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曾氏始出於曾阝,曾阝為姒姓之國,微不知其始封。 春秋之際,莒滅曾阝,而子孫散亡,其在魯者,自別為曾氏。 蓋自曾阝遠出於禹,歷商、周千有餘歲,常微不顯,及為曾氏,而╀、參、元、西始有聞于後世,而其後又晦,復千有餘歲而至于公。 夫晦顯常相反覆,而世德之積者久,則其發也,宜非一二世而止,矧公之有,不得盡施,而有以遺其後世乎?是固不宜無銘者已。 公當太宗、真宗時,言事屢見聽用,自言西事不合而去,遂以卒於外。 然在外所言,如在朝廷而任言責者,至其難言,則人有所不敢言者。 予于其論議,既不能盡載,而亦有所不得載也,取其初不見用、久而益可思者,特詳焉,所以見公之志也。 銘曰: 公於事明,由學而知。 先知逆決,有若蓍龜。 告而不欺,不顧從違。 初雖不信,後必如之。 公所論議,敢人之難。 古稱君子,有德有言。 德畜不施,言猶可聞。 銘而不朽,公也長存。 ●卷二十一·居士集卷二十一 ◎碑銘三首 【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至和元年〉】 皇四年五月甲子,資政殿學士、尚書戶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裡之萬安山下。 公諱仲淹,字希文。 五代之際,世家蘇州,事吳越。 太宗皇帝時,吳越獻其地,公之皇考從錢ㄈ朝京師,後為武寧軍掌書記以卒。 公生二歲而孤,母夫人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 既長,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 入學舍,掃一室,晝夜講誦,其起居飲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 居五年,大通六經之旨,為文章,論說必本於仁義。 祥符八年,舉進士,禮部選第一,遂中乙科,為廣德軍司理參軍,始歸迎其母以養。 及公既貴,天子贈公曾祖蘇州糧料判官諱夢齡為太保,祖秘書監諱贊時為太傅,考諱墉為太師,妣謝氏為吳國夫人。 公少有大節,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擇利害為趨舍。 其所有為,必盡其力,曰:「為之自我者當如是,其成與否,有不在我者,雖聖賢不能必,吾豈苟哉!」 天聖中,晏丞相薦公文學,以大理寺丞為秘閣校理。 以言事忤章獻太后旨,通判河中府。 久之,上記其忠,召拜右司諫。 當太后臨朝聽政時,以至日大會前殿,上將率百官為壽。 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無北面,且開後世弱人主以強母后之漸,其事遂已。 又上書請還政,天子不報。 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時事,欲深治之。 公獨以謂太后受託先帝,保佑聖躬,始終十年,未見過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初,太后有遺命,立楊太妃代為太后。 公諫曰:「太后,母號也,自古無代立者。 」由是罷其冊命。 是歲,大旱蝗,奉使安撫東南。 使還,會郭皇后廢,率諫官、御史伏閣爭,不能得,貶知睦州,又徙蘇州。 歲余,即拜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召還,益論時政闕失,而大臣權幸多忌惡之。 居數月,以公知開封府。 開封素號難治,公治有聲。 事日益簡,暇則益取古今治亂安危為上開說,又為《百官圖》以獻,曰:「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職修,堯、舜之治不過此也。 」因指其遷進遲速次序曰:「如此而可以為公,可以為私,亦不可以不察。 」由是呂丞相怒,至交論上前,公求對,辨語切,坐落職,知饒州。 明年,呂公亦罷。 公徙潤州,又徙越州。 而趙元昊反河西,上復召相呂公。 乃以公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遷龍圖閣直學士。 是時,新失大將,延州危。 公請自守延賊,乃知延州。 元昊遣人遺書以求和,公以謂無事請和,難信,且書有僭號,不可以聞,乃自為書,告以逆順成敗之說,甚辯。 坐擅覆書,奪一官,知耀州。 未逾月,徙知慶州。 既而四路置帥,以公為環慶路經略安撫、招討使、兵馬都部署,累遷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 公為將,務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于延州築青澗城,墾營田,復承平、永平廢寨,熟羌歸業者數萬戶。 于慶州城大順以據要害,奪賊地而耕之。 又城細腰、胡蘆,於是明珠、滅臧等大族,皆去賊為中國用。 自邊制久隳,至兵與將常不相識。 公始分延州兵為六將,訓練齊整,諸路皆用以為法。 公之所在,賊不敢犯。 人或疑公見敵應變為如何?至其城大順也,一旦引兵出,諸將不知所向,軍至柔遠,始號令告其地處,使往築城。 至于版築之用,大小畢具,而軍中初不知。 賊以騎三萬來爭,公戒諸將:戰而賊走,追勿過河。 已而賊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 賊既失計,乃引去。 於是諸將皆服公為不可及。 公待將吏,必使畏法而愛己。 所得賜賚,皆以上意分賜諸將,使自為謝。 諸蕃質子,縱其出入,無一人逃者。 蕃酋來見,召之臥內,屏人徹衛,與語不疑。 公居三歲,士勇邊實,恩信大洽,乃決策謀取橫山,復靈武,而元昊數遣使稱臣請和,上亦召公歸矣。 初,西人籍其鄉兵者十數萬,既而黥以為軍,惟公所部,但刺其手,公去兵罷,獨得復為民。 其于兩路,既得熟羌為用,使以守邊,因徙屯兵就食內地,而紓西人慄免之勞。 其所設施,去而人德之,與守其法不敢變者,至今尤多。 第5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