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自某人飛策上第,就闢初筵。 千里奮乎鴻軒,方訝雀知之晚;一木為乎大廈,豈無燕賀之私?屬被責于吏訶,方罷歸於士伍。 翟公之門有大署,意欲謝交;嵇康之性不便書,浸而成懶。 屏居田裡,遂隔音徽。 豈謂某官俯示存臨,過敦禮意。 乃金乃玉,堅乎久而不渝;如璧如,問以音而厚賜。 服勞謙而自牧,若飲醇而醉人。 恭佩恩勤,敢忘寢寐。 伏況以英英之善譽,丁宴晏之休辰。 德行中乎妙科,諮謀參乎大府。 運籌帷幄,豈足盡于上才;垂光虹霓,固莫量于逸致。 內惟衰退,但積欣愉。 【答李秀才啟】 修再拜天錫友兄足下。 此月八日,叔父自貴郡回轅,首得所賜書教一筒。 開闔數四,歡喜無量。 逃虛既久,驟聞足音以跫然;迷魂若招,頓歸常幹而來些。 惜乎一失交臂之舊,再見回星之周,薰歇燼銷,壤斷土絶。 昔人以三月不見,尚或嗟于生鄙;群居久離,則弗能於無過。 況孤蒙之有素,邈師友以斯疏。 妍皮裹骨而益痴,獨學面牆而奚向?薰濡弗及,寡陋已增。 豈意此音,猥來入耳。 美乎溢雲紙以ゼ思,春華而發藻。 厚乎養鳥,誤奏咸池之和;豁若睹天,驟發醯鷄之覆。 茲焉匠者之規矩,誓訂漳濱之模楷。 承平居之無俚,方枕塊以罹憂。 不見齒而三年,合乎禮制;加於人之一等,時以孝聞。 願思肯構之不忘,無使過哀而至毀。 而況天錫標絶俗之雋軌,包大賢之茂器,學兼九變,辨雕萬物。 竊伏一鄉之評,宜首幽人之聘。 而屈試方策,見枉有司,薦紳冤嗟,道路嘩鑠。 且夫好惡之異,古今所均。 仲尼至賢,乃取侮于盜跖;帝莖大樂,猶見非于墨子。 撫弦在乎流水,難矣賞音;珍┶鬻于九戎,誰其識寶?使懷道而委莽,動直士之盱衡。 然而泰先否而後傾,禍為福之所伏。 鷙鳥將擊,先卑而飛;流川久壅,其決孰禦?願養高而全道,密中藏而俟時。 掩乎十仞以韜光,去則萬里而不息。 良工晚成者器必大,寧以樸而示人;逐水先至者驥之能,豈與駑而爭路?斯皆雅量之素藴,誠非兩好之溢言。 某之妄庸,本無似肖,誤蒙甄擢,遂見收齒。 眾珉入寶,至璞使之見遺;我輩登科,前賢所以愧讓。 循涯已溢,目無容。 江關復重,音問睽阻。 時既昏而將暮,人在陰而鮮歡。 逖懷英俊之並游,恨無羽翮而飛肉。 冀綏吉履之福,以迎來譽之光。 紙盡筆窮,辭不逮意。 【與西京留府交代推官〈仲簡〉啟〈天聖九年三月〉】 某啟。 此者竊吹下科,濫巾大府。 懷檄之嘉容外見,迫感於逮親;負薪之足力不強,靡遑于愧讓。 在業官之資始,懼傷錦以貽譏。 況上邦英俊之躔,大相熒煌之座。 幕中諸彥,泛泛蓮池之賓;門下並游,一一蘭台之眾。 勉策駑筋之緩,仰陪席聘之珍。 問祈招而不知,因慚諮訪;奉南陽之坐嘯,曷有籌謀?賴乎天幸之來,續于賢者之躅。 睨伐柯而取則,獲企前規;告舊政以乞靈,得師余。 已積想風之慕,彌增竊之懷。 俟ㄡ墨以戒辰,即賫行而首路。 傾依之至,談悉非終。 【謝人投贄啟】 伏蒙某人寵貽妙制,兼枉長箋。 欽玩懿辭,忄雙銘丹臆。 恭以某人機神邃茂,識理淹和,徽名籍布于士鄉,表挺生於王國。 言章絢美,搴六藝之英蕤;思緒藴華,漱五河之芳潤。 揆茲逸輒,冠乃髦。 今國家崇柬駿珍,寤求孝秀,下細文于方國,騰賁帛于丘園。 而某人夙藴瑰材,褒膺溫詔,占磐鴻而啟繇,俟蘋鹿以送賓。 顧以某體質頑疏,聲猷隘薄,誤中程文之選,猥參籲俊之求。 承版謁以見臨,袖瑤華而伸貺。 仰銜清眷,荷褒袞以奚勝;載抉蒙襟,念英瓊而曷報?欽降至極,敷染奚周?所示盛編,輒敢留借。 【謝石秀才啟】 某啟。 累日前伏承惠然見過,仍以嘉什一筒寵示者。 獵纓拜賜,刮目披文,紙弊墨渝,不能捨手。 伏以某人英躔逸軌,天驥上才。 好學屢空,浸潤淵源之奧;知言九變,窺見天人之交。 久已擅一鄉之評,早亦應萬家之令。 然而奏磬俚耳,難矣賞音;抱石荊山,終為至寶。 而自慕幅巾于衡巷,乘下澤于鄉閭,晦丘園之養高,輕雁而堅臥。 冥飛已遠,笑弋者之何求;齷齪坐談,嗟律魁之獨棄。 而以錦帶居士,白蓮社人,效菩薩之坐家,去塵自遠;掃維摩之一室,敢入者稀。 是宜邈為方外之遊,隔乃俗中之軌。 而乃過存庸妄,曲借獎題,因隱幾之閒居,抽吮毫之餘思,灑乃藻麗,用飾愚蒙。 為鼷鼠而抉機,僅成輕發;養ジス而奏曲,徒使眩悲。 矧夫峭格峻高,春華美,暢求雲依月之句,擅落花映草之評。 內惟棗鈍之姿,奚稱袞褒之寵?去天尺五,已服于清標;和者數人,蔑聞于絶調。 未遑賡報,徒用慚。 【上隨州錢相公〈惟演〉啟〈明道二年〉】 此者及期被代,投版言歸,宿官早愧於迷方,書課廑能于自脫。 徒以無庸之跡,曾希一盼之榮。 當懷檄以雲初,屬擁旄之方始。 相公坐于雅俗,鎮以無為,民豐四之年,市息三丸之盜。 行郊憩樹,絶無兩造之辭;托乘載賓,惟奉百金之宴。 而況西河幕府,最盛于文章;南國蘭台,莫非乎英俊。 豈伊末跡,首玷初筵,至于憐嵇懶之無能,容禰狂而不辱。 告休漳浦,許淹臥以彌旬;偶造習家,或忘歸而終日。 但覺從軍之樂,豈知為吏之勞?芘德已深,游藩未幾。 既而持山國之瑞節,改戎乘而啟行。 荊州遽失于所依,周南遂留于滯跡。 稍以引去,無復並游之人;巋然自存,時有思歸之嘆。 每臨風而結想,徒零涕以懷恩。 第27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2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