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近再述懇誠,上干天聽,乞解重任,伏蒙聖慈特降批答,丁寧訓誨,未賜允俞。 臣本庸材,不堪大用,遭逢聖主,誤被獎知。 陛下急於求治,取信輔弼,言無不從。 臣于此時,不謂不得君,不謂不得位。 而智識駑下,初無補報。 既不能建明大義,鎮遏群言;又不能和會眾心,協于一德。 遂致浮詞異論,中外喧嘩。 惟務含胡,無一言以辨正,但欲因循,苟於無事。 以此養成群小,誣謗聖朝,上則煩黷睿聰,下則自取身辱。 雖陛下憫臣拙直,眾怒獨當,察臣暗愚,不識陷阱。 然臣拙于謀身,不堪任用,已驗如此,可黜不疑。 陛下聖度寬仁,曲加保庇,以為簪履舊物,不忍一旦棄捐。 然臣夙夜徬徨不能安於自處者,蓋以朝廷輕重,系在大臣。 若大臣望重,則朝廷尊;大臣望輕,則朝廷不重。 大臣望輕猶為不可,何況惡言醜詆,毀辱百端?今「豺狼當路、奸邪在朝」之語,下專閭巷,外播四夷。 以是而言,何止望輕而已。 陛下有臣如此,豈不為朝廷之辱哉!雖陛下至聖至明,察臣無過,臣能自信無愧於心,而中外之人不可家至而戶曉。 百闢之瞻望,眾人之譏誚,臣亦何顏以處之?與其負慚俯首以見縉紳,孰若乞身遠去,少避指目?是則聖恩許臣解罷,俾臣稍獲便安,乃是臣居位也以榮為辱,其去也以黜為升。 惟望天慈,俯從人欲。 今臣已上第二表,伏望聖慈曲體人情,除臣蔡、亳一州差遣。 【乞出第三表〈四月初四日上,初七日批答不允,斷來章。 〉】 臣近以疾患自陳,乞解重任,伏蒙聖慈再降批答不允者。 坐貪國寵,既以難安,仰叫帝閽,期于必達。 臣某〈中謝。 〉伏念臣早緣幸會,親遘休辰,以一經之腐儒,參萬幾之密論。 違時背俗,速謗招尤。 雖無獨立弗懼之明,粗懷可殺不辱之節。 所以強顏忍恥,不知軒冕之榮。 加之多病久衰,難勝筋力之任。 近從去歲,益以中干,渴如鼴鼠之飲河,喘若吳牛之見月,多言外噪,眾疾內攻。 心已自危,豈足當於謀慮;力雖欲強,幾或至于踣顛。 方奮鋭于壯時,猶無可道;迨摧傷于晚節,亦復何堪?雖幸聖君容覆之恩,豈逭神理滿盈之罰?苟不知退,其將殞生。 伏望皇帝陛下推天地之私,回日月之照,察臣粗識廉恥,憫臣遽此衰疲,丐以一州,俾從素志。 如此,則力排群議,已荷于保全;遂養殘生,更ム于亭育。 雖同草木之賤,尚識造化之仁。 【乞出第三札子〈治平三年〉】 臣近以疾病,乞解重任除一蔡、亳州差遣,已上三表及兩具札子陳述,伏蒙聖慈累降批答不允斷來章者。 臣竊伏思惟,臣之披瀝肝血,祈天請命之懇,其說甚詳,而其誠至矣。 陛下每降答諭,丁寧獎勖,所以過賜優待臣之恩禮,亦已至矣。 而臣不能仰遵聖訓,力疾就職,而猶更哀鳴,上煩天聽者,蓋臣義不獲已,與近日韓琦、曾公亮、胡宿等從容于進退者,事體不同也。 臣以非才被任,違時忤眾,自招謗怒,不容其身。 今上自朝廷,下至閭閻巷陌,遠洎四海,外及夷狄,皆能傳呂誨等章疏矣。 其罔誣醜詆之語,莫不能道之矣。 而臣以顧惜國體,既不當更與誨等辨正,便合引避去位,而以是非曲直付之公議,乃為合理。 昔漢世大臣有被誣以罪者,例不對理陳冤。 蓋其人或遂廢黜,或被刑誅,所以更不自辨可矣。 未有論議喧沸,不自辨明,而頑然自安其位者也。 今朝廷處臣者何位,任臣者何事,所繫事體者如何,而誨等詆臣者何語,臣其可安處此位者乎?昨濮園之議,自手詔告示中外後,凡中書論議本末邪正及誨等加誣詆訕等事,皆已幸蒙辨正矣。 惟臣所被「邪謀首議、奸諛徼寵」之惡名,既不能自辨,若又不識廉恥,頑如木石,遂安其位。 陛下謂有臣如此,其可當國家之大任乎?此臣所以夙夜思維,誨等詆臣者,諛佞希寵榮耳。 故惟有懇辭重任,遠避寵榮,乃可以塞小人之口。 然則陛下聖恩,一許臣罷去,是為臣辨誣謗、全名節,其賜臣者多矣,厚于賜以高秩重祿萬萬也。 臣幸蒙陛下知獎久矣,臣之心跡,聖鑒昭然,洞見表裡,此臣不當復言。 臣所謂辨誣謗、全名節者,為中外之人不可家至戶曉者爾。 蓋非早自引去,無以塞誣謗臣者之口也。 夫爵祿,朝廷所以寵臣下也,使身安心泰、名譽光顯者居之,則不勝其榮也。 若毀辱愧恥憤悶憂鬱者居之,適足為苦耳。 伏望聖慈察臣哀切懇迫之誠,不以臣比從容于進退者,特許臣解罷政事,除臣一外任差遣,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今取進止。 【乞出第四札子〈治平三年〉】 臣近以疾病,乞解重任,已具札子,罄述懇私,更不敢重疊敘陳,上煩天聽。 臣以非才,誤膺獎任,存之既無所惜,去之何足可思?然而不早罷去,此乃陛下至仁至慈,憐臣衰殘,不忍遽便棄捐,務欲退人以禮。 今臣表章、札子各已三上,伏蒙三降批答,丁寧訓勖,未即允俞。 中外之人,皆知陛下曲意留連,恩禮已足。 伏乞出自宸斷,早賜恩許,除臣一外任差遣。 【乞出第五札子〈治平三年〉】 第26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2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