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知祥,字保裔,邢州龍岡人也。 祖察,父道,世為郡校。 伯父方立,終於邢洺節度使,從父遷,位至澤潞節度使。 知祥在後唐莊宗同光三年,授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天成中,安重誨專權用事,以知祥莊宗舊識,方據大籓,慮久而難制,潛欲圖之。 是時,客省使李嚴以嘗使于蜀,洞知其利柄,因獻謀于重誨,請以己為西川監軍,庶效方略,以制知祥,朝廷可之。 及嚴至蜀,知祥延接甚至,徐謂嚴曰:「都監前因奉使,請兵伐蜀,遂使東、西兩川俱至破滅,川中之人,其怨已深。 今既復來,人情大駭,固奉為不暇也。 」案:此句疑有舛誤。 即遣人拽下階,斬于階前。 《歐陽史》云:李嚴至境上,遣人持書候知祥,知祥盛兵見之,冀嚴懼而不來,嚴聞之自若。 天成二年正月,嚴至成都,知祥置酒召嚴,因責嚴曰:「今諸方鎮已罷監軍,公何得來?」《鑒戒錄》云:李嚴於天成初復來臨護,孟祖加之禮分,從容數其五罪,命劍斬之。 其後朝廷每除劍南牧守,皆令提兵而往,或千或百,分守郡城。 時董璋作鎮東川已數年矣,亦有雄據之意。 會朝廷以夏魯奇鎮遂州,李仁矩鎮閬州,皆領兵數千人赴鎮,復授以密旨,令制禦兩川。 董璋覺之,乃與知祥通好,結為婚家,以固輔車之勢。 知祥慮唐軍驟至,與遂、閬兵合,則勢不可支吾,遂與璋協謀,令璋以本部軍先取閬州,知祥遣大將軍李仁罕、趙廷隱率軍圍遂州。 長興元年冬,唐軍伐蜀,至劍門。 二年,以遂、閬既陷,又糧運不接,乃班師。 三年,知祥又破董璋,乃自領東、西兩川節度使。 應順元年,以劍南東兩川節度使、王稱我帝于蜀,改元明德。 七月卒,年六十一。 案:《孟知祥傳》,《永樂大典》原闕,今采《冊府元龜》僭偽部以存梗概。 昶,知祥之第三子也。 《宋朝事實》云:昶,初名仁贊。 《揮塵余話》云:昶,字保元。 母李氏,本莊宗之嬪禦,以賜知祥。 唐天祐十六年,歲在己卯,十一月十四日,生昶于太原。 及知祥鎮蜀,昶與其母從知祥妻瓊華長公主同入于蜀。 知祥僭號,偽冊為皇太子。 知祥卒,遂襲其偽位,時年十六,尚稱明德元年。 及偽明德四年冬,偽詔改明年為廣政元年,是歲即晉天福三年也。 偽廣政十三年,偽上尊號為睿文英武仁聖明孝皇帝。 皇朝乾德三年春,王師平蜀,詔昶舉族赴闕,賜甲第于京師,迨其臣下賜賫甚厚,尋冊封楚王。 是歲秋,卒於東京,時年四十七,事具皇家日曆。 自知祥同光二年丙戌歲入蜀,父子相繼,凡四十年而亡。 《五代史補》:孟知祥之入蜀,視其險固,陰有割據之志。 洎抵成都,值晚,且憩于郊外。 有推小車子過者,其物皆以袋盛,知祥見,問曰:「汝車所勝幾袋?」答曰:「儘力不過兩袋。 」知祥惡之,其後果兩世而國滅。 孟知祥與董璋有隙,舉兵討之。 璋素勇悍,聞知祥之來也,以為送死。 諸將兩端,李鎬為知祥判官,深憂之。 及將戰,知祥欲示閒暇,自寫一書以遺董璋。 無何,舉筆輒誤書「董」為「重」字,不悅久之。 鎬在側大喜,且引諸將賀于馬前,知祥不測,曰:「事未可測,何賀耶!」鎬曰:「其‘董’字‘艹’下施‘重’。 今大王去‘艹’書‘重’是‘董’已無頭,此必勝之兆也。 」於是三軍欣然,一戰而董璋敗。 史臣曰:昔張孟陽為《劍閣銘》云:「惟蜀之門,作固作鎮,世濁則逆,道清斯順。 」是知自古坤維之地,遇亂代則閉之而不通,逢興運則取之如俯拾。 然唐氏之入蜀也,兵力雖勝,帝道猶昏,故數年間得之復失。 及皇上之平蜀也,煦之以堯日,和之以舜風,故比戶之民,悅而從化。 且夫王衍之遭季世也,則赤族于秦川;孟昶之遇明代也,則受封于楚甸。 雖俱為亡國之主,何幸與不幸相去之遠也! 卷一百三十七 外國列傳一 契丹者,古匈奴之種也。 代居遼澤之中,潢水南岸,南距榆關一千一百里,榆關南距幽州七百里,本鮮卑之舊地也。 其風土人物,世代君長,前史載之詳矣。 唐咸通末,其王曰錫裡濟,疆土稍大,累來朝貢。 光啟中,其王沁丹者,乘中原多故,北邊無備,遂蠶食諸郡,達靼、奚、室韋之屬,咸被驅役,族帳浸盛,有時入寇。 劉仁恭鎮幽州,素知契丹軍情偽,選將練兵,乘秋深入,逾摘星嶺討之,霜降秋暮,即燔塞下野草以困之,馬多饑死,即以良馬賂仁恭,以市牧地。 仁恭季年荒恣,出居大安山,契丹背盟,數來寇鈔。 時劉守光戍平州,契丹實裡王子率萬騎攻之,守光偽與之和,張幄幕于城外以享之,部族就席,伏甲起,擒實裡王子入城。 部族聚哭,請納馬五千以贖之,不許,沁丹乞盟納賂以求之,自是十餘年不能犯塞。 第40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五代史》》
第408頁