶元二年在乾德日〉】 某啟。 自某獲罪于時,竄身南楚。 楚之為邑,既陋且窮,《詩》稱荊蠻,以比戎狄。 覊遊宦學之不至,風俗言語之不通,頑然囚拘,誰與為偶?孤陋之誚,古人所憂。 今者上蒙寬仁,徙之善地,始得與士君子揖讓,進退周旋。 方將沐而薰之,自與人齒。 秀才首迂玉趾,贄以長箋,升自賓階,肅有儀矩。 開函啟紙,粲然詞章。 蓋夫逃于虛空,聞足音而尚喜;友于賢者,況邦士之所推。 願斥簿領沉迷之勞,以從閒燕仁義之樂。 區區之意,言豈足殫。 【回谷城狄令啟】 某啟。 此者縣徒雲至,書牘見貽,載道鄙文,曲加榮獎。 伏以某官以文飾吏,學古任官,講事勸功,修舊起廢。 示之典禮,固已警于愚民;刻以銘文,又將貽于來者。 足見仁人之意,非惟吏最之優。 顧爾訥辭,矧非善敘。 已然之諾,將止以奚能;既出之言,雖追而莫及。 豈敢逃于眾誚,但慮玷于清猷。 慚愧之誠,敷陳罔罄。 【上執政謝館職啟〈康定二年十二月〉】 修啟。 今月日,蒙恩以本官充前件職者。 受命之始,榮懼交並。 伏以國家悉聚天下之書,上自文籍之初,六經、傳記、百家之說,翰林、子墨之文章,下至醫卜、禁祝、神仙、黃老、浮圖、異域之言,靡所不有,號為書林。 又擇聰明俊之臣以游其間,因其校讎,得以考閲,使知天地事物,古今治亂,九州四海幽荒隱怪之說,無所不通,名曰學士。 一日天子闕左右之人,思宏博之彥,出贊明命,入承顧問,遂登宰輔,以厘百工,一有取焉,多從此出。 所以平居優遊,崇獎其業,館以禁署,食于太官。 《詩》菁莪之育人材,《易》鼎飪之養賢者,凡在茲選,得非茂歟? 然而廩重職閒,則未免尸祿;官無吏責,則可容幸人。 若修者,以寒陋之資,被文藝之舉,自初營職,已與書筵。 于時上有鴻儒侍從之才,下多群賢論撰之眾。 而修方被罪譴,竄之荊蠻,流離五年,赦宥三徙,山川跋履,風波霧毒,凡萬四千里,而後至于京師。 其奔走之役,憂思之勞,形意俱衰,豈暇舊學?比其來複,書已垂成,遂因眾功,豈有微效?奏禦之日,鳧雁而前,例蒙褒嘉,正以職秩。 雖因時而幸會,實有于面顏。 此蓋伏遇某官,柱石之功,佐佑明主;鈞衡之任,進退百官。 方疇眾勞,不忍獨棄,遂令忝冒,出自生成。 在於顓愚,何以論報!雖未能著見德業,以稱君子教育之仁;猶可以作為歌詩,稱頌聖朝功化之美。 過此以往,未知所裁。 【回滑州知郡啟〈慶歷三年四月〉】 伏審某官顯膺美詔,移領陪藩。 凋弊之民,方仰思于惠煦;撫綏之術,況舊著於政謡。 猥以下僚,獲陳大府;近膺朝命,俾擢諫垣。 實自揣于非才,豈敢同於飾讓?日祈聰睿,哀此孤蒙,庶所請之典從,即依仁而有幸。 凡雲瞻企,但切欣愉。 初暑方隆,就涂甚邇,伏惟上為邦國,倍保興居。 【回賀環慶帥天章滕待制〈宗諒〉謝賜龜紫啟〈慶歷三年〉】 伏以龜紫之重,唐制所難。 武元衡、牛僧孺為宰相,裴度為中丞,李宗閔為學士,方有是賜。 聖朝推恩庶位,半乎朱藍。 然被之則負器藝兼名實者,惟一人所貴。 恭惟知府待制,歷諫局以蹇正聞,領麾守以惠養及。 臨邊鎮靜,訓士精研。 歲功遽成,時議頗鬱。 果褒三品之麗,特煥五府之光。 其在欣慰,增倍眾多。 展慶未皇,麾毫為贈。 載仰明庭之命,如瞻君子之容。 【謝知制誥啟〈慶歷三年十二月〉】 此者蒙恩,授前件官並職者。 祗荷寵靈,不任戰懼。 伏念某學非逮古,材匪適時,勵孤進以立朝,偶四方之多事。 雖聖聰廣納,獲盡狂夫之言;而暗慮空勞,未聞愚者之得。 方虞官謗,敢冀主知?擢自周行,塵于華選。 代言禁掖,已愧才難;兼職諫垣,猶當責重。 補報不可以淺,則憂愧不得不深。 此蓋某官過采庸虛,嘗形獎飾,致茲忝冒,驟此寵榮。 敢不勉拙以勤,誓身許國,上酬天造,次答己知。 懇忄之誠,敷宣曷罄。 【上提刑司封啟〈慶歷五年冬〉】 伏念自臨貶所,屢辱誨音。 霜雪方嚴,見不凋之雅操;惠蘭其意,佩可服之清芬。 慰此孤危,奚勝感佩!某人學通治亂,識達古今,奮經遠之才謨,慰甚高之議論。 六條頒政,早欽善最之奇;列郡按刑,行迓陟明之典。 隆冬式序,保履惟和。 瞻企禱祈,交于誠素。 【回校理邵學士〈必〉啟〈慶歷五年冬〉】 伏審召試榮庭,昇華儒館。 方思馳賀,遽辱飛箋。 伏惟某人性稟生知,材惟秀出。 學通今古,究明人事之始終;辭富典謨,煥發文章之雅頌。 蔚然茂器,藹著休聲。 惟上相之知人,務薦賢而報國。 況此圖書之府,素為俊彥之遊。 峻乃清資,豈止文翰之樂;茲焉養士,以取公輔之材。 豪英既登,朝野共慶;顧茲淪謫,敢謂記存?已懷欣之誠,又積感銘之懇,患于澀訥,匪可殫陳。 第28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2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